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债券和保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股票、债券和保险

资源简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味诗词的意境。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有感情地诵读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破题
1、导入: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那么,大家知道哪些爱国的名言或诗句呢?
(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明)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过零丁洋》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绝句》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 游 《示儿》
(6)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
爱国的诗句太多太多,举不胜举。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去感受历史上一位伟大词人炽烈的爱国情怀。
2、简介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3、破题:理解词题
“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陈同甫是谁?辛弃疾为何要写一首壮词寄给他?我们来了解一下。
陈同甫即陈亮,也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才气豪迈,世称龙川先生,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主张复国,力主抗金。受到投降派的嫉恨,是辛弃疾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辛弃疾一起走进南宋,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人生岁月。
二、初步感受词句
1、学生自由朗读词2遍,要求读得文从字顺、字正腔圆。
2、指名学生个别朗读,请大家正音,教师适当强调个别字句的读音节奏。
挑灯(tiǎo) 的卢 ( dí ) 五十弦(xián)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3、教师范读
同学们,我们读宋词啊,不仅要读出它的停顿、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得有板有眼、有滋有味,下面老师也来读一读,请大家用心聆听。
4、听完朗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慷慨、激昂、悲凉、、、、、、)
5、全班齐读本词。
那让我们也来读读这首词,把这些感觉读到这首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感受词人的爱国情怀
1、找相关语句:同学们,刚才老师在朗读时感觉到有一股豪情在心头汹涌激荡,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哪些词句让你有这样的感受呢?
2、这些词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雄壮的军营生活和激烈的战斗场面)
3、词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军营生活?说的是军营中的什么情况?
(八百里、、、、、、塞外声;将士们分食着烤牛肉,军中已经奏响了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你能猜想此时将士们的心情吗?
(欢欣鼓舞,跃跃欲试)
4、接下来,要干什么?(沙场秋点兵)瞧,战士们排成了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正当秋高马壮之时,点兵出征。这是怎样的一种气势呢?(雄壮.庄严.肃杀)怎样把这种气势读出来?(热烈.激昂)指名读、齐读。
5、 “杀敌”:
阅兵结束之后,紧张激烈的战斗打响了,谁能向大家描述一下这个场面?大家看过《三国演义》,知道“的卢马”是谁骑的吗?谁来说说这个典故?这样的军队在战场上会怎么样呢?这样的战斗场面给你怎样的感觉呢?读出雄壮的气势来。
(古时上战场讲究四个字:马快弓强。将军骑着像的卢一样的马,在战场风驰电掣;身后战士们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声如“霹雳”,这样强大的军队在战场上一定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辛弃疾自己也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 “功成名就”:
那么,驰骋沙场,浴血奋战,为的是什么?用词中的语句说说。
(是的,就为了完成君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活下来,可以得到生前功名;牺牲了,也能名垂青史,功成名就,那该是多么快慰和激动啊!)
