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二单元试卷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D C B D B B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C B D A A B A A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C D C D A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满分40分)27. (1)禅让制、世袭制 (2)西周 分封制 (3)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诸侯王权利和土地的扩大会威胁周王,为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28.(1)《汉谟拉比法典》(1分) 与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2分)(2)《十二铜表法》(1分) 以《十二铜表法》为基础的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1分)(3)法家(1分) 秦国(1分)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导致阶级矛盾。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3分)29.(12分)(1)①“仁政”;② 儒家 ;③主张“无为”;④韩非子 ⑤有力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儒家 孔子30、(1)阿拉伯数字;现代代数学来自阿拉伯文;伊斯兰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医学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等(任意写出2点,每点1分)。 (2)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三洲交界,便于吸收各国丰富的文化营养;②帝国国力强盛,利用宗教传播伊斯兰文化;③阿拉伯民族善于学习、重视文化。(每小点1分,共3分) (3)大化改新(1分);社会根源: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2分);外部因素:国际上唐王朝等先进文明的刺激。(2分)。(4)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特点:善于学习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学习的同时将其改造为自己的东西(意思相近即可,2分)。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1.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 )A.古代罗马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代中国2.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城邦,这些城邦的共同特点是( )A.崇尚武力 B.小国寡民 C.追求民主 D.讲究礼仪3.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2000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了(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商业繁荣局面4.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仍受到学员的追捧。这个人是( )A.孙膑 B. 孔子 C. 韩非子 D. 孙武5.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首先询问的不是马厩的财产损失,而是仆人是否受伤。此事反映了孔子思想中的( )A.有教无类的主张 B. 为政以德的理念 C.“仁”的思想 D.克己复礼的理念6.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以下对穿衣态度与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对应比较一致的是( )甲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何种身份地位,决定了你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7.下列关于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道教②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一带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渴望拯救自己脱离苦海③公元1世纪,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④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穆德于622年被迫出走麦地那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8.下列有关大河文明的搭配正确的是( )A.尼罗河-古埃及-楔形文字 B.印度河、恒河-古印度-种姓制度 C.爱琴海-古希腊-民主政治 D.长江、黄河-中国-太阳历9.假如春秋时期楚国国王到印度去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属于( )A. 第一等级婆罗门 B. 第二等级刹帝利 C. 第三等级吠舍 D. 第四等级首陀罗10.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提供借口? B.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C.罗马是一个酷爱侵略的国家 D.罗马法适合所征服的地区?11.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中期,召集诸侯举行会盟成为霸主的是( )A.宋襄公 B.晋文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12.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印度的种姓制度C.汉谟拉比法典 D.拜占庭帝国的衰亡13.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①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②土地收归国有 ③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④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4. 我们在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的“0、1、2、3、4……”这十个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 古代印度人 、巴比伦人 B. 古代印度人、 阿拉伯人 C. 古代阿拉伯人 、罗马人 D. 古代阿拉伯人、 埃及人15. 右图是西亚一个国家的国旗,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在这个国家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犹太教 D.伊斯兰教16.北纬30度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中国三星堆等,此现象产生的最合理的原因应该是( )A.地理环境的影响 B.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 文明交流的结果 D. 生活方式相同所致17.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观点的( )①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②马拉松起源于古希腊 ③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的基础 ④“哲学”一词来自罗马的拉丁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建立县制19.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下列台词不正确的是( )A.“我拥有万贯家产,我可以用富有财富买官职” B.“我是一个,得道高僧位于本国第一等级婆罗门” C.“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D.“我国是佛教的起源地,释迦摩尼曾是我国的王子”20.下列属于11世纪欧洲地区的新兴城市,其中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中心的是( )①巴黎 ②热那亚 ③伦敦 ④佛罗伦萨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21.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A. 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 基督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2.“秦以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制”是指( )A.禅让制 B.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23.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当时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C.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D.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24.我们常说的圣诞节,公元纪年与下列哪个宗教有关( )A.佛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25.马镫的传播历程充分说明( )A.欧洲文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B.优秀的文明成果必然会得到广泛传播C.阿拉伯人是欧亚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 D.东方文明传播到西方并产生重大影响26.从查理曼帝国分裂出来的西欧封建国家有 ( )①法兰西帝国 ②德意志帝国 ③意大利帝国 ④英吉利帝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 “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三: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2分)之后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2分)(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4分)(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该朝代实行的这种政治制度的作用。(4分)28.(10分)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以下是其中两条规定:①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②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但如果奴隶主弄瞎了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了事。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人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认为,应当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残酷的刑罚镇压人们的反抗,以维护国家的统治。(1)材料一里的成文法典指的是哪部法典?这些规定与现代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3分)(2)材料二里的成文法典指的是哪部法典?它对后世有何影响?(2分)(3)材料三中的韩非子属于哪一思想流派?这一流派的主张受到哪国统治者的青睐?为什么?(5分)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中国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表格填写完整。(10分)诸子观点 体现的思想(主张) 所属学派 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① ② ⑤(2分)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③ 道家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强调“法治” ④ (2)习近平曾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勤政为民的重要性。他借鉴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2分)3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阿拉伯帝国统治区域 (?http:?/??/?www.21cnjy.com?)曾经是世界文明的摇篮,首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创造的辉煌文化成就令世人瞩目,他们在不同的文明区域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请举两个事例证明“阿拉伯人创造的辉煌文化成就令世人瞩目”这一观点。(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人创造辉煌文化成就的原因有哪些?(3分)材料二: ……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来同样的例子的。——美?赖肖尔《当今日本人》(3)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 (?http:?/??/?www.21cnjy.com?)向老师学习。日本的这场“拜师学艺”活动,史称什么?引发日本进行该次改革的社会根源和外部因素分别是什么?(5分)(4)日本在完成本次改革后,国家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赖肖尔的话反映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答案.doc 八年级历史与社期中试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