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淀 粉教学目标:1、了解淀粉的检测方法,淀粉的消化过程。2、能检测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3、养成科学合理饮食的习惯。教学重点:淀粉的检测教学难点:淀粉的消化教学过程:淀粉躲猫猫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老师先来露一手,瞧,这是……?老师给它喷上“碘酒”,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发现:有蓝紫色笑脸出现。2、讨论:为什么原本什么也没有的白纸在喷上碘酒后就会出现蓝紫色笑脸了呢?谁能解开其中的奥秘。 讲解原理:淀粉遇碘变蓝。 二、检测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1、提问:米汤是一种食物,生活中很多食物含有淀粉,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呢?学生:面粉、面包、馒头……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判断你们所说的这些食物里面是不是含有淀粉呢?(介绍淀粉信息)提问:我们怎样来判断出食物中究竟有没有淀粉呢?学生:滴加碘酒,会变蓝…… 2、准备四种食物:大米、土豆、面粉、萝卜,在每种食物的中间位置滴2滴碘酒,看一看。3、学生小组实验,汇报:大米、面粉、土豆中含有淀粉,萝卜没有。 师:大米、面粉、土豆遇到碘酒后,变色了,他们变的颜色一样吗?(不一样)具体颜色如何? 4、出示四种食物淀粉含量表,对照变色程度。提问: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用碘酒去检测食物中的淀粉,反应后的蓝色越深,代表食物中的淀粉含量越高。淀粉的消化过渡:我们的一日三餐几乎都离不开米饭、面条、馒头等,你知道为什么吗?淀粉是如何给人体提供能量的呢,他需要经历怎样一个过程呢?活动:嚼馒头,最少嚼20下。问:馒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刚开始不甜,嚼着嚼着变甜了……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猜测)学生可能会说:里面加了糖(否定,刚开始就不甜);有可能在嚼的过程中,淀粉发生了变化。教师提醒:馒头在我们嘴里时,想一想我们嘴里哪些东西会和馒头接触,他们对馒头又起到了什么作用?过渡:你的想法很有道理。真的是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吗?咱们可以怎样做,就能看出淀粉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了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之间说一说,听一听。学生阐述:如果淀粉变成了别的物质,那么用碘酒再去检测的话,遇到淀粉就不会变蓝了。如果淀粉没发生变化,加碘酒后,还是会变蓝。教师:是的,要检测淀粉,我们还是通过滴加碘酒的方式来判断。讲解:用淀粉水模拟馒头,用X模拟唾液。怎么做呢?PPT出示实验步骤图,你看懂了吗?有什么疑问吗?(对于放入37摄氏度水温存在疑问,因为要模拟实验环境,人体体温在37摄氏度左右。)小组实验,汇报:淀粉发生了变化。谈话:淀粉未被消化前,演示实验:30滴淀粉水+2滴碘酒,振荡,变蓝。消化后,遇碘酒,不变蓝。教师讲解: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时确实发生了变化,那淀粉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播放视频:淀粉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了麦芽糖,淀粉不甜,麦芽糖是甜的,所以我们嚼着嚼着就能感受到甜味了。麦芽糖呢会继续通过食道,胃等消化器官,到达小肠后又会被消化成葡萄糖,进而被小肠吸收,在人体细胞内分解,释放能量。补充:真实状态下,淀粉在口腔中也只有一部分被消化,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平时吃东西时,没有注意细嚼慢咽,反应不充分……教师:言外之意,我们以后吃饭应该要注意:细嚼慢咽,让淀粉充分地消化吸收,给人体提供能量,进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淀粉的应用出示食物金字塔图片,教师:这张图,大家并不陌生,(圈出底层米饭、馒头等),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这么多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呢?学生分析,教师引导:他们都含有较多淀粉,淀粉的消化会给人体提供能量。每天我们都在运动,在学习,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所以我们每天都需要吃这些淀粉类食物。教师:可是像脂肪、蛋白质等经过消化后,也会为人体提供能量,不是也可以多吃肉、鱼虾等吗?考虑两个因素:1、淀粉类主食价格低2、能量补充的先后顺序是淀粉、脂肪、蛋白质。教师总结:其实,淀粉的用途远远不止这些,生活中淀粉运用非常广泛,例如:做成生粉等来烹调食物、做纸浆、做胶囊皮等等,课后请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再去找一找,多发现我们身边的科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