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教学重点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教学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3.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第一课时 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两名鞋商到一个地方去考察市场,结果发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鞋商甲认为,都不穿鞋,哪会有市场,另寻别处吧。而鞋商乙认为,没人穿鞋,正说明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我会立刻投资设厂,并广做宣传,让那里的人都穿鞋。最后的结果大家都能猜到,鞋商乙获得了成功。
问题探究:
这个故事蕴涵着什么哲理?(由于才开始接触哲学,还没涉及哲学原理,所以只要让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即可。)
教师引导:这两名鞋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结果就会不同。一个只看到了表面,而另一个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而且会发展地看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形成正确、灵活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我们以后学习哲学会掌握的道理。这也说明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哲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就是我们生活的智慧。
导入二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哲学,在大家看来,哲学是比较玄妙,甚至是很深奥的,因为不少同学在高一的时候就问老师:老师,哲学是不是很难学呀?哲学究竟是不是那么深奥、那么玄妙的呢?
其实生活就是人类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了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那我们现在坐在教室里学习是什么生活呢?
学生:文化生活。
教师总结:对,我们的学习其实也是属于生活的。远的不说,我们就以学习生活来看,它和哲学有没有关系呢?(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两列:一列是“生活”,一列是“哲学”。)
(由于我们已经分班,分成各个选修班,因此就这个事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我们班是政治班,下面我们请一些同学来谈谈,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作为自己的专业课呢?
(请几位学生回答,答案无非就是“兴趣”“基础较好”“家里原因”“其他科目都不好”……)
教师:从以上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时候,依据是不一样的,但无一例外,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这就恰恰符合哲学中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师引导:
从刚才的讲述中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但我们平时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却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哲学的智慧联系在一起了。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生活处处有哲学。
推进新课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探究活动材料。
一名高中生在谈到“排名的二重性”时说:“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张扬排名,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排名。作为学生,如果用片面的观点对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排在后面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果通过排名了解自己的学习实力以及同别人的差距,做到知彼知己,扬长避短,就会出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
问题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立场和角度不同,所以看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以人的看法也应该全面,这就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事物。因此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以后会讲到,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哲学的智慧来源于生活,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同时,哲学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板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拓展探究:(1)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2)人的三对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3)哲学上说的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即人的思维)。
(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同学们都十六七岁了,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吗?可能大家淡忘了。那么,我们观察一下那些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总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可惜他们还不会说话;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口问一些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太阳会落下去呢?为什么会天黑呢?还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人会死?等等。在实践中,人们会遇到很多困惑,会产生许多思考,哲学就是为了满足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追问和思考这些问题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学是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过渡)
板书: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材料)
国外一本工具书说,哲学家是那些“爱提出令人烦恼的问题,并给出稀奇古怪回答的人”。人们未必能够同意这个“稀奇古怪”的定义,但它传达出的哲学应当让人“惊讶”的信息,则是人们必须充分注意的。
研究哲学需要惊异。惊异不同于被事物外部表象所吸引的好奇心,而是为事物深层奥秘所激起的沉思。柏拉图认为,哲学根源于惊异。亚里士多德说:“由于惊异,人们不仅现在,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就去进行哲学研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哲学思想起于对问题的“惊异”,进而以让人感到“惊讶”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必然能起到“惊醒”世人的作用。“惊讶”的核心是思想创新。面对问题(新问题和老问题),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不以平常眼光看待问题,不以平常思维考虑问题,不以平常语言谈论问题,不以平常方式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年轻时为光速问题而惊异,后来提出了让人“惊讶”的狭义相对论,使物理学家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中“惊醒”过来,所以,相对论不单是物理学,同时也是爱因斯坦的哲学观。邓小平提出极具新意的“一国两制”,给世人解决难题开辟出一条新思路的“思想创新”,首先是一种哲学观,其次才是政治学问题。
哲学让人“惊讶”,但反对故弄玄虚。使人“惊讶”的深刻的判断内涵,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是不会脱离大众的。
问题探究: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惊讶”“惊醒”等与哲学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课本第5页探究活动材料。
问题探究:(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2)“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3)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 为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略。
教师总结:一般人在童年时代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出自己的体会。
“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的火花。
“杞人忧天”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
问题探究:请学生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并思考故事中的田忌为什么能以弱胜强?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田忌的成功原因在于善于思考,能够从双方实力的分析中找到对策,通过重新组合从而使整体功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这里就蕴涵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哲学观点,这个故事也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哲学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神秘,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课本第6页探究活动材料
问题探究:(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分析讨论略。
教师总结:(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问题情境 飞艇驾驶员与哲学家的选择(多媒体课件展示)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还是罗素的学生时,经常像一头野兽一样在罗素的房里踱来踱去。
有一次,维特根斯坦突然停下来对罗素说:“你是否认为我是个十足的白痴?”
