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第九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习惯。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探究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解放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道德教育点:尊重历史法治教育点:遵守历史的有关法律。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部编版上第三单元第十课第二课时)学校班级执教者课题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时2日期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习惯。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探究中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解放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难点: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三、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第10课。它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和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同属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主要从百年追梦和复兴中华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尊重历史,了解中国走过的屈辱历史,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本单元六课是承接与递进的是承接与递进的关系,前四课是并列的历史主题,最后两课是崛起与强大。本课聚焦抗日战争,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学生会对历史有更清晰的了解。会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2.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共有146人,其中男生80人,女生76人。孩子经过四年的学习,已经明事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和强化,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已经淡忘了历史,不知道中国走到今天, 都经过了怎样的历史屈辱,因此这样的内容学习,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地来之不易,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可以让他们铭记屈辱,砥砺前行。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解放战争的资料。2.课件: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习惯。3、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探究中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过程与方法: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解放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解放战争教学重难点: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明白解放战争的意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教师用课件展示:料材: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回答:?(1)“挖蒋根”是指什么?解放区为什么要实行土地改革?“挖蒋根”是指解放区土地改革。原因: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2)怎样进土地改革的?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派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土改运动,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到1948年秋,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3)土地改革有何意义和作用?①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②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③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稳固的后方,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学生认真聆听同桌交流指名交流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这段材料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活动二: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1、意义:①使北平这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免遭破坏;②保障了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③为解放战争其他战场的作战提供了一个和平解放的良好范例。(7)三大战役胜利有何意义??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1)到1948年8月止,人民解放战争已进行了哪两个阶段的作战??(2)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正确,因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①敌我力量对比变化,365万:280万,且国民党用于一线作战的机动兵力仅170多万;②敌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我军士气高涨,战斗力提高;③敌军兵力收缩至大城市和中央交通线;④国统区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解放区土地改革完成,后方更加巩固,广大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2、三大战役(板书)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1)完成下表: (2)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3)结合教材地图讲述:辽沈战役应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4)淮海战役我军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为什么要这样打?(5)平津战役我军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这样打的目的是什么?(6)解放军为什么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呢?这种和平解放的方式有什么好处?原因:①平津战役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使北平城成为一座孤岛,解放军以百万大军层层围住北平,北平守敌完全陷入绝境。②我党对傅作义的积极争取。指名交流。指名交流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对解放战争中的几次著名战役有所了解,这个过程也能加深对历史的了解。也可作为教材的拓展资料。活动三:讨论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1)渡江战役前夕,蒋介石玩弄了一个什么阴谋?蒋介石的这次“求和”与1945年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在目的上有什么共同点?(2)中国共产党有没有同意和谈?为什么?和谈结果怎样?(3)渡江战役的战线是怎样的?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何重大意义?(4)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分析主要原因即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指名回答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学生交流指名交流 通过讨论和探究,知道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所在,从而明白胜利的原因。板书设计: 解放战争 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