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重难点复习 第6讲 线段的计算(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重难点复习 第6讲 线段的计算(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讲:线段计算



【例1】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5:3三部分,M为AD的中点,BM=6cm,求CM和AD的长。











【例2】如图,同一直线上有A,B,C,D四点,已知DB=AD,AC=CB,CD=4,求AB的长。










【例3】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C为线段AB的中点,点D,E均在线段AB上,且AE=2BE,当AD:BD=2:3时,请画图并探究CD与CE之间的数量关系







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若AC:CB=4:3,且AM+CN=14cm,求MC的长。






2.如图,C,D,E三点将线段AB分成2:3:4:5四部分,M,P,Q,N分别是AC,CD,DE,EB的中点,且MN=21,求PQ的长。







3.如图,B,C是线段AD上两点,且AB: BC:CD=3:2:5,E,F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EF=24,求线段AB,BC,CD的长。







4.如图,点C,B为线段AD上两点,AB=CD,BC=AB,M,N分别为AB,CD的中点,若MN=14,求AB的长






5.已知点A,M,N,B为同一直线上顺次4个点,若AM:MN=5:2,NB-AM=12,AB=24,求BM的长。







【例1】已知点A,B,C在直线上,且BC=AC,求的值。








【例2】已知线段AB=20,C,D为直线AB上的两点,且AC=12,BD=16,求线段CD的长。










1.线段AB,BC均在直线l上,若AB=12cm,AC=4cm,M,N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MN的长。











2.P是定长线段AB的三等分点,PB=2PA,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AB的值。








3.如图,点C在数轴上,且AC:BC=1:5,求点C对应的数。








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的三等分点,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








5.点A,B,C在同一直线上
(1)若AB=8,AC:BC=3:1,求线段AC的长度;
(2)若AB=m,AC:BC=n:1(n为大于1的整数),求线段AC的长度。













【例】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PA= ;PB= ;(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1.如图,点P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点从P点、D点从B点同时出发分别以acm/s
b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并满足下列条件:
①关于m、n的单项式2m2na与-3mbn的和仍为单项式;
②当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时,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1)直接写出:a= ,b= ,
(2)判断 ,并说明理由;





(3)在C、D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CD、PB的中点,运动t秒时恰好有3AC=2MN,求此时的值。





































第6讲:线段计算



知线段比→直接设元建立方程
【例1】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5:3三部分,M为AD的中点,BM=6cm,求CM和AD的长。
【解析】设AB=2xcm,BC=5xcm,CD=3xcm,∴AD=10xcm.
∵M是AD的中点,所以AM=MD=,AD=5xcm,
∴BM=AM-AB=5x-2x=3x(cm);
∵BM=6cm,所以3x=6,x=2,∴CM=MD-CD=5x-3x=2x=2×2=4(cm),AD=10x=10×2=20(cm).

先化线段比→再设未知数建立方程
【例2】如图,同一直线上有A,B,C,D四点,已知DB=AD,AC=CB,CD=4,求AB的长。
【解析】∵DB=AD,AC=CB ∴AB: BC=3:2,
AB:BD=1:2=3:6,∴AB:BC:CD=3:2:4,设AB=3x,
BC=2x,CD=4x,则4x=4,∴AB=3

知线段关系与线段比设元求线段比
【例3】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C为线段AB的中点,点D,E均在线段AB上,且AE=2BE,当AD:BD=2:3时,请画图并探究CD与CE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析】如图,设AD=2x,BD=3x,则AB=5x,
∴AC=AB=,∴CD=AC-AD=,∵AE=2BE,∴AE=AB=,
∴ CE=AE-AC=, CD: CE=

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若AC:CB=4:3,且AM+CN=14cm,求MC的长。
【解析】设AC=4x,CB=3x,则2x+1.5x=14,x=4,∴MC=2x=8



2.如图,C,D,E三点将线段AB分成2:3:4:5四部分,M,P,Q,N分别是AC,CD,DE,EB的中点,且MN=21,求PQ的长。
【解析】设AC=2x,则CD=3x,DE=4x,EB=5x,
于是有MC=x,EN=2.5x,
由题意得MN=MC+CD+DE+EN=x
+3x+4x+2.5x,即10.5x=21,所以x=2,线段PQ的长度=CD+DE=3.5x=7

3.如图,B,C是线段AD上两点,且AB: BC:CD=3:2:5,E,F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EF=24,求线段AB,BC,CD的长。
【解析】设AB=3x,BC=2x,CD=5x,则BE=,CF=,
,∴AB=12,BC=8,CD=20。

