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依据各种地形的景观图了解我国地形特征。2.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各种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3.运用地形图和素描图等地图,了解各种地形区的分布和表面特征。4.了解山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在中国地形图上查找山脉和地形区,进一步巩固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特征,培养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通过分析山区经济的发展,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四、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分布。难点:我国山区的特点。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网]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的时候学过陆地主要分为五种地形类型,同学们能说出是哪五种地形类型吗?(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我国的地形类型很丰富。今天我们就走进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类型,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自主学习一、地形类型齐全教师: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同学们根据教材第23页图2.2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答案: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2)找出我国秦岭、大兴安岭、阿尔泰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分析其走向。答案:秦岭为东-西走向,大兴安岭为东北-西南走向,阿尔泰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呈弧形。二、山区面积广大教师:不同地形类型在我国所占的比例有很大差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4页图2.3《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找出五种地形分别占多大比例。学生自主学习:读图可知我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丘陵占10%,盆地占19%,平原占12%。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 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山脉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山脉的走向是指山脉总体延伸的方向。在图中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答案: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教学过程合作探究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请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近似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例如,先将天山山脉、阴山山脉和燕山连成一线,将昆仑山脉、秦岭和大别山连成一线,将喜马拉雅山脉和南岭连成一线;再将长白山脉和武夷山脉连接起来,将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连接起来,将贺兰山和横断山脉连接起来。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地分割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在这些网格中找出下列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3)观察画出的中国地形网格,对照图,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填写在下表中。山脉名称两侧地形区名称西侧东侧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山脉名称两侧地形区名称北侧南侧天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探究活动二 山区面积广大读“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 山地 和 高原 (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大, 平原 和 丘陵 (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小。(2)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3 。平原面积仅占 1/10 多一点。(3)结合教材24页“阅读材料”,举例说明我国地形对各地民俗的影响。答案:黄土高原的秦腔兼有山地民歌的吆喝和西北民风的淳朴,其声如华山雄浑,如黄河奔腾,如黄土地般深厚。有赞词说:“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在云南流传着“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的说法。因为这里高原四周地形破碎,山道崎岖。(4)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讨论填表:优势劣势(1)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多种经营(2)山区面积广大,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的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地形的特征,我国地形类型齐全,主要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等地形区,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主要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和弧形山脉等。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不利于耕作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发展旅游业、畜牧业等比较有利。本节重点内容是山脉和各种地形区的分布规律,难点是我国地形构成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同学们要在课下通过多看图、填图来掌握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教学过程思维导图当堂检测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中间的一列是( B )A.天山—阴山 B.昆仑山—秦岭C.南岭 D.喜马拉雅山2.图中山脉西侧和东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C )A.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B.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东北平原3.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图中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C )4.我国下列地形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 A )A.山地 B.盆地 C.平原 D.高原5.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是 青藏 高原,B是 四川 盆地,C是 天山 山脉。(2)我国“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地形基本上以低山丘陵和 平原 为主。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我国地形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征,能够指出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2.了解三级阶梯内部地形和海拔的差异,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水能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各类地形面积构成图和地势剖面图,初步掌握分析地理图表的方法。2.通过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不同地理要素之间影响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特征,培养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四、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的地势特征。难点: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及交通等的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音频材料《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好多古诗中含有“东”字,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百川东到海……”等等。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我国的河流多向东流?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全面认识我国的地势特征。自主学习一、地势西高东低教师:我们在七年级就学过地形地势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地势?学生: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称为地势。教师(展示我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同学们结合本图和教材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地图中表示不同海拔的颜色是否有明显地域变化?答案:有。(2)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可以把我国地势大致分为几个阶梯?答案:我国地势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3)在图上找出阶梯的分界线。答案: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4)下面图A和图B所显示的地势特点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答案:图B。教学过程自主学习(5)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答案: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呈阶梯状分布教师:展示降雨的形成示意图(如右图),同学们回忆我们在七年级“天气和气候”中学习的有关降水的知识,结合图分析形成降水的条件。学生:暖湿空气随地势上升而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水。教师:同学们回忆我们第一章学习的内容,我国东部濒临什么海洋?学生:太平洋。教师:结合今天学习的地势特征,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地势特征对降水有什么影响?答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来自东面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向西移动的时候,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容易形成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2)地势对河流流向有什么影响?答案: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入海洋。(3)在什么地区水能丰富?答案:阶梯交界处。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 我国地势特点教师:展示空白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探究活动。完成教材第28页活动第1、2题。学生合作探究:小组一:在我国地势分布图中找出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和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派代表填到黑板前面的空白图中。答案:第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小组二:在我国地势图中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分别属于哪级阶梯,派代表填到黑板前面的空白图中。答案:主要地形区名称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教师精讲点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主要包括青藏高原,海拔在4 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探究活动二 我国地势对气候、交通和水能的影响(1)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降水)答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2)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河流有什么样的影响?(流向和水能资源两方面)答案:“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势必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入大海。阶梯交界处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教学过程合作探究(3)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东西交通往来有什么样的影响?(好和坏两方面)答案:一方面,向东流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4)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答案: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在这些地带。【教师拓展延伸】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就建设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巫山中的峡谷上。课后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地势的特征及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每级阶梯内部的海拔和地形类型差异较大。我国地势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对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面濒临广阔的海洋,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在爬升过程中形成丰富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二是对交通的影响,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交通;三是对水能分布的影响,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建设了很多大型水电站。思维导图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点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B )A.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D.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类型单一2.我国水能丰富,位居世界第一位,原因是( D )A.地形复杂多样 B.山地面积广大C.地势西高东低,呈斜坡状分布 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下列四幅图中能够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B )4.下列叙述与我国地势特点无关的是( D )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水能资源丰富C.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D.我国东西端晨昏差异明显5.读“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昆仑山脉海拔在 4 000 米以上,黄土高原海拔在 1 000~2 000 米,青岛的海拔在 500 米以下。(2)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