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六年级科学导学案 课题蜡烛的变化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2、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知识链接 本课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实验、观察、讨论、交流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铁三角架、酒精灯、蒸发皿、火柴、干燥的烧杯、铁片、试管夹、澄清的石灰水、搅拌棒、白醋、碱块、白糖。学生准备:废旧易拉罐、生鸡蛋、塑料管、蜡烛。导 学 案师生随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组班展示教师点拨巩固练习导学一 谈话导入1、谈话: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大自然中物质的变化是各种各样的:例如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动物出生、长大、死亡;水的三态变化……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导学二 研究物质的变化。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的特点。 2、给蜡烛加热。3、做蜡烛加热和冷却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有什么现象发生。5、将观察到的加热和点燃蜡烛的现象写在活动记录上。 6、比较蜡烛熔化、凝固和蜡烛燃烧的不同,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生成了新的物质,证据可以从颜色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寻找。 7、小结:只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导学三 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 1、学生讨论分析以下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为什么?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火柴燃烧、水的三态、铁水变成钢锭、易拉罐压扁、树叶变黄、碱水滴入白醋等。 2、讨论研究后把结论填在书上,并说出你的证据。 导学四 巩固小结,拓展应用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形态的变化(物理变化)?哪些现象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课堂检测一、分一分:给这些变化分分类。给蜡烛加热 点燃蜡烛 砸易拉罐 往碱中倒入醋 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二、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 三、填空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 形态 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 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气泡或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课堂反思燃烧蜡烛,观察所发生的变化。这个实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应带领学生分步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觉的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新物质。五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呼吸和循环》单元时,学生已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这个实验,我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底部的一些现象,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学生兴趣很浓,教学效果良好。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