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政治总复习(新人教必修4):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高三政治总复习(新人教必修4):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考纲点击 考情播报
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从近三年高考试题看出,本课一般在政治单科试卷中会涉及,且大多是选择题,在2011年备考中,还要注意联系漫画、名言分析判断他们的哲学派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
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
存在的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
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是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这一性质决定的。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
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
答的问题。
(4)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
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区 别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地位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区 别 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联系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
[例1] (2010·哈尔滨模拟)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课堂笔记] 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A、B、C与题干无关。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含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
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
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主要观点 基本评价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2)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1)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2)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基本形态 主要观点 基本评价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原子是世界的本原(2)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1)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2)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例2] (2009·上海高考)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
[课堂笔记] 选
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把水作为世界的本原,也就是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D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
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关系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区别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2)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3)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4)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5)笛卡尔:“我思故我在”(6)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7)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1)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2)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3)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4)上帝创造世界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例3] (2009·广东高考改编)“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
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 (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课堂笔记] 选
题干中的观点把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的感觉,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应选B。
B
考查点1 哲学的基本问题
1.下列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③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④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说的是物质实体是产生精神的基础,这一说法坚持了唯物主义思想。题目中的②③④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不可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因此选A。
答案:A
2.从右图漫画可以看出(  )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
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通过一幅漫画来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我在故我思”说明只有客观上的人的存在,才有人的思维,这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唯物主义思想。“我思故我在”说明客观上的人因思维的存在而存在,是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这是唯心主义思想。由此可知,①③④正确;两者的思想未涉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问题,故②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具
体的物质形态。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
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是在不断的相生、相
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
义。这种观点 (  )
考查点2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实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以“相生相克”解释世界,包含有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④不以意识、鬼神说明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五行说”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正确;“相生相克”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③正确。
②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B
4.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  )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解析: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故答案为C。
答案:C
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考查点3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解析:“我思故我在”和B的观点都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C、D的观点都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B
6.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
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
种观点是 (  )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解析:认为自身感觉是本原的,“物”是派生的,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选B。
答案:B
7.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
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
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
就不存在。
辨析:物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解析:本题是材料辨析题,既要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又要对辨题进行分析。就本题而言,材料中贝克莱的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再进一步解释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
迁移综合题
答案:(1)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作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
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弘扬科学,反对迷信活动
材料1:当前一些地方封建迷信
活动沉渣泛起,一些人对封建迷信
活动见惯不怪,甚至参与其中。如
有的占卦算命、求神问卜,看掌相
面、预卜姻缘,排“八字”、卜
“家宅”、求财求利;有的在家里烧香拜神,在寺庙里顶礼
膜拜;有的家里出了不祥之事,便认为是邪鬼作祟,要驱鬼;
生意场上、公司开张,要择8字(发的谐音)日,门牌、电
话号码,甚至车牌都要择8字;有的家里《吉星》、
《麻衣相术》、《神秘的风水》等封建迷信书籍不少。
这些活动给人们的思想、工作、生活都带来极大的危
害。一些人甚至被致疯、致残、致死,造成人间悲剧,
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和改革发展的稳定局面。
材料2:封建迷信活动是中华文化中的糟粕,在讲科学、讲文明的今天,是与当代社会不相适应、与现代文明不相协调的反科学的东西,广大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要自觉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决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材料3:日前,深圳市的一所中学对学生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统计数据大大出乎老师们的意外:有超过10%的中学生迷信“算命”,他们认为,一些事情早就是命中注定的。例如考试、升学、中奖、遭灾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有安排的,自己努力是一个方面,但是运气也是非常重要的。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幸运数字、幸运色等幸运物都有自己的“爱好”。有超过2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幸运色是红色。有的同学竟表示,他对幸运数字很讲究,一般考试前会习惯性地看表,如果表上的时间刚好有“6”或“8”等幸运数字,就会相信自己考试基本就能考好。
1.为什么要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提示:(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封建迷信活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唯心主义世界观是不科学的世界观,它会把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引向歧途。
(2)封建迷信活动给人们的思想、工作、生活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和改革发展的稳定局面,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生活与哲学角度]
2.针对在青少年学生中流行的“现代迷信”,如果让你对他
们进行说服教育,你认为应该怎么说?
提示:青少年对新事物好奇,但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未来对他们来说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1.下列对封建迷信活动认识正确的有 (  )
①封建迷信活动有一定的道理
②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③是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④给人们的思想、工作、生活都带来极大的危害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②是对封建迷信活动的错误认识,舍去;③④正确,入选。
答案:C
2.在讲科学、讲文明的今天,广大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要自
觉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它能指导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它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具体办法
④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③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①②④正确表述了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因。
答案: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