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预习导学一、学习目标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事物的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二、重点难点(加★)三、自主学习四、知识体系建构探究质疑1.事物发展具有前进性,因此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都是前进的。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所有的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3.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所以,质变就是发展。4.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5.量变是一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6.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了发展。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7.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着的,因此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练习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比较,经历放权让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阶段,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巩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材料蕴含的哲理有(A)①事物的发展要经历量的积累过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对社会关系的变革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确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回答2~3题。2.“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C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 D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的趋安避危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 “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B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B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6.下边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C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7.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 A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回答8~9题。 8.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 ( B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说明( A )①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②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 ③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 ④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一诗中写到:“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据此回答10—1110.从哲学上看,诗句表明 ( B )A.人对春归花残的抱怨 B.事物是变化的,变化一定是有规律的C.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D.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11.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的主题思想是一致的,那就是( D )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D.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2.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B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13.鲁迅说:“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D )A.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速度的快慢是无所谓的 B.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实质C.事物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14.“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 ( B )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 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15.老子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比作于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①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二、简析题16.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⑤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17.材料一 近年来,为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重庆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出台《关于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每年安排5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其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批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决定,审议通过《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市政协多次到该地区调研,形成的多项提案被市政府采纳。材料二 表3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特色与优势例举 摘选自:2007年、2008年《重庆年鉴》和《重庆经济年鉴》材料一、二是如何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道理的?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各区县的经济发展符合本地的实际。(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树立全局观念,搞好局部,促进重庆城乡一体化发展。(3)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重点,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4)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抓住机遇,发挥本地特色和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18.“奥运低谷效应”反映了奥运会的举办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基本内容是说近几届奥运会事实证明,举办奥运会将有效地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奥运会后,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有可能被闲置,相关的需求会出现萎缩,因此,举办国的经济增长一般会放缓,甚至出现衰退。这被称为“奥运低谷效应”。有人据此认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会放缓”,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作出评价。答案(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奥运会后相关需求的不足会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2)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一个结果的产生往往是多个原因引起的。除了奥运会带动的需求以外,我国经济增长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民生问题解决、灾后重建等方面的需求。(3)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奥运会后,只要我们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规划和利用体育场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仍然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因此,认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会放缓的观点是片面的。【收获与反思】【新闻导读】G20商业峰会频现“汇率”和“中国”字眼新华网首尔11月10日电 首届二十国集团(G20)商业峰会10日开幕,“汇率”和“中国”字眼在会议期间频频出现。记者注意到,在当天举行的数场演讲和媒体见面会中,与“汇率”和“中国”有关的问题被多次提起。这反映出商界和国际媒体很关心主要货币比值波动问题,以及中国经济形势及对世界的影响。谈到媒体关注的中国所面临的汇率、通胀等经济风险时,埃尔斯坦认为,中国政府在本轮危机中的表现优异,由于基本面稳固,宏观政策谨慎,他认为中国能够很好地处理外部风险问题。他还强调,未来中国对拉美经济而言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谈到中国时,他指出,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绿色环保产业投资国,根据他掌握的数据,去年中国对相关产业的投资达400亿美元。他介绍说,其公司目前在中国已经有八个工厂,未来还将继续扩大与中国的合作。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