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大战的全面爆发 课件(26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1大战的全面爆发 课件(26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撕毁《凡尔赛和约》 (1935年)
开进莱茵区(1936年)
吞并奥地利(1938年3月)
割占苏台德(1938年9月)
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3月)
一、战争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说一说,闪电战有哪些特点?
概念:集中大量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发动闪电般的突然袭击的一种战争样式。目的在于一举摧垮敌方的抵抗能力在短期内赢得战争的胜利。
特点:奇袭性、进攻性、速决性。
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
3.战略战术:侵占波兰,一旦进攻西方可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若果向东进攻苏联,也必须以波兰为前沿阵地。
4.经济因素:波兰可以为德国提供大量粮食和劳动力。
2.历史原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
《凡尔赛和约》中将波兹南的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在东普鲁士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一条“波兰走廊”。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
1.根本原因:要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德国:纳粹德国几乎白手起家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它的陆军已达51个师,内含9个装甲师。还有一支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的摩托化部队,……
波兰的防务的确很单薄它的空军已经过时,陆军臃肿不灵,海军近乎为零,但波兰人很强硬,……大批爱国者聚集到征兵站,报名参军。
波兰武器装备陈旧,战略战术落后
德军实力强大,准备充分,闪电作战突袭,攻击力大
英法态度: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波兰所依赖的盟国英法:
希特勒对他的将领们说:“我在慕尼黑会议上领教过英法的头面人物,他们根本不是能打世界战争的人,再说,英法凭什么同我们打仗?他们根本不肯为一个小小的波兰找死!”
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东部地区
波兰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但为什么很快失败了?
1939年9月3日,英、法两国因德国进攻其盟国波兰而被迫宣战。战争之初,德国在西线有23个师,英法有110个师,很有获胜的把握。但两国宣而不战,西线法军无所事事。法国总理甚至发1万只足球供士兵在此消遣,打发时间。
为什么会出现“奇怪的战争”?它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原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后果:坐视波兰灭亡,失去有利战机,致使英法盟军在德军的进攻面前损失惨重,法国战败。
荷兰放倒大树阻碍德机械化部队
德装甲部队侵入比利时的佛兰德尔地区
侵占丹麦、挪威就保障了德对英、法作战的侧翼安全,并取得从海上进攻英国的前哨基地。挪威战争尚未结束,希特勒又命令向西线全面出击。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以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由于卢森堡国小力弱,不战而亡。15日荷兰军队投降,28日比利时投降。
1940年,突袭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
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直接进入法国
英法联军不敌德军,短短六周兵败国投降
阅读书本,请找出德国进攻法国的相关信息
法国短短六周内兵败国降的原因
二、法国的沦陷
1.法国长期奉行绥靖政策,战争准备不足
2.法国政府内部的投降派占了上风
3.法军的战略战术也远远落后于德军
4.意大利也对法宣战
5.《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兵力于西线
德国为什么不直接突袭法国,而要先突袭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准 备
事 件
结 果
阿登山区
马奇诺防线
阿登山区
法比边界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法国在一战后在东北法德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以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1928年开始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
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海滩撤退的场面
  德军在西线发起总攻,仅用10多天时间,便从比利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侵入法国,使马奇诺防线形同虚设。德军长驱数百千米,直逼英吉利海峡。到5月19日,7个德军装甲师离此仅50英里。英法盟军约40万人被逼退至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Dunkerque)海港附近。
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撤军英吉利海峡途中,英国远征军、法国残军、比利时军队被切断退路,陷入德军重围。
  但是在1940年5月23日,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情,德军停止向前推进,因为德军前线指挥官为了提前结束战事,正在犹豫是先消灭被包围在北方的同盟国军队,还是南下占领没有军队防卫的巴黎。
  这次的停顿,让英国皇家海军的大小商船队,有机会撤出被围困的军队。这次撤退也可以说为希特勒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丘吉尔称为“奇迹救援”。从人间地狱敦刻尔克撤退,运输工作日以继夜进行,船只连续不断。军人们登上运输船,拥挤得像沙丁鱼一样。
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海滩丢弃的装备
  英国紧急组织代号为“发动机计划”的营救行动。从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撤军历时9天。共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但装备辎重几乎丧失殆尽。
根据德方指定,谈判地点设在曾于1918年11月11日,斐迪南·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签署一战停战协定的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
  6月22日下午6时50分,法国代表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此后,福煦车厢作为战利品被德运到柏林。后在美英盟军轰炸柏林时炸毁(一说是希特勒在1945年4月,为免德战败会被法故伎重演,下令炸毁)。
1940年6月5日,德军向法国腹地进攻,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14日德军占领巴黎,17日法国贝当政府宣布停止战斗,21日~22日,法德举行停战谈判。
想一想,希特勒对签约地点这个细节的安排说明了什么?
