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在水族馆,我们常常看到表演者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氧气能被压缩储存在氧气瓶中说明( )A. 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 压缩后的氧分子运动得更快C. 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D. 氧分子之间有间隔2.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 )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元素3.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A. COB. H2OC. N2D. C4.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2B. 8C. 10D. 185.“21金维他”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铁、钾、钙、锌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铁、钾、钙是指( )A. 单质B. 元素C. 分子D. 原子6.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7.发现元素周期表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 道尔顿B. 阿伏加德罗C. 门捷列夫D. 居里夫人8.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原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6B. 该原子表示氧原子C. 该原子表示氟原子D.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9.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 确定元素的种类C. 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D. 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10.关于各元素相对含量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B. 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氯C. 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D.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11.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且都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地壳里含量少的元素在自然界里起着次要的作用B.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C. 氧气和水中都含氧元素,它们的性质相同D.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13.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锂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B. 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08gC. 锂元素和氢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D. 锂元素和氢元素属于同周期元素14.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是( )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④D. ①②④1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序号AB. 序号BC. 序号CD. 序号D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用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氮原子______ ; (2)氧化钠的化学式________ ;(3)铁离子的符号________。17.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1)上图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______。(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3个氟原子________。(3)钠元素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18.下图是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由该数字你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9.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20.实验探究(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隔,气体能被压缩,从宏观上看是体积变小了,从微观上分析是由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故答案应选D。2.【答案】D【解析】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元素,故选D3.【答案】D【解析】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C既能表示碳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故选D。4.【答案】B【解析】原子是不显电性的。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答案选B。5.【答案】B【解析】这里的铁、钾、钙是指元素,故选B6.【答案】D【解析】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质子数3>核外电子数2,为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16<电子数18,为阴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17=电子数17,为原子,故D符合题意。故答为D。7.【答案】C【解析】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A选项错误; 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B选项错误;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选项正确;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选C。8.【答案】B【解析】观察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8,该原子表示氧原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所以答案选B。9.【答案】C【解析】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使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确定元素的种类,以及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但是我们不能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故选C。10.【答案】A【解析】各元素相对含量与不同地方的物质的多少有关。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A正确;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则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B错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则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C错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则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D错误。故答案应选A11.【答案】A【解析】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的且都不显电性的粒子是同一周期的原子。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电子数,从而不显电性,从结构示意图可看出,①②④都不显电性,且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①和②原子核外只有2个电子层,处在第二周期,④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处在第三周期,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且都不显电性的粒子是①和②。故答案选A。12.【答案】D【解析】地壳中的每种元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跟含量没有关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氧气和水中都含氧元素,但是它们的性质不同;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故答案应选D。13.【答案】A【解析】从图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可知锂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08;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的元素是同一周期的元素,锂元素和氢元素不属于同周期元素。故选A。14.【答案】C【解析】周期数由电子层数决定,第二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①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不属于原子,选项A、B、D错误; ②④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选C。15.【答案】C【解析】碘酒是混合物说明了碘酒由不同分子构成;端午节棕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气体受热膨胀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碘受热升华说明碘分子的间隔增大。答案选C。16.【答案】(1)2N (2)Na2O (3)Fe3+【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化学用书的书写可知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铁离子的符号为Fe3+。17.【答案】(1)Na(2)3F(3)金属【解析】上图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钠元素的元素符号Na,3 个氟原子表示为3F,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18.【答案】6 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或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解析】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为6大于4小于8,故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或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19.【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20.【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