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标要求】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第1课,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体说来,本课上承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本课的内容编排上来讲,五四运动作为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得知识分子走上了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指明了革命的新方向。随后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推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学情分析与对策】顺义一中2018级高一(1)班约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初中选考历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1班是A班,具备较好的学习素质和能力。但在历史学科素养方面需要加强。 经过前期问卷调查,学生对于五四运动经过和意义都比较熟悉。所以课堂中过程从简,意义的讲述则需要另辟蹊径并且侧重核心素养的渗透。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马克思主义也不陌生,但对于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则知之甚少,需要借助材料以便理解。学生对于国民大革命也有了解,但是具体过程则并不清楚。但国民大革命过程并非课标要求,教材叙述又相对简单,故在学案中以大事年表的方式提供相对丰富的史料以帮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经过,课上教师点拨补充并做提升。【教学目标】运用文字材料,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在概述五四运动内容的过程中,能够结合预习成果,运用表格理清事件脉络;能够运用有关史料,从历史纵向变迁的角度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感悟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从而体会当今的五四精神,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渗透家国情怀;结合史料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一方面辨析史料,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进而在辨别作者意图基础上利用史料。在方法上初步形成孤证不举、多则材料互相印证的史料实证意识。另一方面在内容上,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渐进性发展过程;运用图像材料,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运用大事年表和相关材料,以分组的形式从材料中选取角度,从而在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共产党的作用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教学重难点】重点: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教学方法】新课程下的讲授法【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教学资源】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试教版)、周策纵《五四运动史》、【日】石川祯浩著 袁广泉翻译《中国共产党成立史》、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国民革命军北伐亲历记》等【教学过程】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课 标解 读 授课小结出示:学者杜威夫妇写给女儿的信:五四学生游行的场面(2min)出示本课课标,并解读(1min) 一、五四风雷(15min)1、山雨欲来出示:文字材料出示:影音材料(30s) 2、风雷震天出示1:图表(学生已经预习填好)概述五四运动经过出示2:上海工人罢工材料3.青史留芳 出示四组材料,同学们以分组形式选择不同时期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 方法指导:不同的历史时期五四的意义在不断的发展。面对材料时,我们应充分考虑作者的立场、所处时代,以形成自己的认识。以十九大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的话为结束。开天辟地(15min)1、历史孕育(1)结合五四运动的意义认识建党的阶级基础。(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料辨析:出示两则史料:毛:十月革命(1917)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伯纳尔:马克思主义在清末就传入中国,1919年以后在中国广泛传播。教师引导:字面上看两则观点是矛盾的,事实真的如此吗?出示其他材料。(点拨)显然毛泽东对于清末中国已有人介绍马克思主义是清楚的。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向,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显然用的是拟人的修辞,它表达的是一种情感。是作为一个领导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感情抒发。表现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巨大影响即:提供了一条新道路。可见,对于史料应当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孤证不举,应多则史料相互印证。第二,文字史料大多带有主观性,要充分考虑作者的经历时代背景等。在辨析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接近历史真相:马克思主义清末开始零星传入中国,但是中国人对他还谈不上理解;十月革命后,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大量知识分子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3)组织干部基础:结合地图和教材(4)国产国际的帮助 教师简单讲述2、日出东方时间、地点、代表、内容3、面貌焕新出示视频:纪录片 30s 三、携手共进(10min)1、相知合作出示材料:中共二大纲领教师简单讲述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决定合作的变化历程共同革命出示国民革命的大事年表以小组为单位从下面任选一个主题,并在大事年表中选择两件以上的大事,做简要阐释。北伐经过共产党的贡献国民党的反叛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教师选择第一个北伐经过做示范出示地图讲解北伐经过总结:国共合作领导国民大革命的历史作用(2min)本课学习了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与国民党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展示课标)聆听、思考聆听、思考阅读材料、观看视频回答问题:(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思考1919年前后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2)观看视频回答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在5月初这一天游行示威呢?完成表格回答:上海工人罢工的目的有怎样的改变?回答问题:(1)结合所选材料五四运动有何意义?(2)对五四意义的阐释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请结合自身,今天的五四精神是怎样的?设问:概括两则材料的观点。设问: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观点?思考辨析设问: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是?设问: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是?快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观看影音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聆听思考阅读教材和材料结合初中所学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准备聆听、完善自己的阐释学生展示自己的阐释从外国观察家的新角度导入五四运动,引起兴趣,产生好奇。明确本课内容及要求借助多种类型材料,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快速了解五四运动经过为五四运动意义之工人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做铺垫通过小组探究,史料实证,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并且树立家国情怀 。把五四精神与生活相联系,形成一种行为的自觉的意识,从而践行五四精神。培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辨析史料,一方面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基础上利用史料。在方法上初步形成孤证不举、多则材料互相印证的实证意识。另一方面在内容上,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渐进性发展过程。树立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进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从时空两个维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立。通过不同形式的历史材料,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借助学生初中已有的知识,教师提供较丰富的史料(尽可能的一手材料),树立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知识性的经过由教师讲解,树立时空观念。弥补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不足。锻炼表达能力把课堂有效的交给学生回扣课标 板书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民革命运动作业查阅相关材料写一篇短文阐释国民革命运动为何会失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