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中测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当凡尔赛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 )①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②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③工人是先锋,学生是主力军 ④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穿越时空,见证历史!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可能看到孙中山、蒋介石与周恩来正在商量筹建(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黄埔军校4.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A.国民革命 B.武昌起义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5.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B.完成了全国性的统一 C.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6.八一起义纪念塔上的军旗雕塑(如右图)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提醒着每 一个人——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座纪念塔位于( )A.南昌 B.南京 C.武汉 D.北京7.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8.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于( )A.井冈山 B.遵义 C.吴起镇 D.会宁9.斯大林曾经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纳粹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指的是(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诺曼底登陆 C.莫斯科保卫战 D.攻克柏林10.1945年5月8日中国《新华日报》消息:经过了五年八个月零六天的欧洲战争,终于在民主国家全盘而彻底的胜利中结束了。“彻底的胜利”是指 ( )打败了日本法西斯 B.打败了同盟国集团 C.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D.打败了拿破仑帝国11.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了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绘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保和平,卫祖国12.右图是1947年《东北画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三大战役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13.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C.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14.“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必须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二届三中全会15.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17.下列历史事件中,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参与的是(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台儿庄保卫战 D.攻占南京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的内容不包括( )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C.五星红旗为国旗 D.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如果把班集体比喻为一个大火炉,班里的每个同学则像一块块煤炭。温暖的班集体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靠全班同学的热情和爱汇集起来的。这说明( )A.单个人的力量是可以忽视的 B.集体的力量来自个体人数的多少C.集体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 D.良好集体的建立需要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20.当代青少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是 (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C.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D.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2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几位同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些言论: 材料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关系示意图 (1)材料一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战争进行了评述?(4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材料一中丙同学观点的合理性。(8分)材料三:1914年,在亚琛的一个咖啡馆里,一个德国科学家跟美国记者欧文·科布说:“我们德国人是欧洲最勤劳、最诚挚、最有教养的民族。俄国代表反动,英国代表自私和背信弃义,法国代表堕落,只有德国代表进步。德国文化将照耀全球,战后不会再有其他文化了。” ——[美]《八月炮火》材料三反映出当时德国社会流行着的一种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思想跟一战的联系。(6分)2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兴中会总部在会章中沉痛地指出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揭露了清朝统治的黑暗和腐败,在会员入会的秘密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材料二: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兴中会提出的革命纲领与同盟会提出的革命纲领在内容上有何异同?(6分)材料三:《民报》发刊词(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与材料二中同盟会纲领的联系。(6分)材料四: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是役也,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为最后之一搏。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慨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3)材料四中被孙中山高度评价的“是役”指哪个历史事件?结果怎样?根据材料四概括该事件的影响。(8分)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并说“我们现在认定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材料二:见右图:(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等进步知识分子是在对中国革命中哪次斗争中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后而提出上述口号和想法的?(2分)(2)材料一中“他”等由此而掀起了一次著名的什么运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哪些启示?(3分)材料二两幅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中的“他”为材料二在组织上做出了哪些贡献?(5分)24.(12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1年美国对日宣战后,国际舆论将重庆评为全球第三英雄城市。当时的第一英雄城是英国伦敦,多次遭到德国飞机轰炸,但市民没有被炸垮。第二英雄城是苏联的莫斯科,打破了德军的闪电战计划……(1)与伦敦和莫斯科相比,重庆并没有发生过大的战役,但同样被国际舆论评为英雄城市。请用相关史实说明其理由。(3分)材料二:(2)推测材料二中《时代周刊》的出版时间。列举“艰苦的五年”中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例。(3分)材料三:“二战”期间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3)概括材料三中罗斯福的主张,并指出该主张成为现实的标志。(2分)(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4分)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DAAABA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DBDBDADA21.(1)甲: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导火线)。(2分)乙:一战给人们带来灾难和创伤(危害、消极影响)。(2分)(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列强在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中的矛盾错综复杂、日益尖锐,(2分)其中英德矛盾最为突出(是最主要的矛盾)。(2分)随着错综复杂的博弈,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3)极端民族主义。(2分)该思想使欧洲陷入战争的狂热中,推动了一战的爆发和扩大(欧洲民众支持战争,促使一战范围和规模的扩大)。(4分)22.(1)同:都主张推翻清政府,(2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异:同盟会纲领中增加了民生方面的内容。(2分)(2)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在民主义。”(6分)(3)黄花岗起义。(2分)失败。(2分) 使革命精神进一步高涨(振奋革命精神),(2分)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2分)23.(1)陈独秀。(1分)辛亥革命。(1分)(2)新文化运动。(1分)启示: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2分,答出2个方面,符合题意,观点正确)(3)中共一大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分)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2分)在陈独秀等的指导下,多地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分)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1分)24.(1)1937年上海沦陷,日军向南京进犯,国民政府岌岌可危,迁往重庆,(1分)重庆国民政府担任着指挥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的重任,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2分)(2)1942年。(1分)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1分)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或平型关战役。(1分)(3)世界反西斯国家能够联合起来。(1分)标志: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1分)(4)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全民族抗战,(2分)中国军民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战,(1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援助与配合。(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