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导学案+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导学案+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8课《百家争鸣》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教材知识。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观看微课:老子及其主张,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整理老子的个人档案,说出老子的个人基本信息及思想主张。 3:观看微课:孔子及其学说,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整理孔子的个人信息及掌握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搜集整理学习孔子有关教育的言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结合教材内容,列表梳理出战国时期主要流派及主张,小组合作讨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概括其对后世的影响,理解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教学难点: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并将疑惑记录反馈老师。 老子 1.历史地位: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2.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 相互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主张“ 无为而治 ”。3.相关著作:《 道德经 》成为道家经典。孔子和儒家学说 1.历史地位: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成就:核心思想“ 仁 ”;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 以德治国 。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 有教无类 ”;在教学中,注重 道德教育 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 教学原则 和方法。4.相关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 论语 》一书。5.历史影响:(1)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2.学派:学派 代表 主要主张 墨家墨子 主张“ 兼爱 ”“ 非攻 ”,提出要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 仁政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 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 依法治国 ,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第一次思想文化 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 任务二:【小组探究】结合教材P38页内容,小组合作整理老子的个人档案。 任务三:【小组探究】结合教材P38—40页内容,小组合作整理孔子的个人信息并掌握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搜集整理学习孔子有关教育的言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务四:【小组探究】结合教材41——42页内容,梳理出本课所要了解的几位思想家、各自所属学派及主要思想,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当时的社会背景,概括总结他们的思想的影响,理解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 任务五:【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 1.(2016?资阳中考)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属于他思想的是( B ) A.“仁政” B.“无为” C.“兼爱” D.“法治” 2.(2016?兴化顾庄质检)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下列哪一选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D ) A.“兼爱”“非攻” B.法治、改革 C.无为而治 D.“仁”和“礼” 3.(2015?连云港中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B ) A.礼治思想 B.教育思想 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 4.(2016?泰兴济川中学期末)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下列选项,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 A ) A.“兼爱”“非攻” B.要求统治者用“仁政”,轻徭薄赋 C.“无为而治” D.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5.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A ) A.墨子 B.庄子 C.荀子 D.韩非 6.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描述其一是“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请指出与该思想吻合的是哪一流派( B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7.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出现于( D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时期
【课后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0张PPT)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
新知导入
2008年奥运会的特色之一就是“人文奥运”。其中五句迎宾语更展示了我们的文化精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它们出自哪本书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教材知识。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观看微课:老子及其主张,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整理老子的个人档案,说出老子的个人基本信息及思想主张。
目标3:观看微课:孔子及其学说,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整理孔子的个人信息及掌握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搜集整理学习孔子有关教育的言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
目标4:结合教材内容,列表梳理出战国时期主要流派及主张,小组合作讨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概括其对后世的影响,理解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重点)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
自主学习
老子
1 概况:
春秋时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2 思想: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一、老子
新知讲解
《老子》书影
1 人物简介: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二、孔子

核心思想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政治主张
以德治国
反对苛政
孔子
—教育家
1.创办——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教学——
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孔子
—教育家
孔子的教育言论
“学而时习之一,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弟子整理·《论语》
孔子故居
曲阜孔庙
孔子学院
孔子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材料一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材料二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合作探究
(1)依据材料一, 孔子在扩大教育范围方面是怎么做的?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
(3)材料三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持什么学习态度?
(4)材料四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因材施教
老老实实,谦虚好学
“温故而知新”
月考结束某同学考得不理想,很不开心。请你运用本节课内容如何对他进行劝说?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老子
温故而知新,学习和思考结合,学习上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等。


孔子
知识拓展
百家争鸣
历史背景
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

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合作探究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影响
道家 春秋 老子
战国 庄子
儒家 春秋 孔子
战国 孟子
战国 荀子
墨家 战国 墨子
法家 战国 韩非子
“无为而治”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主张德政,反对苛政
仁政、民贵君轻
礼治
兼爱、非攻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②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诸子百家
孟子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法家
墨家
儒家
道家
庄子
以史为鉴: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
儒家的仁政思想——
以德治国,公平公正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因材施教等
法家的法治思想——
以法治国,服务人民
墨家的兼爱非攻——
博爱平等,反对战争
道家的顺应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合作探究
以史为鉴: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中国的
传统文化?我们应传承“百家争鸣”的哪些精神?
态度: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精神:敢于独立思考、自由讨论、探索创新、勇于变革实践。

课堂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导致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引发学术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产生了一批学者,如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他们各陈其说,展开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板书设计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

墨子

【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A
课堂巩固
B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3】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A
【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

