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3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
5学时数: 45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②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2、内容分析:
(1)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2)本课时主要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尤其重点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3、学情分析:
(1)学生在通过学习第六课,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这一课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透过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进一步探究其内在的本质,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从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分析文化的水平,具有正确看待文化的本领。
4、设计思路:
(1)依据新课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在生活中学习。从校园文化生活资源入手,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时事,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与播放视频资料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从而在合作探究中生成知识。
(2)学习方法主要为合作讨论法、主动学习法、活动参与法等。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学导入3分钟 1、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系列图片(2009年校文化艺术节图片展)2、问题设置(1)这些节目虽然内容不同,但围绕哪一个共同的主题而展开?(2)这里涉及的精神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中华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1、自主思考并发言2、回答主题为“改革开放30周年”3、自主阅读课本P72专家点评:民族精神4、学生合作讨论 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文化生活资源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在分析与感悟中形成新知。
新课教学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板书)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之中 1、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控究的意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的能力。
新课教学 7分钟 1、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CCTV新闻联播视频之新闻特写《改革开放30年》2、问题设置为什么时隔30年,人们观看改革开放大型主题展览时依然深受感动? 注明: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整体奋进的一种精神,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回顾改革开放这段特殊的历史,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经历的这段艰苦而伟大的革命历程。 从重大时事入手,引导学生注意政治学科的特点,关注时事,并学会分析时事。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P71)2分钟 媒体展示(板书)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A.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B.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水远的精神火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1、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控究的意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的能力
新课教学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总25分钟 新课教学 突破重点1、创设情境多媒体视频展示《改革开放30年》深圳的变迁2、问题设置⑴从深圳的变迁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民族精神?⑵如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学生合作讨论并发言2、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新课(学生分为五小组对内涵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基本内涵进行分析发言,并思考课本所举的题目。) 设置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
1.团结统一 多媒体展示(板书)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团结统一 1)形成: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整体意识) 2)反作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思考:P72请你说说“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控究的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
2.爱好和平 2.爱好和平 1)古代: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2)当代: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思考:P73世纪宝鼎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结合历史和现实事例,你能对此作出自己的说明吗?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控究的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
3.勤劳勇敢 3.勤劳勇敢 1)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2)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3)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你能说出有关“勤劳勇敢”、的歌曲或者成语、典故、名言吗?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控究的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
4.自强不息 4.自强不息 1)含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2)地位: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思考:P74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反映自强不息精神的典故、名言。你能说出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并用它们来说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吗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控究的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
5.爱国主义 5.爱国主义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与其他内涵的关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B.地位: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思考:P75①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你能说出它们的来历吗?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警句?②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请结合例如中的一点,谈谈自己打算如何做。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控究的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
学以致用5分钟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提倡理性爱国,反对民族主义情绪 B.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建设和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思考:P76你认为,不同时期归来的海外学子身上折射出哪些共同的精神追求?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控究的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
知识回顾 归纳小结 3分钟 1、多媒体展示本课时知识结构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团结统一 2.爱好和平 3.勤劳勇敢 4.自强不息5.爱国主义2、多媒体展示课本P71图及鲁迅的名言进一步突出本课时《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一起进行小结,并阅读课本P71图及鲁迅的名言回答:①“中国的脊梁”体现在哪些方面的精神?②鲁迅先生的名言强调了什么? 引导学生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教学小结与反思:
这一课时起到衔接的作用,是第六课向第七课过渡的一课时,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看待文化的能力。但课时内容多,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而生成知识就非常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环节都非常的紧凑,因而事先一些活动的设计意图应该让学生了解,并做一定必要的准备。同时,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重头戏,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同样不能忽视,这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特点,因而如何设置情境、设置问题就非常的关键,因为这是一个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和参与,从而在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表现出对情境的强烈关注,但只停留在表层的感官刺激,而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如何使学生的感情真正升华,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