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探究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意识的本质 (2)意识的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理解:(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运用:(1)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论证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3)结合意识能动性原理,举例说明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4)分析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培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4)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提高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二、【重点、难点】:
1、意识的本质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4、必须坚持一切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探究内容】:
第一框题 意识的本质
教材内容提纲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是人脑的 。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 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 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 。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 。
4.从意识的 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从意识的 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 ;从意识的 看,它是客观存在的 。
物质世界是 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 ,意识 ,物质 意识。
◇课堂练习:1、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
  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B.人脑 C.思维着的精神 D.客观存在
答案:A 解析:注意关键词“物质基础”,不可误选B。
2、关于意识的正确说法是( )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有功能 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 C、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脑形成的,思维的内容则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答案:D 解析:本题仍是在考查意识的含义,但却是从起源、生理基础、内容三个方面!分别设置选项。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A项表述正好相反,故不选。要形成意识,除了要有人脑,还要通过社会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B项表述忽视了实;践和客观事物这两个要件,故不选。意识包括感觉和思维两种形式,感觉是对事i物表面现象的反映,思维则是对本质和规律的反映,二者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故c项表述错误。只有D项准确揭示了意识的本质,应入选。
探究重点问题
1、意识的本质:
第二框题 意识的作用
教材内容提纲
5.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 。
①意识活动具有 和
②意识活动具有 和 。
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课堂练习:3、“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
答案:C 解析:对A项本身应作具体分析。就整个人类来说,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但是就具体的人来说,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至于认识能力有限与否,题干并未涉及,故A项不能入选。如果将B项中的“反作用”改为“能动作用”,则B项可以入选,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并不等同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故B项不选。D项本身正确,但题干并未说明此意,故也不选。题干中费尔巴哈的观点只是说明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即客观物质世界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因此C项正确。
(2)人能够能动地 。
①对 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参与者永远也不能出现的东西。动物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
②意识对于 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课堂练习:4、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意识作用的理解和运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对物质世界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把实践活动引入歧途。材料强调的是正确意识的作用,“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故选D。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故A项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错误的意识并不能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B项错误。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对客观事物起反作用,故c项错误。
5、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识记能力。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表现,而突出表现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故应选B项。A项是“首先表现”,不选,C、D两项表述存在明显的错误。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 物质运动的 ,从 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 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为我们的行动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
①要充分发挥人的 ,不断 ,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 ,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
②要把 结合起来,把 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 。
◇课堂练习:6、据报载: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百姓称之为“废品工程”。这一材料说明( )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都具有阻碍作用 B.农民不懂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C.主观背离客观的主观唯心主义做法最终是要失败的 D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答案:C 解析:意识无论正确与否,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故A、D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舍去。题中反映某地修建的喷灌工程成为“废品工程”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当地实际”,即主观背离客观,故应选C。
探究重点问题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巩固训练】
( )1.在蚂蚁界,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细:蚁后的任务是产卵、繁殖;工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育幼等;雄蚁负责与蚁后繁殖后代;兵蚁则负责抵御外侵、保卫家园。对于这种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还是有意识的。认为某些动物有意识的观点
A.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了只有高等动物才有意识的观点
答:B
( )2.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
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   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
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
答:C
( )3.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上述观点: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D
( )4.《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答:C
( )5.“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 自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表明
  A.人们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答:B
( )6.上题材料还充分说明: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 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 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答:A
7.“心想事成”是对人们最美好的祝福。从哲学上说为什么“心想事成”只是美好的祝福而不一定成为事实。
答:①“心想事成”体现人们的美好愿望。
②“心想事成”的提法有不科学的成分,如果人们认为心想就事成,不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不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相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③“心想事成”,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变成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把预定的计划变成现实,心想才能事成,否则,就心想事难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