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卷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考试!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你的最佳水平。答卷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本卷采取闭卷考。2.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3.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写在试题卷上无效。4.书写时字迹要工整、清晰,请勿使用涂改液、修正带等。祝你成功!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历史功绩是(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领导北伐战争 ④创建中华民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中国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3.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政府,主要是因为是这一政权(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4.90多年前,国共两党实现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七七事变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5. 右图是近代中国某次战争示意图,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时代最强音的口号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打倒列强,除军阀”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打倒蒋介石反动派”6. 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以下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7.关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同点,描述正确的是( ) ①都采取武装斗争形式 ②都以攻打城市为目标 ③都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④都创建了革命根据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1921年胡适的诗歌《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因其平易、通俗而广为传唱。这诗与新文化运动内容有直接联系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9.这一史诗般的逃亡,行程约6000英里,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几条河流。历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环境的伟绩能与之相比,历史也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不间断的即时行动的例子。——摘自《剑桥中国史》“这一史诗般的逃亡”指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西安事变 D.红军长征10.1936年 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11.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走向共和 B.军阀割据 C.君主立宪 D.国家统一12.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八七会议C.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D.遵义会议13.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其母校是“思想的试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能够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史实包括 ( )①辛亥革命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 以下参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人物是( )A.李大钊、鲁迅 B.陈独秀、康有为 C.蔡元培、魏源 D.胡适、李鸿章15. 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同学们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A.四渡赤水 B.过雪山草地 C.巧渡金沙江 D.井冈山会师16.如果你想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现场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前往( )A.南京 B.长沙 C.广州 D.上海17.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C.中央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8.据《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记载: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国民党一大19.中华民族的14年抗战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一二?九运动的爆发C.西安事变的发生 D.七七事变的爆发20.“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的诗句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大题,共60分)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于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1)材料一中“媾和会议”是指什么会议?为何中国代表团认为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解决”对中国不公道?(4分)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集中游行。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在和约上字”等口号。——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2)从材料二中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其中哪一句口号最能全面体现其性质?(4分)材料三 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域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3)根据材料三,归纳五四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述五四运动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义。(8分)22. (14分)进入近代。中国虽落后于世界,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没有停止重塑自信的脚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在技术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是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6分)材料二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指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为实现“和平统一”这一目标,孙中山在国民革命时期提出了什么重要的理论?(4分)材料三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3)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一般被称作什么道路?中国革命为什么会走这条道路?(4分)23.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国上下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领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紧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摘自《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示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和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 (4分) 材料二:(2)请将抗日战争的思维导图A,B两处补充完整。(4分)材料三:【一段家书】抗日烈士杨季豪在寄给在寄给家人的书信中说:每一个中国人民都绝不甘心做亡国奴,我们已经备尝侵略者的蹂躏,我们要将为家为国狠狠打击敌人……那里本是我们自己的国土,我们却没有领空领土权,每当此刻,我怒火满胸,无比愤怒,我决心要顽强地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一份数据】(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4 分) (4)据材料四,概述中国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4分)24.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共14分)【材料一】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 (2分) 【材料二】陈独秀文摘: 文摘一: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职。批评时政,乃枝节问题,不足论……摘自1915年陈独秀《敬告青年》文摘二:我曾宣言志在辅导青年,不议时政……呀呀!这些话都说错了……我现在所谈的政治,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根本问题。摘自1919年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2)比较两段文摘,陈独秀的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三】1920年秋至1921年春,上海、武汉、长沙等八个城市与日本、法国相继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从1920年9月起,《新青年》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各地成员还利用公开发行的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具备了哪些条件?(4分) ◆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 ……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嵌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在10年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4)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有理有据论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革命期间战胜危机做出正确的道路抉择的。(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社会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ADBCAB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BCADDACAC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6分)(1)巴黎和会(2分)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2分)(2)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革命运动(2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分)(3)特点:遍及的地区广泛;各界群众的联合斗争;意义: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人们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和中国。(特点一个2分,意义每点2分,共8分)22.(14分)(1)物质层面: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层面:维新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皆可)、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精神层面: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答一个运动即可)。(6分)(2)前提: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理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4分)(4)“正确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分)原因:农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符合中国国情(任意一点得两分)23.(16分)(1)背景: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2分)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等。(2分) (2)A.南京大屠杀B。百团大战(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4分) (3)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站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4分) (4)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24.(14分)(1)目的:创立民国(2分) (2)变化:从思想领域斗争转为政治领域斗争(或从思想解放到政治革命);(2分) (3)“八个城市与日本、法国相继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条件; “《新青年》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没有材料各扣1分)(4分) (4) 分层评价观点: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论据:大革命失败后,面临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7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国情出发作出正确道路抉择,为中华民族利益不断奋斗。(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月考社会法治试题卷.doc 九年级月考社会法治试题卷.pdf 九年级月考社会答案.doc 九年级月考细目表.xls 社会法治答题卡.doc 社会法治答题卡.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