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微课解读-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上册科学微课解读-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科版

资源简介

微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背景说明
提到溶解,学生首先会想到一些固体物质会溶解在水中。而在这一课,学生将制造几种液体与水的混合物,观察这几种液体能否溶解在水中。这一课选用了生活中常见的胶水、洗发液、食用油、醋、酱油、碘酒等液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而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做”,而忽视了“观察”,很多重要的细节可能被忽略。有些学生在做实验中,往往会忽视“定量”这个原则。所以我制作了这个微课,让学生能更细致更科学地观察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策划设计
现在一般的科学课堂是由学生实验或师生交流组成。学生对于这种模型早已了如指掌,他们也在期待着课程中有新花样的加入。而一段短视频,一段贴近实际实验的视频能有效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微课将从三方面入手来让学生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回忆固体的溶解现象、几种常见液体的溶解现象、生活中液体溶解的应用。
内容分析
本微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第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在这之前,学生对溶解已有一定的认识,本微课要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研究更多的有关溶解问题的兴趣。
本微课的重点是观察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能判断液体是否能溶解在水中。难点是让学生解释液体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适用对象
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家长学习
类型选择
选择的表现形式:演示式
采用的技术手段:录音式、软件生成式
组织构思
回顾:固体在水中的溶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温故当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时,这个过程称为溶解。
知新:几种液体在水中的溶解
【设计意图】a、先展示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通过微课特有的放大镜头,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让学生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么样进入水中的,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搅拌之后它们溶解了吗?使实验过程有明确的观察点。
b、展示酱油、碘酒、醋、食用油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在学生了解了液体之间的溶解之后,再多出示几种液体,演示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强调操作方法:分别滴3滴这种液体到水中,观察,再搅拌观察,最后静置观察。判断它们能否溶于水中。让学生对于溶解实验有个系统的了解。
拓展:液体间的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洗洁精洗脏盘子”这一生活现象,让学生用“溶解”的知识去解释。以此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另外,让学生意识到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技术环境
Microsoft powerpoint 2003、corel screencap X8、 iPhone6
过程实录
第一部分:片头(0分0秒~0分3秒,共长3秒)
动态呈现微课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并配上片头音乐,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第二部分:回顾食盐、高锰酸钾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0分4秒~0分36秒,共33秒)
简单操作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说明:食盐、高锰酸钾等固体可以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它们在水中溶解了。
3.第三部分:展示生活中常见液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0分37秒~3分54秒,共197秒)。
a、观察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情况(0分37秒~2分00秒,共83秒)。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去观察:它们刚进入水中时是上浮还是下沉的?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静置后,它们在水中溶解了吗?演示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实验。静置之后发现,它们在水中可以形成稳定的水溶液,这说明它们可以溶解在水中。
b、观察酱油、碘酒、醋、食用油在水中的溶解情况(2分01秒~3分54秒,共114秒)。分别滴三滴这样的液体到水中。操作方法和胶水、洗发液的一样。演示操作。滴入——观察——搅拌——静置——再从不容角度观察。由于有些液体的颜色和水相近,我们不仅可以从侧面观察,而且可以从上面观察。不同角度的观察有利于发现细节。最后发现,其余三种液体可以溶于水中,而食用油不能溶于水中。
/
4.第四部分:拓展应用,洗洁精洗脏盘子(3分55秒~4分55秒,共60秒)。
描述:生活中,我们吃完东西后常有油渍残留在盘子中,我们常用洗洁精来帮忙。
实验室操作:在水中先倒入几滴食用油,再滴入洗洁精。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观察现象。
观察发现,食用油可以溶解在水中。
应用建设
本微课主要涉及的是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所以在上四上这一课时,建议使用本微课。另外,本微课也可作为课外知识的拓展,给1~3年级的学生观看,难度不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