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11年高考政治选修5一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一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标版】2011年高考政治选修5一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一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选修5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考点 考纲解读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了解法的本质、特点;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2.民事权利和义务 解析城乡生活中维护各项民事权利的典型案例;列举日常生活中依法维护权利、承担责任的事例;说明既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又要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
3.信守合同与违约 评述签订合同在当前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意义;解析签订债务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说明违反合同应依法承担的违约责任
4.劳动就业 归纳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说明就业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引述规范市场竞争的法律条款;说明依法经营对成功创业的意义
5.家庭与婚姻 概述确定婚姻关系的法律程序;列举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针对虐待、遗弃、家庭暴力等问题,解析规范家庭关系的法律条款
6.法律救济 剖析典型案例,理解司法调节、行政复议在解决权益纠纷中的作用;归纳公民的诉讼权利;评述具体案例中的证词和证据,确认举证对于诉讼成败的意义;概述律师的职责和作用,解析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的意义
本模块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统领,以权利和义务为主线,分别探讨了民事权利和义务、就业与创业中的权利与义务、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救济。命题点主要有:①维护人身权和保护知识产权;②信守劳动合同的必要性、重要性;③诉讼的基本程序。命题以贴近生活、河南乡土材料为情境,考查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大多为案例分析题。
复习中要懂得理解法律知识,避免对法律条文死记硬背,要加强案例分析题的训练,学会用法律术语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一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1.法的本质
第一,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第二,法所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第三,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对法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2.法的基本特征
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法规定了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向。
第二,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第四,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第五,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法的作用
(1)法的作用就是法的职能,一般具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个方面。
(2)社会主义法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工具。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的含义
治国的基本方略,简单说,就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战略和策略。在我国,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温馨提示
有法可依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前提和基础,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保障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和实现。
2.立法与法律体系
(1)立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活动。广义的立法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狭义的立法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称国会、国家立法机关等)制订、修改、补充、废止基本法律(或法典)和法律的活动。
(2)形成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比较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由宪法和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组成的协调统一整体。
3.树立权利义务观
把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
根据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4.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我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等方面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我国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将不断得到切实尊重和全面保障。
区分宪法、基本法律与一般法律
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国最主要的法律渊源。
2.法律:按照法律制定的机关及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法律可分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
基本法津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规定和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带有基本性和全面性的社会关系的法律,如《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
一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或修改的,规定和调整除由基本法律调整以外的,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关系的法律,如《商标法》《产品质量法》《国家赔偿法》等。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些不法分子在境外反华势力的蛊惑和支持下,蓄意制造了“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给新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破坏了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7·5”暴力事件发生后,我国司法部门加大了查处力度,对一批参与暴力事件的不法分子予以逮捕,并择时进行审判。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司法机关依法查处“7·5”暴力事件的不法分子体现了法的哪些特征?
(2)案例说明我国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答案:(1)①我国司法机关依法查处新疆“7·5”暴力事件的不法分子,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法是人类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②任何实施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新疆“7·5”暴力事件的不法分子因严重违法遭到司法机关查处,受到法律严惩,体现了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①我国司法机关依法严惩新疆“7·5”暴力事件的不法分子,说明法是维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工具,是实施对敌专政、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的有力武器。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进一步发挥法的作用,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从而切实维护公平和正义。
解析:本题以新疆“7·5”暴力事件为背景,考查有关法的基本知识。答题时要联系教材知识,根据法的特征和我国法律的作用,结合材料简明论述。要求语言简洁,层次清楚,分析到位。
1.2009年8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研究制定了《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登记管理制度》等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以求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更好地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推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四化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有力改变食品安全现状。
请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国家应怎样解决我国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答案:要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崇尚宪法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①立法机关必须建立、健全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应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及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安全生产的监管,严惩违反食品安全生产的行为。③司法机关应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坚决查处违反食品安全生产的行为,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④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使公民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要找准设问的角度,联系材料中“立法”“监管”等信息,利用依法治国方面的知识组织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此题中的材料只在于引出问题,所以答案不能仅仅局限于材料的内容,而应根据教材使其全面、翔实。
2.材料一:2008年10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了防震减灾修改草案。在广泛征求修改建议,充分听取“5·12”抗震救灾一线干部群众的意见,并经过进一步修改和审议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防震减灾法。
材料二:一年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打击抢劫、盗窃和故意编造、散布谣言等危害抗震救灾群众利益的刑事犯罪,严肃查处和积极预防救灾款物管理、恢复重建工程建设中的职务犯罪,保障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顺利进行。
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我国实施哪种基本治国方略?《防震减灾法》的修订和实施如何体现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要求?
答案:(1)依法治国方略。
(2)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颁布草案、征集意见、修改和审议等立法程序修订《防震减灾法》,体现了立法机关的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或修改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检察机关依法打击各种危害抗震救灾及群众利益的犯罪行为,严厉查处和预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职务犯罪,体现了司法机关严格执法,确保了司法的公正及监督的有力。
解析:明确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举措,采用收敛思维紧扣材料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