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具有普遍性①自然界是发展的,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③认识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④前进和⑤上升,是⑥新事物的产生和⑦旧事物的灭亡。◆ 温馨提示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能说运动和变化就是发展。运动和变化具有三种方向,即:单一水平的、下降的、上升的,发展是带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倒退的、下降的运动和变化就不是发展。3.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就是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⑧光明的。因为新事物是符合发展⑨规律、具有强大⑩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变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3)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温馨提示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2.作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1)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是量变的呈现状态。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是质变的呈现状态。(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温馨提示没有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有前进与落后两个方向,因此,质变不一定就是发展。(3)方法论。要注意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1.易混辨析:运动、变化、发展区别 联系运动 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指一般的变化 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变化 变化则侧重强调运动中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运动、变化都不能反映出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发展 发展是个比较复杂的范畴。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前进和上升的运动。我们所说的发展一般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例1】 下列诗句中蕴涵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解析:①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②体现联系的观点,③体现了变化发展的观点,④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符合材料中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思想的是①③。答案:B2.辨析比较:质变、量变及其关系量变 质变区别 性质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 根本的、显著的呈现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结果 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自身,而变成了另一事物联系 ①量变与质变是统一的。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②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事物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与质变发生的原因相同。二者都是事物自身矛盾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推动的结果【例2】 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涵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解析:A项中两句都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B项两句分别体现了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和普遍联系的观点;C项的哲理分别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D项中哲理分别是量变引起质变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答案:A3.重点突破:全面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即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4)发展的状态是量变、质变的统一。(5)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6)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7)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了解事物的过去、观察现状、预测未来;要明确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1.(2009海南单科,21)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③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④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环境的恶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故①的说法正确;环境的人为恶化是可逆的,因此我们才要保护环境,故②的说法错误;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故③的说法错误,④的说法正确。2.(2009广东文基,18)“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 )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 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答案:B解析:新中国建国60年历程中出现的“缓流”与“急流”、“暖色”与“冷色”、“高音”与“低音”、“欢乐”与“痛苦”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哲理。故选B项。3.(2009广东文基,17)“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重视量的积累 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把握适度原则 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为了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需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材料强调适度原则,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题旨不符,D项不是哲理。4.(2009广东理基,61)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定为当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这说明( )A.新出现的事物总比旧事物优越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要墨守成规答案:D解析:根据当年形势确定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体现了与时俱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思想,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背景材料材料一:2010年1月1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做好2010年经济社会工作,要努力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大力推进改革发展,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前进,必须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我们既坚定不移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总揽全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相协调,使改革获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我们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我们要始终从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全面把握我国社会稳定大局,有效应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材料二:2010年1月25日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郭庚茂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大力实施“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工程”。突出产业为基、就业为体,增强城镇吸纳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中原城市群“一极两圈三层”空间布局。积极争取把中原城市群“三化”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好中原城市群“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规划。理论分析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密切相关。2.联系构成发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3.事物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既有区别,又存在密切的联系。4.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可以促进社会发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镇吸纳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了重点,利于优化经济结构。热点预测1.“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这句话包含的主要哲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事物都包含着稳定和不稳定两个方面 ④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联系是有条件的,①说法错误。稳定和不稳定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不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这两个方面。2.材料一:2009年6月10日下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至此,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连云港、盐城、南通这三个中心城市,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北接环渤海地区,东与东北亚隔海相望,西连新亚欧大陆桥,是我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会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材料二:江苏省发改委的2009~2020年的规划指出,在沿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上,要推进沿海港口群建设、重点推进深水航道工程;在产业布局上要努力把连云港建设成为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基地。(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观点分析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的正确性。(2)结合材料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为连云港做好沿海开发的“龙头”献计献策。答案:(1)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江苏沿海三市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正是坚持了联系的观点。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发展好江苏经济,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注意分析和江苏沿海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局部的作用。沿海大开发计划不仅是发展了沿海城市,更加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2)①树立正确的意识,坚持联系观点,坚持发展观点,坚持群众观点。连云港沿海开发要做好环保先行。(从其中任何一点答都可)。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连云港沿海开发要从本地特色出发,做好码头建设。③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把连云港建设成为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基地。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连云港沿海开发要重点推进深水航道工程。(说明:此题第一问必须结合材料,第二问必须结合实际)一、单项选择题1.2009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的60华诞。新中国60年的不平凡历程,就是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一次次经受严峻考验的过程。知难不退,迎难而上,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布署:继续全力保增长,坚定谋发展,今年的经济一定会写下新的光辉篇章。材料说明( )①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②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任意的④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决定作用;③的说法也错误,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不是任意的。“知难不退,迎难而上”体现了事物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的哲学道理;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布署,体现了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2.(2010浙江金华质检)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会议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C3.在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A.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C.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答案:B解析:本题A项说明客观事物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我们可以通过长期的实践来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好。B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项体现了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D项体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4.(2010山东潍坊五校联考)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答案:B5.漫画《打“气”》意在告诉考生( )打 “气”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③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要尊重规律 ④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应该树立信心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C解析:漫画主旨是“如何面对挫折”,②④符合这一主题,因而入选。6.去年第四季度国家及时果断地实施了一揽子计划,2009经济发展(如下图所示)增速呈观‘V’形反转之势。这主要体现了( )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答案:B解析:在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克服困难使中国经济呈“V”形反转,体现了B项。A、C、D三项与题意不符。7.辛弃疾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B.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C.要全面把握事物的联系D.要做新事物的促进派,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答案:D解析:认真领悟辛弃疾的话,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8.“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答案:B解析:该引言强调“极”然后带来“贱”“贵”,体现了B项。A项是错误的,没有看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条件性。C、D两项与题干无关。9.2009年3月份以来,一些国家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明确防控原则,迅速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周密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对于科学防控甲流的正确做法是( )①坚持正确的意识指导是防控成功的出发点②坚持联系观点,加强国际合作和联防是必要的③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对于甲流的认识有待发展④既要有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之路,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②④答案:B解析:面对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需要国际社会合作深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和认识,既看到困难,又有信心面对,故选②③④。从实际出发是取得成功的出发点,排除①。二、非选择题10.(2010湖南株洲模拟)目前我国已建成近200座高尔夫球场,但只有少数是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高尔夫球场看起来绿草成茵,但由于农药残留过多,不但毒化土壤,而且也污染了地下水。同时,消耗的水量过大,对缺水地区和水资源保护产生相当大的环境压力,以致很久以前西方媒体就称之为“绿色鸦片”。请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哲理说明我们反对“绿色鸦片”的原因。答案: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间的联系,反对孤立的观点。高尔夫球场看起来绿草成茵,但依赖大量农药的使用,而残留的农药又毒化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危害,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绿色鸦片”。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大肆修建高尔夫球场,会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造成恶劣影响,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违背了发展的观点,因此要坚决反对。解析:明确“绿色鸦片”的寓意,调动辩证法知识分析“绿色鸦片”的危害性和应对措施。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