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25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25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看】 花皮瓜类,要纹路清楚,深淡分明;黑皮瓜类,要皮色乌黑,带有光泽。瓜蒂、瓜脐部位向里凹入,藤柄向下贴近瓜皮,近蒂部粗壮青绿,是成熟的标志。
【摸】 用拇指摸瓜皮,瓜皮滑而硬则为好瓜,瓜皮粘或发软为次瓜。
【掂】 成熟度越高的西瓜,其份量就越轻。
【听】 将西瓜托在手中,用手指轻轻弹拍,发出“咚、咚”地清脆声,是熟瓜;发出“突、突”声,是成熟度比较高的反映;发出“噗、噗”声,是过熟的瓜;发出“嗒、嗒”声的是生瓜。
如同大西瓜的地球,因地壳的阻拦,对于人类来说始终是神秘的。我们怎么样才能一探究竟呢?
上天容易,入地太难
Primary wave
Secondary wave


固、液、气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的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速度 通过介质
纵波
横波
1.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会先上下颠簸还是先左右摇晃?
先上下颠簸
后左右摇晃
2.在海上的人呢?
只是上下颠簸
纵波
横波
波速随通过物质性质而改变。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不连续面
地震波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km
2900km
5100km
界面 深度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分界意义
莫霍界面 33KM(大陆部分)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地壳与地幔
古登堡界面 2900KM 纵波的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地幔与地核
地壳
地幔
外核
内核
地壳
岩石组成
厚薄不一,陆壳厚(33KM),洋壳薄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图1.26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陆壳厚,洋壳薄。海拔高,地壳厚。
地壳
岩石组成
厚薄不一,陆壳厚(33KM),洋壳薄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地幔(上、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岩浆发源地
其余组成是固态
图1.26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900km
软流层
地核
地幔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
岩石组成
厚薄不一,陆壳厚(33KM),洋壳薄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地幔(上、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岩浆发源地
其余组成是固态
地核(内、外核)
外核是液体,内核是固体
图1.26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岩石圈
地壳+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的内部圈层部分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
提高钻探技术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2、水圈
3、生物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气体
悬浮物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水圈
概念:连续而不规则的水体组成的圈层。
特点: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
生物圈
概念: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位置: 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 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 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 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2.关于软流层的错误叙述是 ( )
A.位于地幔的上部
B.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由于呈熔融状态,所以不能传播横波
D.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
D
C
3.下面关于地震波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
4.地震发生时,坐在(震中上)湖中小船里的人( )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B.只感到上下颠簸
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
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D
B
读地球四个圈层的构成示意图,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