指名朗读,男生读前2句,女生读后2句,读出自豪的感觉。
(这真的是一首壮词啊!读着,我们也都豪情满怀了。)
7、“可怜白发生”
词人想要建功立业赢得美名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
为什么呢?(可怜白发生,年岁大了,没有机会上战场了。)
那么之前的军营生活和沙场征战是怎么回事呢?(想象、.梦境.、理想)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醉里挑灯……梦回……那就是说,他只能在醉里驰骋沙场,在梦里感受雄壮的军威,回到现实,词人的雄心壮志只不过是一场梦境一场空罢了! )
8、“简介背景资料”
辛弃疾青年时期积极参加抗金斗争,并取得卓越的功勋。他反对和议,积极主张抗金,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他从42-68岁这段时,他就一直闲居在江西上饶农村。他徒有凌云壮志,却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此时此刻,你们还有雄壮的感觉吗?涌上心头的是什么?(悲凉)作者的感情一下子由理想的高峰一落千丈,跌回到残酷的现实,漫漫长夜,陪伴他的,只是一盏孤灯,孤灯挑尽未成眠;看到的,只有一把宝剑,宝刀未老,华发早生。然而,又有谁可怜他呢?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壮词”寄给了处境同样可怜的好友陈亮,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慨。
指名朗读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读出悲愤的感情)
四、听课文配乐朗读
下面,让我们再来倾听这首词的朗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更新更深刻的感受。
五、指名读,齐读,指导背诵。
好的诗词我们一定要多读,多背,做到烂熟于心,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散读这首词,读到辛弃疾的内心去,争取当堂背诵。
六、拓展
师:辛弃疾一颗赤子之心,满腔热血和才情无处宣泄,只好向有着同样遭遇和才华的知己陈亮倾诉。他写了多首词作寄给陈亮,陈亮也针对原词作出应和,我们来看看陈亮和词中的一首。题为“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神奇,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1]
上片慨叹世事。控诉了南宋朝廷的是非不分, 重申中原被占,半壁江山被掠之恨。
下片重叙友谊。只要双方不变初衷,即使各自一方也不须挂念。
勉励友人只要坚持抗金主张,奋斗到底,定能取得成功!
师:这两位南宋爱国词人,忧国忧民,力图抗金救国,在收复中原这伟大的事业当中,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他们的友谊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显得纯洁深厚,崇高伟大,是我国文学史上千年传颂的一段佳话。
七、全班齐读
抬头挺胸,憋足劲,酝酿酝酿,让我们突破年龄的局限,把辛弃疾对大宋的这一腔忠贞与愤慨再一次回荡在教室,回荡在我们的心田吧!
八、同学们,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因投降派的嫉恨和打击而无法得以实现,那是时代的悲哀。今天的时代,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和机会,应该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努力奋斗!
板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态— 挑灯看剑
军营生活
梦境— 战斗场面 雄壮
功成名就

现实— 可怜白发 悲凉
上片慨叹世事。“看几番”三句,控诉了南宋朝廷的是非不分。作者不胜感慨地指出:“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身经靖康之难的中原遗老已所剩无几,年青人已不知复仇雪耻。后四句,重申中原被占,半壁江山被掠之恨。
下片重叙友谊。由于作者与辛弃疾之间的友谊有着共同的基础,因此词人写道:“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只要双方不变初衷,即使各自一方也不须挂念。最后,词人以“九转丹砂”与辛弃疾共勉,希望能经得起锻炼,使“寻常铁”炼成“精金”,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坚持抗金主张,奋斗到底,定能取得成功!
7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家族投资理财模拟活动课
一、教学内容
必修一
高一年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单元 第六课第二框 股票、债券和保险
副标题:家庭投资理财
——由你支招
学时数 一课时(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加强学生对所学有关存款储蓄、股 票、债券、保险等投资理财知识理解及应用。
②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协调,共同进步。
③通过分组活动和学生收集汇总材料,培养其积极主动探究精神及学习过程的亲身参与和体验。
④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树立投资理财意识。
⑤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节俭意识、效益意识。
2、内容、学情分析:存款储蓄、股票、债券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又比较模糊,而现代家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金融投资理财行为,学生对此也多多少少有所耳闻目睹,因此学生对此内容非常感兴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有关资金运转的基本知识,所以设计了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逐步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常见的理财手段。
3、设计思路:理财事例— 引出问题 ——解决办法——得出结论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事例导入(5分钟) 家庭理财事例导入活动课内容:同学们课后调查目前投入程度比较高的投资品种有哪些? 根据事例中家庭成员的的投资方式分组展开讨论,要求发言的同学陈述赞成的理由。 讨论中势必要涉及每种投资方式的特点,而四种投资方式的利与弊正是在讨论、比较中达到认同的。