D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的教育思想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谢谢观赏!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训练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因材施教 B.兼爱 C.有教无类 D.仁政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最能体现教育公平”可知,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主张,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论贫富、贵贱等,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故C符合题意;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不能体现教育公平,故A不合题意;兼爱是墨家学派的思想观点,不属于教育上的思想主张,故B不合题意;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认为:“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下面对这一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
①儒家思想适用于所有时代
②孔子“仁”思想对实施以德治国、政府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等有借鉴作用
③“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对今天实现教育公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先进的思想有利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以民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它对当代构建世界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打破教育的贵族化;他提倡启发式教学,强调因材施教等方法,又为教师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们现在对儒家思想乃至对孔子的重现,要以科学的态度,真正做到古为中用。所以,②③④项解读正确,符合题意;①项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比如:在战国时期,孔子的思想就行不通,需排除含①的AD两项;B项解读不全面。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及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需全面评价儒家思想,它作为我国古代的正统思想,不可否认,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它的一些思想,比如仁义、道德、忠孝,也还是我们现代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但我们也要看到他的一些不足之处,对妇女的压迫,对权威的绝对服从,都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对待儒家思想要取其精华,剔除槽粕,批判中继承,继承中发展。
3.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其喻意是“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是哪家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B
【解析】题干的“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思想符合道家的思想无为而治,顺其自然。A项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C项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D项法家思想的核心是以法治国。故选B。
4.下列呈现的是先秦时期的经典书目,在战国时期,你认为哪些书是最受当时统治者欣赏欢迎的 ( )
①《论语》 ②《道德经》 ③《孙子兵法》 ④《离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道德经》记载了老子的言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孙子兵法》是兵家的著作,战国诸侯征战,喜读兵书;《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诗歌集;在战国时期,治国和兵书是最受当时统治者欣赏欢迎的。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战国时期、最受当时统治者欣赏”是解题的关键,在战国时期,治国和兵书是最受当时统治者欣赏欢迎的。
5.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孙武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为政以德”可知,这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孔子主张实行仁政。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6.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 )
A统治阶级的利益?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首先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旧的奴隶主阶级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新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正在确立中,随着奴隶制的解体,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剧烈分化,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如墨家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法国则代表了新兴地主的利益;道家是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代言者。所以诸子百家的观点,即不完全代表统治阶级利益,也不完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它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7.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那时曾有位思想家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他最有可能是( )
A.B.C.D.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体现了该思想家辩证地看待“直”与“屈”、“巧”与“拙”、“辩”与“讷”等概念,符合道家思想特征,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A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B是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C是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D是老子。故选D。
8.下图为某中学“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中制作的两张学习卡片。据图,你认为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墨家思想 B.韩非学说 C.老子论道 D.先师孔子
【答案】D
【解析】根据两个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一反映的是以德治国的理念,图片二反映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两个主张都是来源于孔子的思想,故选D。
9.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子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提出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的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题干中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A项符合题意。庄子的思想是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B项排除;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C项排除;韩非的思想是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树立中央集权统治,D项排除。故选A。
点睛:把握选项中人物的思想主张,与题干中的思想进行对比即可得之。
1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答案】C
【解析】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即要求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材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体现的正是墨子的观点。故选C。本题以习近平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为依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本题以习近平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符合下列哪家思想(  )
A.儒家 B.法家 C.道教 D.佛教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他主张“仁政”治国,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12.世界上有300多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孔子学院”.通过“孔子学院”主要可以了解哪家学说(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任务是孔子。可是是儒家学说,这是由孔子创立,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所以答案选B
13.2014 年 12 月 4 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主张“兼爱” “非攻”;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创始人,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所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韩非,故本题选D。
14.列表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所示为小张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 ”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由图片中的内容推测,图中的“ ”处应填写的人物是孔子,因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著有《诗经》《尚书》《春秋》等书。故答案选A。




二、综合题
15.2017年9月,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 568周年,某实验中学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名人就在身边图片展”“先人思想伴我行”等。以下是广播站的小记者在活动中的剪影展示,请你参与。
剪影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逐渐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剪影二:与孔子有关的图片

请回答:

(1)剪影一中“仁”的含义是什么?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哪两种“和谐”?
【答案】一切美德。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解析】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可知,“仁”的含义是一切美德;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2)结合剪影二中三幅关于孔子的图片,请你谈谈获得的历史认识。
【答案】孔子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图片相关即可)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3)结合背景材料,请你谈谈儒家思想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解析】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16.“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栏目,并说出道理。

《人与自然》:主持人    ,理由 ?        。?
《法制时空》:主持人    ,理由 ?        。?
《军事天地》:主持人    ,理由 ?        。?
《爱心世界》:主持人    ,理由 ?        。?
《教育论坛》:主持人    ,理由 ?        。
【答案】《人与自然》:庄子 他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应顺应自然,和谐发展
《法制时空》:韩非 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
《军事天地》:孙武 著有《孙子兵法》,拥有丰富的军事思想和战略谋断
《爱心世界》: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或选孔子,他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政) 
《教育论坛》:孔子 伟大的教育家,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庄子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应顺应自然,和谐发展;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拥有丰富的军事思想和战略谋断;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17.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主题。阅读材料提示,探究问题。
(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
《老子》(即《道德经》)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法:效法,学习)
(1)上述言论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
【答案】道家
核心观点:要效法自然(或向自然学习);要顺应自然(或不违背自然规律)。
【解析】依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道德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言论所反映的我国古代道家的思想。因为《道德经》是道教的经典。分析材料的“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可以概括出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要效法自然,要顺应自然。

