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导学案第四章 姓名 2019年9月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和地区差异,初步了解经济发展、自然条件与人口发展的关系。?2.运用资料和地图说出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二、导学: 学习任务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全球人口数达到70亿。 2.(读图4.1)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_________;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_________;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以后,世界人口迅速_________。 3.人口增长速度 ,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 ___________率—____________率= ×100%— ×100% 4.读图4.2,完成下列各题: (1)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是___________; (3)世界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是___________; 5.练一练: (1)计算表中各洲2002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22?13非洲3814?北美洲149?亚洲?814欧洲1011?大洋洲?711(2)比较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洲。(3)北美、欧、大洋洲多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 学习任务二: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分布____________(均匀或不均匀)。人口疏密程度用____________表示。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例如:某地区面积为1.51万平方千米,人口为50万,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50万/1.51万平方千米≈34人/千米2。由此可以得出:人口密度= 2.读图分析,回答下面各题: (1)图中 、 、 、 (填数码)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纬度位置方面: ;②海陆位置方面: ;③地形方面: 。其中 和 因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人口较多;而 和 是因为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2) 、 、 、 (填数码)四地则人口稀少,其中⑥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小结: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人口 的地区。而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生存带来困难,是世界人口 地区。三、课堂检测 1.人口增长的快慢可用 来表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以用 来表示。 2.非洲的出生率高达4%,死亡率是1.4%,其自然增长率为 。 3.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所用的时间越 ,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逐渐 。 4.人口稠密的地区分布在 纬度近海的 地区。 5.世界人口稠密地带主要位于 (??) A.北半球内陆平原地区 B.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 C.赤道附近沿海地带 D.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 6.下列数据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组是( ) A.2.2%,1.7% B.2.5%,1.5% C.1.5%,1.7% D.1.0%,0.8% 7.下列四个地区,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 )A.亚洲东部和南部 ???????B.非洲北部 C.北美洲东部???????D.欧洲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1、掌握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 了解人种划分及三大人种各自的特征,并了解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能用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二、导学:学习任务一:人口问题:阅读课本第73页人口问题的相关文字和图4.5,思考:人是生产者,可以 ,人也是消费者,既有 等基本生存需求,还有 等其它需求。一个地区保持合理的人口和人口增长速度,可以促进 。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 ,都为成为人口问题。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会给 和 发展带来很多问题。例如:人口过多,要消耗更多的 ,给 带来更大的压力。短时间内人口太多,就会产生 等社会问题。 应该釆取的措施是 。 3.人口过少、增长过慢会带来哪些问题? 、 、 。 应该釆取的措施是 。 4.人口过多也不少,过少也不好,那么什么样的人口最好呢? 人口的增长应与 相适应,与 相协调。 学习任务二:不同的人种: 阅读课本第74--75页图文,完成下列问题:1.人种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2.人类可以分为哪三大人种? 、 、 。3.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皮肤颜色、头发形状、脸型、体毛等方面)人 种体 质 特 征白色人种肤色很 ,头发 状,鼻梁 、嘴唇 ,体毛 黑色人种肤色 ,头发 ,嘴唇较 ,体毛 黄色人种肤色 色,头发 ,面庞 ,体毛 4.阅读课本第75页图4.7思考: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大人种分布特点: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 分布区,又有 分布。 (2)非洲北部、欧洲、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 人种; (3)除亚洲以外,还有 洲、 洲等大洲黄种人较多。 (4)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洲的中南部以及大洋洲等。5.阅读课本第76页材料,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 ,没有优劣之分。二、课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是( ) A.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B.就业困难,粮食短缺 C.大气污染,土壤沙化 D.农作物产量低 2.人口增长缓慢,或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 A.人口老龄程度提高 B.国防兵源充足 C.劳动力资源过剩 D.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3.大量乡村人口迁移城市带来的问题是( ) 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②水土流失③垃圾、噪声污染,环境污染 ④就业、入学、医疗紧张 ⑤供水、供电负担重 ⑥扬沙天气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4.乡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 A.经济水平提高,乡村有剩余劳动力 B.人口增长太快,乡村居住不下 C.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D.城里教育、医疗、生活条件好 5.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B.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集中在发达国家 C.世界各国都要控制人口数量不能增长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6.非洲北部主要分布着(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 黄色人种 7.不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较多的就业机会 B.较好的生活条件 C.较好的医疗教育条件 D.城市空气清新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世界六种主要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2.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二、导学: 学习任务一:世界的语言 1.阅读教材P77—78文字及图4.8,回答下列问题.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是 、 、 、 、 、 。 2.阅读P78《世界语言知多少》回答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 的语言。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 的语言。 3.读图4.13,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主要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4.想一想:汉语除中国使用外,还有哪些国家使用? 学习任务二:世界三大宗教阅读教材P79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 、 、 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2. 三大宗教的发源及其分布①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 的宗教。形成于 。②伊斯兰教徒被称 。产生于 ,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 或清真教, ③佛教是世界上的第 大宗教,创于 。 4.读图4.11,了解不同宗教的代表性建筑,说出它们的建筑风格特色。三、课堂测试: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汉语 B.英语 C.西班牙语 D.俄语2.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 )A.汉语 B.英语 C.西班牙语 D.俄语3.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回教4.每个礼拜日都去教堂做礼拜的教徒信仰(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清真教5.阿拉伯人信仰(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回教6.