6月23日希特勒在埃菲尔铁塔前留影
法国人民为法军溃败、达拉第被囚而哭泣
为什么德国能迅速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上述欧洲国家?
夏尔·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
1890.11.22~1970.11.9
1959.1.8~1969.4.28 法国第18任总统
戴高乐发表《告法国人民书》演讲
  “自由法国”是二战期间戴高乐在英国伦敦成立的法国反纳粹德国侵略的抵抗组织。
  1940年6月法国沦亡,戴高乐发表《告法国人民书》,呼吁人民继续抗战,标志“自由法国”运动开始。
  1941年9月建立最高领导机构“自由法国民族委员会”(“自由法国”),1942年6月改组为“战斗法国委员会”(“战斗法国”)。1944年法国光复后,成为法国临时政府。
亚瑟·内维尔·张伯伦
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
1869.3.18~1940.11.9
1937.5.28~1940.5.10英国首相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
1874.11.30~1965.1.24
1940.5.10~1945.7.27英国首相
1951.10.26~1955.4.7英国首相
张伯伦下台  丘吉尔组阁
表明英国彻底抛弃绥靖政策
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防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
——丘吉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二卷“最辉煌的时刻”上部第一分册,第五章“援救敦刻尔克”,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170页。
根据地图,了解德国进攻西欧的进程,分析法国沦陷后英国所面临的形势。
结合丘吉尔的演说,说一说英国政府对德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进程:先进攻比利时、荷兰,再绕过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
形势:使得英国面临德国渡过英吉利海峡直接进攻英伦三岛的威胁。
由妥协退让以求自保到坚决与法西斯国家抗战到底。
德军共出动飞机416万多架次,向英国投掷6万吨炸弹,炸死炸伤英国居民8.6万余人,炸毁100多万栋建筑物…
英军以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的代价摧毁了1733架德机,击毙和俘获6000名德国飞行员…“海狮计划”不得不无限期推迟…
  战争史上, 还从来不曾有如此多的人(英国人民)从如此少的人(飞行员)那里得到如此大的好处。
——丘吉尔在国会讲话
三、不列颠之战
丘吉尔在前线视察
被德机炸毁的英国天主教堂
  伦敦曾连续57个夜晚遭德军飞机轰炸。英国空军英勇还击,取得“不列颠之战”的胜利。此役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首次受挫,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德国为什么没有达到作战目的?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原因:
英国方面:
1、空军数量处于劣势,但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2、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3、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德国方面:空军处于优势,但他过领土作战,且作战目标的制定带有随意性
影响:
1、迫使德军回头对付苏联,从而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2、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和盟军反攻提供根据地;
3、打击了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
4、美国正式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结盟
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
①由于英国人民坚决抵抗,如果再拖延下去,德国的侵略计划就要被打乱了。②即使德军在大不列颠登陆,德军也只能占领英国本土,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将落入美、日等国之手。③当时苏联的战备在不断加强,希特勒既怕苏联强大,更怕英、苏走向联合,所以决定先征服苏联后,再麾师西进。④为了有足够的力量打败苏联,德国法西斯与意大利、日本结成三国军事同盟,同时又占领和控制了匈、罗、保、南、希等小国。这样,希特勒便可动用14个国家的人力、物力对苏作战了。⑤选定6月进攻是因为苏联冬季十分寒冷,为了避免拿破仑出征俄国的遭遇,为了在严冬到来之前结束战争,所以在6月22日便开始了闪击行动。
四、轴心国军事同盟的形成
背景:

目的:
标志:
在进攻欧洲国家的同时,德国和意大利还在非洲和巴尔干地区发起战争,占领了大片领土
进一步扩大战争的共同需要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在德国柏林缔结《三国同盟条约》,轴心国军事同盟正式形成。
1939、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扩张疆域
建立东方阵线
1939、9月对德宣战
1940年4、5月间
绕过马奇诺防线
1940年6月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1年2月隆美尔出兵北非
1940年9月三国正式结盟
1941年相继控制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经济大危机,对二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
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仇视
不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矛盾

讨论
其他原因: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削弱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另外,反法西斯国家没有形成统一战线,不能有效地阻止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东侵奥捷波
北上占丹挪
西荷卢比法
匈罗保南希
控制欧洲后
进攻莫斯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