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框 体味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教学重难点:文化的含义;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备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那么,究竟什么“文化”是什么?钱钟书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第一框内容,看我们常说的“文化”到底是什么。 (1)请同学们分析钱钟书的话,从我们生活的角度,我们感觉文化有什么特点 (孰知并非真知)(2)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那么,你是怎么看 一文化万花筒 同学们最爱听歌曲是什么?最爱看的书是什么?我们学生亲身参与的文化生活有哪一些?(校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蓝球比赛、上课、自习、作业、上网、交友、聊天……)接下来,请同学阅读P4并思考探究问题: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节目进行归类 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探究,我们可以看出: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问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所以:2.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请同学们说说: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我们为什么将他们称之为我们家乡的特色文化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 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因此,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思考:(1)我们看书、听音乐是人的一种什么生活?(文化生活或精神生活)(2)说说我们亲身参与的文化生活。 阅读P4思考探究问题1(如戏剧、歌舞、曲艺、音乐等。)学生介绍:我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的文化活动?(三月三的庙会、彩龙船、烧狮子、办喜事) 信息高速公路是把信息的快速传输比喻为“高速公路”,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络。二文化是什么 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品尝不同文化生活的韵味,我们更想探究文化生活的意义,更加关注“文化到底是什么?”相对于自然界而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才有文化(人=动物+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通过实践创造文化,个人通过实践培养文化素养)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文化指的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相对于人们自身而言,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文化,它随着一个人迎面走来—— 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素质) 小结:1.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2.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3.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产品。4.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 某人有文化,某人无文化”,“某人文化程度高,某人文化程度低”。 你能说说这里的“文化”与《文化生活》中的“ 文化”的关系吗? 了解:广义和狭义文化比较:文化与文明有何不同?文化: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文明:与野蛮相对,主要指“明” 的结果。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思考讨论 (1) 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 如:长城(2)比较文化现象与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的不同点。(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3)人是否天生就有文化 素养是怎样得来的 P7段一。阅读P7“专家点评” 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基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1. 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2.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出版。青年毛泽东潜心研读后,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说:“从此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帮助无数有志青年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思考:文化对个人有怎样的影响?阅读P8虚框内材料的二、四说明了什么?【课堂总结】: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提到 “文化” 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本课就此提出问题: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民族、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涵义以及发展文化事业,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