十字架是哪个宗教的标志(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回教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1)A图是 教的代表性建筑物。 (2)B图是 教的代表性建筑物。(3)C图是 教的代表性建筑物。(4) 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少数民族中,信仰该教的是 族和 族。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学习目标:1.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知道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些著名的传统聚落。二、导学: 学习任务一:聚落与环境 1.我们把人们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________。 2.居住在乡村和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活动。 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 3.(读图4.12)由于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乡村和城市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4.(读图4.13)说说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A. 水源_______,土壤_______,自然资源_______,交通_______,地形_______等等。 B.在一些河流______________地区或_______、_______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C.在_______、_______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5.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_______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_______状。 6.活动: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西亚的气候类型是 ,民居特点是 。 (2)东南亚是 气候,乡村中常见的民居是 。 (3)观察以下民居,说说这些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风吹草低见牛羊 小桥流水人家 北京四合院 陕北窑洞 傣家竹楼 学习任务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______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2.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例如,法国___________________、意大利的___________、我国山西省的___________、云南省的___________、安徽省的______________历史城区等已被列入该名录之中。三、课堂检测 1.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同时出现 B.世界各地乡村聚落的景观都是相同的 C.聚落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D.聚落是指人们的住宅,有分散有集中 2.下列哪些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 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交通闭塞,通讯不畅 D.气候恶劣,荒漠地区 3.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D.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4.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 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5.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A.应大力保护,并进行现代化合理改造 B.全部拆除后照样重建 C.不要乱动,任其发展 D.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 6.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 B.由于自然环境,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世界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C.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不同,建筑材料不同 D.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完全相同 7.下列关于乡村和城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居民多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B.乡村居民多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C.乡村人口密度大,人口集中 D.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等 8.以下正确体现聚落与环境关系的是( ) A.东南亚常见双层木楼和竹楼,下层是不住人的 B.西亚地区因为炎热少雨,所以民居窗户大、顶平 C.我国南方地区为冬季御寒,屋内砌有土炕 D.日本因地震较多,所以房子大多用砖瓦建造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复习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世界人口稠密地带主要位于: A.北半球内陆平原地区? B.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 C.赤道附近沿海地带 ? D.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2. 下列数据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组是( )A.2.2%,1.7% B.2.5%,1.5% C.1.5%,1.7% D.1.0%,0.8%下列四个地区,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 A.亚洲东部和南部? B.非洲北部 C.北美洲东部? D.欧洲4.人口增长缓慢,或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 A.人口老龄程度提高 B.国防兵源充足 C.劳动力资源过剩 D.减少对环境的压力5.大量乡村人口迁移城市带来的问题是( )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②水土流失③垃圾、噪声污染,环境污染 ④就业、入学、医疗紧张 ⑤供水、供电负担重 ⑥扬沙天气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6.非洲北部主要分布着(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 黄色人种 7.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汉语 B.英语 C.西班牙语 D.俄语8.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 )A.汉语 B.英语 C.西班牙语 D.俄语9.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回教10.关于聚落说法正确的是: A.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同时出现 B.世界各地乡村聚落的景观都是相同的 C.聚落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D.聚落就是指人们的住宅,有分散有集中11.下列哪些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交通闭塞,通讯不畅 D.气候恶劣,荒漠地区12.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D.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13.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A.非洲北部 B.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C.北美洲北部 D.南美洲的赤道地区14.下列关于乡村和城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居民多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B.乡村居民多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C.乡村人口密度大,人口集中 D.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等以下正确体现聚落与环境关系的是( ) A.东南亚常见双层木楼和竹楼,下层是不住人的 B.西亚和北非地区因为炎热少雨,所以民居窗户大、顶平 C.我国南方地区为冬季御寒,屋内砌有土炕 D.日本因地震较多,所以房子大多用砖瓦建造16.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 A.应大力保护,并进行现代化合理改造 B.全部拆除后照样重建 C.不要乱动,任其发展 D.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17.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 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南南合作”是指: A.南半球国家和北半球的南部国家之间的合作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合作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D.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关于国际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展中国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购买原料、出口产品B.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资金、设备等C.发达国家无需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合作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需要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作20. “南北对话”中的“南”和“北”分别指( ) A南半球和北半球 B.亚洲的南部和北部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两个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