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材分析:“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六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生物的多样性”,本课中教科书共设计了3三个主要活动,研究的任务,是寻找造成动植物特殊身体结构的原因。第一个活动是:“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包括观察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的植物的根以及生活在陆地不同环境中植物的叶的不同。教科书给出了6种植物。浮萍、小草、玉米三种植物比较根的不同,仙人掌、松树、香蕉三种植物比较叶的不同。第二个活动是:“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教材通过对金鱼和鸽子这两种学生熟悉的水中和空中生活的动物进行观察,发现它们的身体特征,从而得出它们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并要求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推测。第三个部分是:“它们与什么环境相关联”,这是一个拓展活动。教材中列举了猫脚有肉垫、带钩的鸟爪、有蹼的鸭脚、苍耳种子上的刺、莲子的硬壳以及蒲公英种子上有毛等生物作为给学生思考的问题,分析具有这些特征的生物适宜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生物生活环境的知识,能够利用已有的经验对植物的根、茎、叶和动物的特殊结构的功能进行推测,并分析出造成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在本单元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认同了生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也是千差万别的。在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造成生物个体千差万别的原因和环境的多样性相结合起来思考,让学生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去推测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从而归纳出这生物形态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这一结论。 教材处理和教学手段:第一个活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中安排了两个小观察活动,在比较水生植 物和陆生植物的根这一活动中,我采用了金鱼藻和牛筋草这两种植物的根,而没有像课本那样直接给出三种植物的根。因为两者的比较比起三者的比较,结果会更清楚。金鱼藻和牛筋草高度相当,可根的差异却很明显,学生很容易就能分析出水生和陆生植物根的区别。当学生比较出水生植物的根和陆生植物的根的差别后,我再进一步加深难度,让学生猜生活在北方干燥地区身材高大的白杨树的根应该是怎么样的。这样操作,学生能够从简单的现象中分析出结论,再根据结论去解决难题,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个活动以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并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而第二个“比较仙人掌、松树、香蕉树的叶”这一活动,我则改变为“观察仙人掌和鹅掌柴的茎和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因为我认为给学生观察的材料必须是容易找到,而且是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才行。仙人掌是生长在沙漠中的代表,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而且市面上仙人掌也很容易找到。但是松树和香蕉树叶则不好找,而且学生不一定了解松树和香蕉树的生活环境。但是鹅掌柴在我们学校和公园里都很常见,而且它也是生活在我国南方湿润的环境中,因此拿鹅掌柴与仙人掌的叶作比较更好。其次,我觉得由于生活环境不一样,仙人掌的茎和鹅掌柴的茎也有明显的差别,仙人掌的肉质茎十分肥大,起到很好的储存水分的作用,而鹅掌柴的茎则因不需要储藏水分而长得细长而坚硬,这些差别也能体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因此,我在这个活动中增加了对茎的观察。而且,在这个环节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探究,安排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仙人掌和鹅掌柴的茎和叶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第二个活动 在教材处理方面:“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这一活动,我稍微改变了一下教材的内容,改成了对三种分别代表水、陆、空三种环境的典型动物来让学生进行观察(鲫鱼、白鸽、兔子)。在教学手段方面:我打破了光在小组内观察、讨论的局限,采取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世界咖啡”的讨论形式。先是各个小组派代表出来抽取将要进行观察讨论的动物,随后在各自小组内进行智慧火花的碰撞,通过观察、讨论动物的身体结构特征、分析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否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并把结果记录下来,记录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定,可以是气泡图,可以是其它思维导图,也可以是表格的方式等等。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学生还要进行两次组间交换,他们可以到其他小组中参与讨论,向其他小组提出意见。采取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在自己的小组参与了思考和讨论,还可以到其他小组去交流和学习,吸取智慧和知识,博采众长,一举两得。第三个活动 “它们与什么相关联”,在教材处理上,我采用了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我使用了牦牛和水牛、老鹰的爪和鸭子的蹼这两组特征明显的同种生物让学生来判断。使用同种的生物进行比较,学生更容易从身体结构特征的差别判断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差别。课外延伸:我在最后还增加了一个课后延伸的作业,分析大熊猫和中华白海豚濒危的原因,并让学生思考挽救这些濒危物种的办法。使学生产生要让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就必须要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2、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1、能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2、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3、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情感与态度: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教学准备: 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仙人掌和鹅掌柴的茎叶部分(8份)、学生实验记录本、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导入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你见过这些植物吗?