课堂探讨 (30分钟) 引出三类家庭 学生展开讨论 树立几种意识
低收入家庭如何理财(稳打稳扎好投资) 低收入家庭属于保守型家庭。这类家庭最主要要开源节流,积极攒钱;善买保险,提高保障;慎重投资,保本为主。理财要先节俭,而且必须节俭,学会控制自己的花费.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所以理财要树立节俭意识。
中等收入家庭:(以风险换取收益) 高收入家庭:(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 教师归纳,布置实践课题。(5分钟) 中等收入家庭属于稳健型家庭。这类家庭比较有理性,花钱有计划,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他们可以选择购买股票、基金、保险、债券、彩票等组合方式,以获取每年较上一年稳定增长的投资收益。 高收入家庭属于激进型家庭。这类家庭心理承受能力较强,或具有知识优势、技术优势、财力优势,投资风格以小博大,不喜欢小打小闹。他们可以选择股票型权证、外汇、期货等作为投资的品种,以获取较高的收益。否则,他们将承担较高的风险。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父母一道为家庭设计一份投资理财套餐”。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具体要求:①充分考虑家庭经济状况;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尊重父母意愿,方案应建立在与父母平等、民主协商的基础上;③方案完成后上传校园网政治课论坛,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考虑,不要求学生使用真名实姓。 理财要树立效益意识,时间是金钱,效益是生命。任何投资都要有回报和利润,能够为家庭和国家都积累财富. 股市很脆弱,有可能一夜暴富,也有可能一夜倾家荡产,所以进入股市一定要有风险意识。 我主要强调了三点 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投资不是个人私事,只有合理投资才能利国利民。②不同的投资会有不同的收益,选择何种投资方式必须因人而宜。家庭理财应注意四性:安全性,投资时首先要考虑安全性;收益性,投资要努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分散性,分散投资是化解风险的最好办法;流通性,投资时要考虑在需要时能否还原为现金。③应遵循一条投资的基本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四、教学反思
课改新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老师从课堂的主讲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科研究性课题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只有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去发现、感悟,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才能把学生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切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得到精神满足及能力的发展。 这节课自始至终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原则,通过创设民主的、自由讨论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探索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追求教与学双边的和谐互动,使整个课堂充溢探究、发现的无限乐趣,焕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文字稿
导入: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吴小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中国也有句古话:“吃不穷, 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句中国老话指出了“算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算计”一词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理财”,可见理财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理财,绝不仅仅是存钱办卡那么简单,财富管理的内容包括股票、债券、基金、其他有价证券、存款、保险等。
问:同学们课后调查目前投入程度比较高的投资品种有哪些?
归纳:储蓄、保险、子女教育基金、房地产、国债、股票等 。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关储蓄、保险、股票、债券等的相关知识。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
畅谈家庭理财
小王的爸妈先后下岗了,单位一次性补给他们下岗费2.5万元。下岗后已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妈妈建议把这笔钱购买股票,开出租车的爸爸建议为全家购买国库券,身体不适的爷爷建议为全家购买人身保险,正在上高中的小王则要求将这笔钱存入银行,为将来自己上大学作好准备。

根据事例中家庭成员的的投资方式分组展开讨论,要求发言的同学陈述赞成的理由。讨论中势必要涉及每种投资方式的特点,而四种投资方式的利与弊正是在讨论、比较中达到认同的。
讨论结束后,教师归纳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板书)
一、主要投资方式及其特点
1、股票:风险最大,但收益可观。
2、国债: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流通性强。
3、储蓄:风险小,存取方便。
4、保险: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手中闲置资金越来越多,怎样才能让手中的钱保值增值,如何选择投资品种,避免投资风险,积聚财富,是现代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可见,学好怎么投资理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许多外地人眼中,长沙是一个低收入、高消费的城市,全民娱乐,懂得生活。其实实际情况是长沙人消费已呈现两极分化。"
