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及其重要作用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财政及其重要作用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财政及其重要作用》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经济常识》(沪教版)第四课第一框的《财政及其重要作用》,主要内容有:财政的含义;财政收支的形式和原则;财政的作用等。财政部分是历年会考和等级考重点之一,每年都有所涉及;从形式上看,考试形式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上看多以财政收支的原则和财政的作用为考点对学生进行考查。
二、学情分析
高一(1)是物理班,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较强,对《经济常识》的较有兴趣,但自主学习意识较差。财政的作用是重点,财政收支的原则是难点,这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必须坚持生活化教学原则,借助生活经验,联系身边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财政收支的形式、本质,以及国家预算和财政赤字;
2、能理解财政收支的原则;理解财政的重要作用;
3、能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理解财政的作用,阐述财政作用的发挥与财政收入、经济发展的关系,初步运用财政巨大作用分析现实案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网上搜索和查阅与财政相关的案例;
学会联系现实经济生活给出比较、说明、评价;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关心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财政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财政收入安排的原则
5、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通过导学案预习新课,对课本知识有大体了解。教师:收集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国家投资情况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导入新课 播放“国家账本”视频。设问:钱从哪里来,钱又到哪里去?导出课题:财政及其重要作用(板书) 利用国家账本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好奇,使学生对本课产生期待。
知识精讲 检查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的情况(一、财政收入板块),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讲解:1、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图片),突出税收这个主要来源;2、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图片),强调发展经济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财政收入(板书) “先学后教”,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结合起来。
合作探究一 出示国家账本(略),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探究。 1、减税降费对国家“钱袋子”有什么影响?2、国家“钱袋子”里的钱是根据什么原则收来的?3、是不是说国家吃亏了?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巡视指导;之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最后老师借用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的一段话进行总结:“几年来,国家用税收的‘减法’,换来了企业效益的‘加法’,带来了经济发展的‘乘法’。”我们知道了钱从哪里来,那钱又到哪里去了?(过渡)财政支出(板书) 在梳理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活动,以突破“财政收入安排的原则”这一难点。问题设计尽量“接地气”,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加深对经济知识的理解。引用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作总结,更是印象深刻。
知识精讲 检查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的情况(二、财政支出板块),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讲解:1、财政支出的形式和作用的联系。 2、财政支出的作用。运用“四大工程”加深学生对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在财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加入十九大对新社会矛盾的概述,新旧矛盾形成对比,对课本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先学后教”,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结合起来。 这是我们开展“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活动的一个体现。
合作探究二 播放“精准扶贫”视频,根据视频结合材料,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1.这三部分钱,各起了什么作用? 2. 国家花钱可以任性吗? 3.国家花钱的目的是什么? 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之后各小组进行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 三个探究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问题更加生活化、通俗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理解能力。
过渡 国家财政就像一个天平,一边是收入,一边是支出,那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收支关系(板书) 承上启下
知识精讲 检查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的情况(三、财政收入与支出板块),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讲解: 1、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三种情况;(图表)2、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辩证关系。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学生对财政收支情况的理解与记忆。
合作探究三 根据2018年的国家账本和三大攻坚战的材料,学生同桌两人之间交流讨论:1、赤字率为2.6%,赤字风险大吗? 2、为什么会出现财政赤字? 3、怎样弥补财政赤字?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适度的财政赤字,拉动经济增长;恶性的财政赤字,抑制经济发展。 本部分内容以生活实际和当前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浅显易懂、深入浅出,降低学生对财政赤字的理解难度,从而引导并培养学生小组学习能力。
课堂练习 单选题:1、财政收入与支出属于经济活动四个环节中的( ) A、生产  B、交换  C、分配2、我国的国家预算是由下列国家机关审查批准的(? ) A、国务院?B、财政部? C、全国人大???3、2018年财政预算指出,中央财政共安排大气、水、土壤三项污染防治资金405亿元,比2017年增长19%。这说明财政能( ) A、促进经济发展 B、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C、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4. 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超过18万亿元,支出接近21万亿元,国家组织财政支出的原则,是指( ) A.量入为出的原则B.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 C.利益兼顾的原则 5、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B.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明显增强 C.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6.有人说“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对此,你的看法是() A.正确,财政收入越多,越有利于财政对经济作用的发挥 B.正确,财政收入越多,越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C.错误,财政收入越多,会加重企业和个人负担,不利于经济发展 课堂练习涉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练习中材料运用最新时政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呈现相关训练题,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课堂小结 只有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才能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结本节课知识,梳理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作业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查找,今年政府给我们发了几个“民生红包”? 作业紧密结合时事政治,既能对课本知识进行巩固拓展,也能向学生普及时事政治,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