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
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考点突破
1.社会性与自然性的辩证关系
二者的区别在于:①含义不同。自然性是指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人与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②层次不同:自然性是人的较低层次的属性;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决定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人类特有的属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较高层次的属性。
③产生条件不同:人的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生理遗传带来的;人的社会性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在社会中形成的。
二者联系表现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同是人的属性,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而没有自然性,就没有社会性。
2.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
(2)掌握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要注意:
第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讲的是人类的本质,不是讲某个人的本质。
第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强调的不是人的外表特征,而是本质特征。
第三,明确人的本质属性只是与其他动物相比较而说的。
第四,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不是“唯一属性”。
(3)马克思关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观点的意义:
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价值以及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4)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3.自私不是人的本性
(1)自私的含义
自私是意识形态的概念,是指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的思想观念。它的特征有三个:一是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二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使用一切手段;三是拒绝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2)“人性自私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第一,“人性自私论”违反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私有观念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后的产物,它将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逐渐走向灭亡。
第二,“人性自私论”错误地把动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私”。自我保存的本能是动物和人类共有的属性,但却表现出不同的情况。人在自保时,受理智和社会道义的支配,动物的自保只是本能的反抗或逃遁。因而把“自保性”说成是人的本质,用以证明“人都是自私的”观点,是对人的本质的曲解。
第三,“人性自私论”错误地把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混为一谈。个人利益作为个人生存与发展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有的,而自私观念只是私有制产生之后才有的一种思想观念,就思想体系来说,是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因此,把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等同起来是不对的。
第四,“人性自私论”也不符合历史和现实。古往今来,每个国家、民族都涌现过一批具有远见卓识、品德高尚的仁人志士和杰出人物。
(3)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但并不排除现实生活中存在自私的人。
●误区警示
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是不同的
解析:(1)含义不同,个人利益是指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个人正常生活,劳动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自私是一切以个人私利为出发点和目的的思想。
(2)二者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态度不同。把社会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这种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反之,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社会集体利益,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就是自私。
(3)二者实现的手段不同。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采用损人、损公,违法乱纪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就是自私。
(4)产生时期不同,个人正当利益从人类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有,而自私观念是私有制产生之后才有的。
●真题再现
例题 (2005·高考浙江卷)有人认为,“趋福避祸、趋利避害”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也是动物,由此得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种论证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 (  )
①人性本善,自私是后天获得的特质 ②人性本恶,后天可以为善 ③人的本质应从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理解 ④趋群体、他人之利,是对趋利避害本能的超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点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①项欠妥。因为私有观念是一种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后的产物。在生产力高度发展,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后,人类将最终同私有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②项错误。因为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但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所以人性本“恶”还是本“善”,都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故应该选③④。
●考点突破
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①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普通个人的实践,总会或多或少地、直接间接地对社会历史产生一定的作用。
②从性质上看,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影响具有双重性,有的人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有的人则起阻碍甚至破坏作用。不要把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仅仅理解为促进作用。
③从程度上看,由于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等不完全一样,个人所处的具体客观环境也不尽相同,因而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大小,也就有所区别。我们既不能夸大又不能忽视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第一,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第二,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2.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内容: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2)一要注意不要过分地夸大个人的需要、个人的意志,把某个个人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这样就背离了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二要注意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比起来学习,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似之处。
●误区警示
1.名人的活动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普通个人的活动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解析: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普通个人的实践,总会或多或少地、直接间接地对社会历史产生一定的作用。不能否认普通个人的活动对社会历史的作用。不过不同的人对社会发展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名人可以是伟大的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也可以是臭名昭著的人,他们的活动就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离开社会群体,个人也能生存。因此,个人可以离开社会。
