资源简介 第3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1.西汉历史上的“七国之乱”发生在________时期。( )A. 汉文帝 B. 汉景帝C. 汉高祖 D. 汉武帝2.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监督,建立了________制度。( )A. 司隶校尉 B. 郡县C. 分封 D. 刺史3.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你将在这里学习( )A. 天文算术之理 B. 法家治国之道C. 《孙子兵法》 D. 儒家经典4.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B. 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C. 消除诸侯国的势力,使诸侯国不再与中央作对D. 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5.儒家思想源远流长,下列人物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有( )①孟子 ②韩非子 ③秦始皇 ④汉武帝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6.汉武帝“罢黜百家”中的“百家”是指( )A. 诸子百家B. 除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C. 法家和墨家D. 道家和兵家7.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根本目的是( )A. 抨击其他学说 B. 推行儒家教育 C. 破格录用人才 D. 巩固中央集权8.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它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这种铜币是( )A. 圆形方孔钱 B. 银锭C. 五铢钱 D. 开元通宝9.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 ②实行“推恩令” ③建立刺史制度 ④“罢黜百家” ⑤设御史大夫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②④⑤ D. ①③④10.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 )A. 汉高祖 B. 汉武帝C. 光武帝 D. 汉景帝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认为皇帝的权威体现上天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一切权力要集中到皇帝手中,就必须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材料二: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汉书》(1)材料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儒家学者?(2)他曾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岳麓版《中国历史》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川教版《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说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根本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弱矣。”于是上从其计。(1)材料中的“上”是指哪个皇帝?主父偃提出了什么措施?(2)这项措施效果显著,它妙在何处?答案1. B 2. D 3. D 4. A 5. B 6. B 7. D 8. C 9. B 10. C 11. (1)董仲舒。 (2)“罢黜百家”。 12. (1)政治主张:以德治国;思想主张:“仁”和“礼”。 (2)焚书坑儒。 (3)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13. (1)汉武帝。推恩令,巩固中央集权。 (2)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