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文化生活教学案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案序号教学课题 第七课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分析:(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二)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重点难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爱国主义教学辅助 □教具 □图片 □幻灯 □投影 □录音 □录像 □课件 □其它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月13日晚,都灵冬奥会双人滑决赛的赛场上,一对来自中国的选手张丹、张昊为人们演绎了一场感人至深的画面,他们让所有人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夜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观看一下当时的情形。播放录像师:谁也不会想到张丹/张昊能够出现这样的情况,更让人无法想到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丹还能挺住伤痛,与张昊一起坚持完成了比赛。能够看出,他们不仅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也深深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同学们,是他们的什么精神让你如此感动?学生发言。师:同学们谈的很好,这些就是从我们中华运动健儿身上折射出的宝贵精神,这也是我们伟大而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今天,就让我们在这感动时刻一起来学习我们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讲授新课】[自主认知板块]展示课件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自主学习本课内容)——5-7分钟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解读一下本课的思路。(思路点拨板块)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师:我们先找位同学回答一下这二者的关系过渡: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设疑:请谈谈你对鲁迅这句话的理解。师:对,这句话正是向我们强调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重要性)师:这就是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三大作用,总之,是民族之魂。那么,中华民族精神都包括哪些基本内涵呢?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学生回答略)师:这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可以说我们中国有很多名言警句和事例、典故都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些精神。下面咱们就来一个智慧大擂台,看谁能又快速又准确的搜集更多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来说明以下方面。好的,咱给大家两分钟的准备时间。【智慧大擂台】名言警句历史典故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主义注意:大家可以就名言警句、历史典故任一个方面加以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很好,同学们的踊跃发言再次让我见识了大家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渊博的历史知识。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也了解了很多像文天祥、林则徐等这样的仁人志士,他们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要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旗帜1、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要高扬这一伟大旗帜。(学生回答)师:对,爱国主义的地位、作用和它与其他民族精神方面的关系,都要求我们要这样做。(1) 爱国主义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2) 爱国主义的作用: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理解爱国主义,那么我们应怎样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呢?(学生回答)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①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②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③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④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总之,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师: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国之心呢?我们能用下列的行为来表达吗?抵制日货――-打砸日本商店―――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3、 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课堂总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缔造了为世人惊叹的灿烂的中华文明。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之魂,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不竭精神之源。【板书设计】: 【素质训练】:1、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中央组织33位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重返延安”,重返他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③只要培育民族精神,就能弘扬时代精神④民族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支撑我国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等事件中的精神支柱,它又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它是指( B ) A.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C.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B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自2008年以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风暴的洗礼:雪灾、暴力事件、地震、金融危机……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其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答案】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5.材料一:2009年4月26日至29日,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率领海基会协商代表团赴南京参加第三次“陈江会谈”。两会与谈人士就两岸空中定期航班、两岸金融合作、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等议题进行商谈,并就陆资入岛问题交换意见,并签署协议。材料二:第四次“陈江会”会谈2009年12月22日在台中市落幕,签署三项协议: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渔船船员劳务合作。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两岸关系走向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性。【答案】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岸同胞同族同宗,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必然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