解析: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短时间内离开社会群体,个人也能存活,但这并不表明个人可以离开社会。因为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一个人能短时间内离开社会群体,这并不表明离开社会,因为他只有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如产品、知识和技能等,才能生存下来。个人是不可能长期离开社会而生存下去的。上述观点割裂了个人与社会的联系。
●真题再现
例题 (2008·天津)1978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黄健民的经历是改革开放以来普通百姓命运变化的缩影。80年代初,他由农村来到沈阳,从擦皮鞋、做木工到摆服装摊,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而且积极为公益事业做贡献,并致力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7年他成为沈阳市第一位“农民工”人大代表。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
答案:(1)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起根本的、决定的作用。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3)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改革开放为黄健民的命运变化提供了客观环境和条件。
(4)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黄健民从事的各种活动有助于社会进步。
点评:本题属于限制性问答题。解答本题,需要在准确表述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化对黄健民个人命运变化的作用以及黄健民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改革开放改变了黄健民的命运,说明了社会对个人的决定作用,社会发展对个人活动的制约。黄健民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并致力于公益事业,体现了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点突破
1.全面理解人生价值
(1)人生价值
①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不可能从人的自身得到说明,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找到答案。
②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是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
一方面,个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作为一种“事物”,必须也可能以自己所具有的属性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个性、利益和需要,要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就是从这种关系中产生出来的。
③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
人生价值的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其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贡献与索取不是对等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居于首位的。第四,贡献和索取是统一的,片面强调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贡献和索取也有不一致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经济还比较落后,社会成员的合理要求和利益还不可能都得到满足。这种情况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
第一,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系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个人要生存和发展都需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如果贡献等于索取,社会则会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止步不前;如果贡献小于索取,社会就会萎缩退化。因此,只有贡献大于索取时,社会才能存在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当我们讲到人生价值时,最主要是看个人对他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即看他为社会做了些什么。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应从贡献多少去衡量,贡献越多,价值就越大。
第三,从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怎样衡量人生价值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复杂,两个不同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基本相同,但社会对他们的尊重与满足却会很不相同,甚至贡献多的人得到的“回报”少,贡献少的人得到的“回报”多。所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社会对个人的“回报”程度,很难准确表示出不同人的价值,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则是比较客观的可靠的标志。
2.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1)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两种形式,即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精神贡献可分为两类:一是精神生产的产品,如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教书育人等;二是一些先进人物在作贡献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特别是高尚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
(2)如何对待精神贡献
在现实生活中,物质贡献容易看得见,为人们所承认。精神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但难以计量,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精神贡献是指个人为社会创造的有益的精神产品,以及为社会作贡献时的思想境界、劳动态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精神贡献,特别是优秀人物的高尚思想品德,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深刻,对社会的进步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无法估量的价值。因为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先进的事迹、高尚的情操能够教育和激励有志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创造出比先进人物本人多得多的物质贡献。因此,我们在衡量人生价值时,一定要重视精神方面的贡献。
(3)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在评价人生价值时,人们往往较多地注意物质方面的贡献,甚至把物质贡献作为唯一尺度来衡量人生价值,这是不妥的。
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大一些、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
(4)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表现:
人们的物质贡献或精神贡献,可以表现为具有重大突破的发明创造,或震惊世人的壮举,而大量的则表现在平凡工作的默默奉献中。所以,青年学生要努力培养热爱平凡岗位、踏实肯干的良好品质,在为社会、为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误区警示
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看他为社会做出了多大的物质贡献
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人类文明史上,一部分人主要是在物质财富的创造方面作出了贡献;另一部分人主要是在精神财富的创造方面作出了贡献;还有许多人既明显地创造了物质财富,又突出地创造了精神财富,他们的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都很大。因此,在评价人生价值时,不能把物质贡献作为唯一尺度来衡量人生价值。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大一些、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
●真题再现
例题 (2007·广东)某村党支部书记坚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术,带领全村致富后又无偿向全国300多个县市推广,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体现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  )
A.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B.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C.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点评:本题应选A。“一人富”和“大家富”的关系涉及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在促进大家共同富裕中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体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B、C、D不符合材料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