那你们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吗?(出示牛筋草、金鱼藻和仙人掌的图片)它们的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那它们各部分的形态结构有差异吗? 下面我们就从根开始,研究一下不同环境的植物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区别。生回答通过说出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初步灌输学生对生物和环境之间联系的想法。2、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活动一:比较不同环境中的植物一、比较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根1、今天,老师把水生的金鱼藻和陆生的牛筋草请到课堂上。 2、请大家观察一下桌面上的两棵植物,它们的根有什么不一样? 3、能不能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两棵植物根的形态却差别这么大吗? (师提示:根的作用是什么?)4、小结: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发现,造成金鱼藻和小草根的形态差异的原因应该和什么有关呢? 拓展:猜一猜:生活在我国北方的白杨树的根长什么样的?师介绍白杨树根的长度,证实生的猜测。二、比较陆生植物的茎和叶 刚才我们研究了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根的区别。可对于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植物来说,它们的形态结构又有没有差异呢?下面我们通过对茎和叶的观察来继续研究这个问题。出示手中的仙人掌和鹅掌柴,问: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们的茎和叶长得一样吗?请在小组内进行观察(课件出示实验的要求,并提醒注意安全)点评各小组的实验记录。4、小结:通过以上观察,我们发现:造成这两种陆生植物茎叶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和什么有关呢?生观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生思考,回答生回答(和生活环境有关)生思考后猜想生回答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仙人掌和鹅掌柴的叶和茎。(填写记录表、讨论、汇报观察结果)小组汇报观察结果生回答(和环境有关)1、学生通过实物观察,联系金鱼藻和小草的生活环境以及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分析得出结论:金鱼藻周围的生活环境都是水,所以根不需要很发达都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而小草生活在土壤里,水分相对就少很多,所以根要长得比较发达才能更多地吸收到水分。让学生运用新得出的结论来对实际现象进行判断,进一步了解植物的根的形态与生活的环境是相关联的。材料使用学生都熟悉的仙人掌以及校园里常见的鹅掌柴,仙人掌生活的干旱环境大家都知道,而我们学校的环境则是南方潮湿气候,学生更容易进行分析。活动二:比较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动物身体的形态结构又是否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呢?2、如果有关系,那你能找出和环境相关系的身体结构特征吗?接下来,我们以同学们十分喜爱的“世界咖啡”的讨论方式,探讨一下动物的哪些身体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世界咖啡”讨论方法:① 老师手中有三种动物,大家将由原来6个小组合并成3个大组,② 由组长出来抽取主题,抽到哪种动物就讨论哪种动物。③ 各组经过充分的讨论,在卡纸上写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形态特征,并分析有何作用。④ 8分钟后,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要自由分散地转移到其他小组去,参与其他小组内容的讨论和意见补充,每2分钟转移一次,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除本组以外的其他两个主题的讨论。只有小组长留在本组,组织其他小组的客人参与本组的讨论和意见补充。⑤每个同学参与到其他各组的讨论时间分别为2分钟。)展示各小组的记录结果小结:经过大家的分析、思考和讨论,我们发现,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所具有的特殊形态结构,都是和什么相适应呢?生回答(是)1、原来6个小组合并成3个大组2、组长抽取各组将要研究的动物(鲫鱼、鸽子、兔子)3、各组长先汇报各自抽到了哪种动物,并说出这种动物的生活环境是哪里。4、分组展开讨论,并运用各组喜欢的方式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可用气泡图、思维导图、表格等各种方式表达)5、8分钟后,组员第一次转移,2分钟后,组员第二次转移,2分钟后,组员回到各自的小组6、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生答:生活环境通过小组内、小组间充分的分析和讨论,对三种动物的形态结构作充分的比较,通过对比,更容易发现这些动物特殊的形态结构正是适应其生活环境的结果。组员不断地在各个小组中进行交换,和各组的同学都有机会进行讨论,让思维得到更多的碰撞,激发更丰富的想象,讨论的结果也将更有深度。活动三:它们与什么环境相关联根据以上的结论,我们来猜一猜:它们应该和什么环境相关联?出示几组图片:(牦牛和水牛、藏獒和吉娃娃犬、老鹰爪和鸭子的蹼)小结:生物形态结构多样性正是和环境多样性相关联的。生根据图片上生物的形态结构推断它们适合生活的环境对新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练习课外延伸课外作业:你能从生物要和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分析一下大熊猫和中华白海豚濒危的原因吗?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挽救这些濒危的物种呢?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利用课后时间查阅资料,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份科学研究报告通过课外延伸作业,促进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查阅科学资料获取知识。通过让学生完成科学研究报告,达到从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是相关联的角度提升到环境保护的教育的效果。板书设计: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植物 根、茎、叶 形态各异 生活环境 动物 身体结构 仙人掌和鹅掌柴茎和叶的观察记录表 生活环境茎叶形态有什么功能形态有什么功能仙人掌鹅掌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