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附答案第一单元第二课 辛亥革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附答案第一单元第二课 辛亥革命

资源简介

第二课 辛亥革命
1.1903年,在美国檀香山的一次集会中,演讲者提出“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据此推断演讲者是( )
A.林则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2.“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文中称颂的是( )
A.毛泽东 B.康有为 C.粱启超 D.孙中山
3.“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4.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下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 )
A.a省 B.b省 C.c省 D.d省
5.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6.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 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2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8.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右边材料出自( )0
A.孙中山
B.黄兴
C.严复
D.康有为
9.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10.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是( )
①民族 ②民权 ③民主 ④民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12.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 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横线处所说的应该是( )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3.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14.《百家讲坛》主讲人袁腾飞谈中国历史时说过:在中西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制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了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其中,国人学“民主共和”制度是以下列哪个人物为代表的?( )8

A B C D
15.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孙中山领导的,发生在1912年 ②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③建立了中华民国 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6.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7.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l2日,渚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中国( )
A.摆脱了殖民统治 B.推翻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
C.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D.改变了社会性质
18.鲁迅发表于《国民新报》的《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里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本用不着什么纪念的文章。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与上文中提到的“中华民国”建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21 1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19.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0.“国父”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21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达到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22.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并主张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那一年?谁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23.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步骤一:收集资料,感受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路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C、D四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并举出B处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容。(任意2点即可)
步骤二:整合知识,体验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成果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各举一例有关中国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步骤三:感悟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多困惑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5:CDCAD 6-10:DDAAC 11-15:BCBCB 16-20:DBBCC
21.(l)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原因:辛亥革命。
(2)观点:不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性质(或: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22.(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2)1911年;孙中山;(3)近代化的探索。
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