据潇湘晨报报道 据统计,2009年我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728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74元。长沙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5968元,月平均工资为2597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接下来,进入课堂讨论的第二阶段,请同学们为经典的几类家庭设计一份详尽的理财计划,要求说明理由。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设计等活动,以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探索“丰富多彩的答案”,达到巩固知识、融会贯通、启迪创新的目的。
低收入家庭如何理财(稳打稳扎好投资)
一家四口,夫妻双方均在8年前下岗,下岗后又进行再就业。郑先生收入每月1200元,妻子每月700元,还有一个没有劳保的母亲,只有200多元生活费。儿子在读大学,还有两年才能毕业赚钱。全家2000元零一点的月收入维持日常开支后,每月能节余两三百元都相当吃力。
目前,家庭存款3万多元(原来曾经炒过股,但2005年损失掉了三四千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理财产品,郑先生想知道,像他这样的低收入家庭,怎么进行家庭理财才能每月节余得更多
教师归纳:低收入家庭属于保守型家庭。这类家庭最主要要开源节流,积极攒钱;善买保险,提高保障;慎重投资,保本为主。理财要先节俭,而且必须节俭,学会控制自己的花费.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所以理财要树立节俭意识。
中等收入家庭:(以风险换取收益)
刘晓云今年34岁,在一家上市公司从事人事管理工作,月收入4000元,先生是公务员,8岁的女儿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家庭月收人为8000元,家庭积蓄10万元。他们的目标是努力攒钱,等孩子上高中时,让其报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重点中学接受良好教育,所以他们要求在风险适中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家财增值。
教师归纳:中等收入家庭属于稳健型家庭。这类家庭比较有理性,花钱有计划,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他们可以选择购买股票、基金、保险、债券、彩票等组合方式,以获取每年较上一年稳定增长的投资收益。理财要树立效益意识,时间是金钱,效益是生命。任何投资都要有回报和利润,能够为家庭和国家都积累财富.

高收入家庭:(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
刘敏今年38岁,从事直销工作,丈夫是一家公司的副总,其家庭月收入20000元,刘女士家庭车房俱全,另外有积蓄30万元,女儿正在读初中,家庭临时没有太大的负担。因为夫妻两人均从事与经营有关的工作,思维灵活,具备一定投资经验,他们的愿望是让现有积蓄最大限度增值。
教师归纳:高收入家庭属于激进型家庭。这类家庭心理承受能力较强,或具有知识优势、技术优势、财力优势,投资风格以小博大,不喜欢小打小闹。他们可以选择股票型权证、外汇、期货等作为投资的品种,以获取较高的收益。否则,他们将承担较高的风险。股市很脆弱,有可能一夜暴富,也有可能一夜倾家荡产,所以进入股市一定要有风险意识。
除了以上理财方式外,还有其它方式的理财,但最关键的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
总结:
二:投资理财应树立的几种意识(板书)
1、节俭意识
2、效益意识
3、风险意识
这里教师尊重学生的认知,尊重学生设计的多元性。我主要强调了三点
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投资不是个人私事,只有合理投资才能利国利民。②不同的投资会有不同的收益,选择何种投资方式必须因人而宜。家庭理财应注意四性:安全性,投资时首先要考虑安全性;收益性,投资要努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分散性,分散投资是化解风险的最好办法;流通性,投资时要考虑在需要时能否还原为现金。③应遵循一条投资的基本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最后一个环节,布置实践课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父母一道为家庭设计一份投资理财套餐”。具体要求:①充分考虑家庭经济状况;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尊重父母意愿,方案应建立在与父母平等、民主协商的基础上;③方案完成后上传校园网政治课论坛,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考虑,不要求学生使用真名实姓。

(三)设计理念
课改新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老师从课堂的主讲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科研究性课题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只有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去发现、感悟,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才能把学生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切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得到精神满足及能力的发展。 这节课自始至终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原则,通过创设民主的、自由讨论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探索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追求教与学双边的和谐互动,使整个课堂充溢探究、发现的无限乐趣,焕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