4.如图,点C,B为线段AD上两点,AB=CD,BC=AB,M,N分别为AB,CD的中点,若MN=14,求AB的长
【解析】设BC=x,则AC=2x=BD.BM==DN, BN=,
∴,x=7,∴AB=21。

5.已知点A,M,N,B为同一直线上顺次4个点,若AM:MN=5:2,NB-AM=12,AB=24,求BM的长。
【解析】设AM=5x,MN=2x,则NB=12+5x,∴5x+2x+(12+5x)=24,x=1,∴BM=19。



一个点的位置不确定
【例1】已知点A,B,C在直线上,且BC=AC,求的值。
【解析】①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BC=AC,∴=;
如图2,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BC=AC,
∴AB=AC,∴.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两个点的位置不确定
【例2】已知线段AB=20,C,D为直线AB上的两点,且AC=12,BD=16,求线段CD的长。
【解析】设点A在点B左边,分四种情况(从左到右)
(1)A-D-C-B:CD=12+16-20=8;(2)C-A-D-B:CD=12+20-16=16;(3)A-C-B-D:CD=16+20-12=24;(4)C-A-B-D:CD=12+16+20=48.所以CD=8或16或24或48



1.线段AB,BC均在直线l上,若AB=12cm,AC=4cm,M,N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MN的长。
【解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如图1,

当点C在线段AB上时,MN=MA-NA=AB-AC=6cm-2cm=4cm;
如图2,当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NM=MA+NA=AB+AC=6cm+2cm=8cm.
故MN的长为4cm或8cm。

2.P是定长线段AB的三等分点,PB=2PA,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AB的值。
【解析】(1)当点Q在线段AB上时,因为AQ-BQ=PQ,所以AQ-BQ=PQ=AQ-AP,所以AP=BQ=3AB=PQ,所以=;
(2)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因为AQ-BQ=PQ,所以AQ-BQ=PQ=AB,所以。

3.如图,点C在数轴上,且AC:BC=1:5,求点C对应的数。
【解析】分两种情况:①点C在线段AB上,设AC=x,BC=5x,
x+5x=10+14,x=4,∴点C对应的数是﹣6。②点C在BA的延
长线上,设AC=x,BC=5x,5x-x=10+14,x=6,∴点C对的数是-16。
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的三等分点,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
【解析】经分析,点Q的位置有两种情况:①Q在点P、B之间时,
=。②Q在PB的延长线上时,=1。
5.点A,B,C在同一直线上
(1)若AB=8,AC:BC=3:1,求线段AC的长度;
(2)若AB=m,AC:BC=n:1(n为大于1的整数),求线段AC的长度。
【解析】(1)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B=8,AC:BC=3:1,∴AC=6;
当点B在线段AC上时,∵AB=8,AC:BC=3:1,∴BC=4,∴AC=AB+BC=12;
(2)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B=m,AC:BC=n:1,∴AC=
当点B在线段AC上时,∵AB=m,AC:BC=n:1,∴BC=,∴AC=AB+BC=。



【方法归纳】将直线上的点理解为数轴上的点,从而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中点公式等来解决。
【例】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PA= ;PB= ;(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
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3.5;
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1.5

(3)点P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解析】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OP=t,OA=5t+1,OB=20t+3,
AB=OA+OB=25t+4, AP=OA+OP=6t+1, AM =AP=+3t,
OM=OA-AM=5t+1-(+3t)=2t+,ON=OB=10t+,∴ MN=OM+ON=12t+2


1.如图,点P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点从P点、D点从B点同时出发分别以acm/s
b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并满足下列条件:
①关于m、n的单项式2m2na与-3mbn的和仍为单项式;
②当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时,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1)直接写出:a= 1 ,b= 2 ,
(2)判断 3 ,并说明理由;
【解析】设AP=m,BP=n,PC=x,则BD=2x,
∵PD=2AC,∴n-2x=2(m-x),∴n=2m,BP=2AP,即AB=3AP
(3)在C、D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CD、PB的中点,运动t秒时恰好有3AC=2MN,求此时的值。
【解析】设点A对应的数为0,PA对应的数为m,BA对应的数为3m,则点C对应的数为m-t,点D对应的数为3m-2t,点M对应的数为,点N对应的数为,且MN=。
①当C在A右边时,AC=m-t,∵3AC=2MN,∴3(m-t)=2×t,解得m=2t,∴;
②当C在A左边时,AC=t-m,∵3AC=2MN,∴3(t-m)=2×t,解得m=0(不符题意,舍去)。

























题型一:运用方程思想计算线段

题型二: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计算线段

题型三: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计算线段

题型一:运用方程思想计算线段

题型二: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计算线段

题型三: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计算线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