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级 课题 4.古诗三首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讲授 课时 三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含重、难点):学习目标(含重、难点):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难点)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6:2:1:1)1.打开课文,读读第二单元导读,想想是哪个季节。 认读生字:寒 径 赠 刘 残 犹 傲 君 橙 橘 挑 2.解释词语:斜 红于 坐 擎 萧萧 促织 篱落 3.了解作者杜牧,苏轼,叶绍翁的相关资料(教师补充)。 4.勾出生字,熟读古诗。分别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5.默写《山行》------------------------------------------------------- -------------------------------------------------------------------------------------------------------------- -------------------------------------------------------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7.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授课教师批注:二、巩固规律,达标检测1.解释词语。 坐: 山行: 斜: 石径: 2.一字组三词。 寒( )( )( ) 盖( )( )( ) 残( )( )( ) 3.读、背古诗。 4.画一幅秋色图。 5.说说诗句的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 三、拓展分享,总结反思1.教(学)收获或未解决的问题 2.作业(含预习) 语文 学科导学案班级 课题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三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含重、难点):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正确读写词语。(重点) 2.读好“一”的变调。(重点)3.感受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练习写话。(难点) 一、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 化(6::1:1)1.认识生字:洼 印 凌 增 棕 靴 2.认识词语:明朗 潮湿 亮晶晶 湿漉漉 排列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闪闪发光 平展 排列 规则 歌唱 迟到 3.给带点字注音。一夜( ) 一直( ) 一片( ) 一双( ) 4.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会填。 每一片法国( )的落叶,都像一个( )的小巴掌,熨贴地,( )地粘在水泥道上。 6.下面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2)他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7.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水泥路的样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批注:二、巩固规律,达标检测.比一比,组词。 洼( )综( )列( )愉( ) 娃( )棕( )烈( )偷( ) 2.仿写词语。 亮晶晶 仿写句子。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水洼 ( )的地毯 ( )的巴掌 ( )的天空 ( )地走着 ( )地歌唱 三、拓展分享,总结反思1.教(学)收获或未解决的问题 2.作业(含预习) 语文 学科导学案班级 课题 6.秋天的雨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讲授 课时 三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含重、难点):1.能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写16个词语。 正确、流利、反复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背诵第二自然段。(重点)。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难点))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6:2:1:1)1.交流自己对秋天的看法和感受。 2.自读课文,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划出来多读几遍。3.正确认读和书写下列词语。钥匙 清凉 扇走 炎热 凉爽 柿子 菠萝 喇叭 衣裳 衔来 趁着 邮票 五彩缤纷 4.我会填,请试着填写下面的空格: 秋天的雨,是 ;秋天的雨,有 ;秋天的雨,藏着 ;秋天的雨,吹起 ;秋天的雨,带给 。5.梳理课文内容。(1)体会“五彩缤纷”。秋雨把( )给了银杏树,( )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秋雨把( )给了枫树,( )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 )的海洋。( )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 )、( )、(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秋雨给我们带来的颜色可真多真美啊!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2)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秋天,香甜的水果气味,冬天要来的信息,所以作者说: 秋天的雨,带给( )是一曲( )的歌,带给( )是一首( )的歌。你觉得秋天的雨,带给小动物的是一首( )的歌。带给田野的是一首( )的歌。 授课教师批注:二、巩固规律,达标检测1.仿写:秋雨还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你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说几句吗?秋雨把( )给了牵牛花,( )的牵牛花像一个个( )。吹呀吹呀,吹来秋天的凉爽。秋雨把( )给了松树,( )的松树像一枚枚( ),缝呀缝啊,缝出了一个( )的秋天。秋雨把( )给了柿子,( )的柿子像一个个( )。照呀照呀,照亮了( )秋天。2.我会辨枚( ) 紧( ) 扬( ) 邮( ) 柿( )牧( ) 素( ) 杨( ) 油( ) 杭( ) 三、拓展分享,总结反思1.教(学)收获或未解决的问题 2.作业(含预习) 语文 学科导学案班级 课题 7.听听,秋的声音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讲授 课时 三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含重、难点):读这首诗,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重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难点)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难点)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6:2:1:1)1.我会标小节序号,诗歌共有( )个小节;认认真真读两遍课文。 2.我会积累文中量词。 一片( ) 一朵( ) 一滴( ) 一颗( ) 一排排( ) 一阵阵( ) 3.正确认读和书写下列词语,把不会读的注上拼音,不理解的作好记号。 手臂 唰唰 蟋蟀 振动 歌韵 叮咛 饱满 掠过 歌吟 辽阔 绽开 匆匆 音乐厅 4.我能读懂诗歌的意思。 (1)作者抓住了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 ),用诗的语言,体现了秋天景物的( ),赞美了( )。 (2)诗歌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声音,一种是能听到的声音,如( )、( )、( )、( );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如:( ) 5.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发挥想象。 大树 手臂,“唰唰”,是黄叶 的声音,黄叶说:“ ”。 蟋蟀振动 ,“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 ”。 授课教师批注:二、巩固规律,达标检测1.读一读,选一选 掠过(lüè nüè) 歌吟(yín yíng) 振动(zhèn zhèng) 匆匆(cōng chōng) 叮咛(níng líng)2.找近义词 道别——( ) 掠过——( ) 辽阔——( ) 3.想象创作,续写小诗: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三、拓展分享,总结反思1.教(学)收获或未解决的问题 2.作业(含预习) 语文 学科导学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古诗三首.doc 5课.doc 6课.doc 第7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