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案 首 页单元二单元课题火山和地震课型实验课时二课时授课时间课前活动教师准备:火山喷发录像和地震后的图片。学生准备:纸箱、木块。教学目标(三维)能够收集有关火山与地震的资料。模拟火山的喷发和模拟地震的形成。擅长的方式表达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现象。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设计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重点突破:观看录像和教师讲解。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难点突破: 注意火的温度。使用教材的构想 火山和地震是显著的地质变化,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本课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建模研究,知道火山和地震成因、了解人们对火山和地震的监测和保护自己的方法。教案设计流程基础教案设计个人补充教案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前补充课后补充一复习导入: 1教师: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介绍吗?(地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过渡揭题:今天这两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地球的两大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和地震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 3关于火山和地震你知道些什么? 多媒体播放火山喷发录像。二、组织学生探究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 1过渡:大家去过科学宫,看过火山喷发,结合刚才的录象,请大家再看书说说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 2 过渡:为了更好得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3教师模拟实验。(土豆泥实验) 4 教师: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经常有火山爆放,有的地方却没有? 从火山爆发的现象中,人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三、组织学生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过渡:我们知道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通过录象我们已经略知一二。 2.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讲:教师:地震的主要类型:火山、塌陷、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的原因: 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力。(毛巾实验) 3.研究地震的危害程度: 四当堂检测1选择题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列举说明。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教师: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火山喷发和地震的一些知识。二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监测讲:1过渡:在人类不断认识、改造自然的历程中,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之奉献一生,为人类的提供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宝贵经验,还有伟大的发明。 2教师:从这两个故事中,你能告诉大家什么呢? 3.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研究这两种自然现象,或者其它现象? 三、安全教育: 1教师:地震来临时我们怎么办? 2教师:印度洋海啸对你的启示? 3教师:你在其它灾难面前我们怎么办?四、多媒体播放地震资料五、当堂检测六、拓展活动问什么我国的台湾省是地震频发的地方?地核.地幔.地壳。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学生交流。学生观看。读:第23页有关内容。议: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学生气球喷水实验(几名) 学生介绍火山知识。学生活动一:水槽落子实验。 学生活动二:纸箱地震模拟器实验,判断地震的中心与强弱。 学生活动三:画图(地震的中心与强弱。(1)地壳的运动。(2)地下的温度太高。(3)人类的活动。地壳的运动。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2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监测和保护自己的方法。听故事,谈体会:(科学家夫妇献身故事,张衡的研究。)议:学生讨论。学生汇报。读:第24页有关内容。1尽量跑到空旷处。2来不及的话,就躲在桌子、床下有遮盖物的地方等。观看影片1、了解地震前动物、气候的一些异常征兆。2、通过观看唐山大地震了解地震的危害。3、了解常见的防震措施。1填空题张衡发明的( )。2地震来临时我们怎么办?从岩层构造入手,讨论我国台湾省地震频发的原因,分析还有那些地方容易发生地震。教学设计尾页板书设计基础设计个人设计火山和地震火山:岩浆喷发。地震:火山、塌陷、构造地震。作业设计类型基础作业拓展作业课前预习1预习本课的内容,了解一些火山和地震的知识。2准备制作地震模型的材料。教学设计尾页类型基础作业拓展作业课堂检测训练1选择题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1)地壳的运动。(2)地下的温度太高。(3)人类的活动。2填空题张衡发明的( )。3地震来临时我们怎么办?课后作业查阅资料:1现代还有哪些地震预测仪器? 2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