(巧夺天工的古代工程)
为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兴修了以防洪为主兼具灌溉、运输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个系统自流灌溉,配套严密,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2)都江堰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
【答案】理念:顺应自然(地理),因势利导。(紧扣下划线关键词评分)建筑工程:郑国渠、灵渠、赵州桥、隋大运河、长城、明北京城(或故宫、紫禁 城)(答出其中之一即可)
【解析】依据材料的“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和“整个系统自流灌溉,配套严密,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可以概括出李冰修建都江堰所体现的理念是: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就地取材。秦朝修建的灵渠,隋朝李春修筑的赵州桥,隋朝大运河,长城,故宫等都是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

(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在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记里,有老方言、老职业、老服饰、老工艺、老建筑、老山水、老村镇、老地名、老游戏、老美食、老童谣、老剧种、老用品、老年画……
(3)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哪两方面?
【答案】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文化保护意识不强(或保护措施不到位)。(紧扣下划线关键词评分,若答出其它具体合理的答案,则两条给分。若写多个答案,则仅评前两条)
【解析】据材料的“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有: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文化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不到位。


(遗产保护的现实思考)
面对日益消逝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学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组织一次“我身边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实践调查,并要求组员完成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择优刊登在校报上。
(4)请你围绕法治、和谐这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之一,为自己即将进行的调査和后续调査报告的撰写设计一个标题。(要求:先写出所选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设计标题;标切合所选关键词,主题鲜明,准确凝练)
【答案】作答示例,以下二者选其一:
围绕法治关键词:如“加强文化立法,保护历史遗产”
围绕和谐关键词:如“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统筹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共享”
【解析】本题答案不唯一,设计标题应围绕法治关键词,如:加强文化立法,保护历史遗产;法治经济与保护文化统筹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共享等标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训练试卷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因材施教 B.兼爱 C.有教无类 D.仁政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认为:“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下面对这一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
①儒家思想适用于所有时代
②孔子“仁”思想对实施以德治国、政府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等有借鉴作用
③“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对今天实现教育公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先进的思想有利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其喻意是“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是哪家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下列呈现的是先秦时期的经典书目,在战国时期,你认为哪些书是最受当时统治者欣赏欢迎的 ( )
①《论语》 ②《道德经》 ③《孙子兵法》 ④《离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5.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孙武
6.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 )
A统治阶级的利益?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7.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那时曾有位思想家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他最有可能是( )
A.B.C.D.
8.下图为某中学“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中制作的两张学习卡片。据图,你认为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墨家思想 B.韩非学说 C.老子论道 D.先师孔子
9.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子
1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符合下列哪家思想(  )
A.儒家 B.法家 C.道教 D.佛教
12.世界上有300多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孔子学院”.通过“孔子学院”主要可以了解哪家学说(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3.2014 年 12 月 4 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14.列表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所示为小张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 ”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二、综合题
15.2017年9月,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 568周年,某实验中学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名人就在身边图片展”“先人思想伴我行”等。以下是广播站的小记者在活动中的剪影展示,请你参与。
剪影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逐渐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剪影二:与孔子有关的图片

请回答:

(1)剪影一中“仁”的含义是什么?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哪两种“和谐”?





(2)结合剪影二中三幅关于孔子的图片,请你谈谈获得的历史认识。





(3)结合背景材料,请你谈谈儒家思想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16.“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栏目,并说出道理。

《人与自然》:主持人    ,理由 ?        。?
《法制时空》:主持人    ,理由 ?        。?
《军事天地》:主持人    ,理由 ?        。?
《爱心世界》:主持人    ,理由 ?        。?
《教育论坛》:主持人    ,理由 ?        。





17.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主题。阅读材料提示,探究问题。
(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
《老子》(即《道德经》)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法:效法,学习)
(1)上述言论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





(巧夺天工的古代工程)
为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兴修了以防洪为主兼具灌溉、运输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个系统自流灌溉,配套严密,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2)都江堰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






(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在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记里,有老方言、老职业、老服饰、老工艺、老建筑、老山水、老村镇、老地名、老游戏、老美食、老童谣、老剧种、老用品、老年画……
(3)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哪两方面?






(遗产保护的现实思考)
面对日益消逝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学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组织一次“我身边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实践调查,并要求组员完成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择优刊登在校报上。
(4)请你围绕法治、和谐这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之一,为自己即将进行的调査和后续调査报告的撰写设计一个标题。(要求:先写出所选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设计标题;标切合所选关键词,主题鲜明,准确凝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