罗素颇为不解地反问:“为什么你想要知道?”
维特根斯坦回答说:“如果我是的话,我就去当飞艇驾驶员;如果我不是,我将成为一名哲学家。”
罗素倒也很坦率:“我亲爱的朋友,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十足的白痴,但如果假期里你给我写一篇哲学文章,我读了后就告诉你。”
一个月后,文章送到了罗素手里。罗素刚读了第一句,就相信他是一个天才,并向他担保:“你无论如何不应成为一名飞艇驾驶员。”
问题探究: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如果我们善于运用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在古希腊和英文中是“philosophy”,philo是爱或热爱,sophy是智或智慧,所以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总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可表示为:Philosophy =philo +sophy
      哲学 = 爱+智慧
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正确前行的路在何方?这时我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拓展探究:请学生列举生活中人们合理运用哲学知识的事例或故事。
学生: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该故事学生比较熟悉,可以由学生自己讲述,然后再进行分析。)
教师总结:故事中的司马光善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发挥了创造性思维,体现了哲学的智慧。
此探究活动主要说明哲学可以给人以智慧,可以提高人的思维层次,锻炼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掌握哲学知识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退役后,进入清华大学学习进修,在学习哲学后结合自己打乒乓球的经历,写了《运动员学哲学》的文章。
她说:“作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我感到在中国乒乓球队,时常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芒,遗憾的是当时我对哲学理论的知识知之甚少,更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用哲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也没有把实践上升到哲学原理的高度来认识。所庆幸的是,在我即将结束在清华大学学习前弥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一课,这对我来说意义是极其深远的。”“回顾中国乒乓球队称雄世界乒坛40多年长盛不衰的历史,我觉得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在重大的国际赛事中,能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作为指导,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问题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乒乓球队中所起的作用,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板书:2.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课本第6页探究活动材料。
问题探究:(1)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2)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学生分析讨论略。
教师总结:(1)因为懂得具体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哲学观念,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乐。
(2)因为哲学可以使人们找到光明,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可以列举人类无视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具体说明。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地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道路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知识拓展:哲学的指导作用
(1)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举例: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要把握规律立足长远,紧跟时代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2)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举例:“独身的解释”。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终身未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两个朋友。一个朋友问他:“你不为你的独身主义后悔吗?”斯宾塞愉快地答道:“人们应该满意自己所作出的决定。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我常常这样宽慰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获得了幸福。”
(3)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
举例:社会的科技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解决好国家需要与个人就业愿望的关系,不能贪高,要切合实际,积极发展提高自己。
(4)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举例:个人与集体就如同碗与锅的关系,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只有很好地维护集体利益才能保障个人利益。
(5)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举例:“错误的赞扬”。
性格放荡不羁并一贯讥讽当时大人物的伏尔泰,有一天将一名同辈作家赞扬了一番。他的一位朋友当即指出:“听到您这样慷慨地赞扬这位先生,我真遗憾。要知道,就是这位先生在背后经常说您的不是。”“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伏尔泰说道。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从生活和实践入手说明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怎样产生的,哲学的功能是什么。哲学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功能是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通过这两个知识点说明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2.“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3.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
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二、非选择题
5.材料: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整天忙于各种研究,生活过得相当窘迫,而米利都是一个商业城市,许多人过着优越的生活,享用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奢侈品,以至于有些没有眼光的势利小人时常嘲笑他,说他尽做些没用的事情。泰勒斯对这些人说:“你们可以嘲笑我没用,但要说知识没用,那就大错特错了。” 没过多久,他就找了个反击的机会。有一年,由于天气不好,橄榄歉收,许多做橄榄油生意的商人都有些心灰意冷。但泰勒斯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天象,认定来年会风调雨顺,橄榄将大获丰收。第二年开春后,泰勒斯不动声色地租下米利都的全部榨油机。等到橄榄收获季节到来时,他靠高价出租榨油机便狠狠地赚了一笔钱。就这样,他用事实告诉人们:哲学家只要想赚钱,便能赚很多钱。
(1)哲学家泰勒斯整天忙于各种研究,过着相当窘迫的生活,但是还能以坦然的态度面对别人的嘲笑,表明了什么?
(2)“哲学家只要想赚钱,便能赚很多钱。”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A 2.B 3.D 4.C
5.(1)表明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地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2)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