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 印度(第一课时)
设计:张安龙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知道印度周围的山地和海洋,所处的纬度,相邻的国家。
2 了解印度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了解人口状况,知道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的国家。
3 知道印度的三大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气候类型。理解印度发水旱灾害的原因。
4 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更进一步认识人地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印度的地理位置 2印度的人口状况
3印度的三大地形区,主要河流 4 气候特点
难点 1印度的邻国 2 水旱灾害的成因
三,教学模式及方法:
模式:先学后讲
方法:读图、提问、总结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1) 导课:播放印度舞蹈,导入正题。教师语:“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本届课我们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印度的位置与范围,自然环境等。
(二)新课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展示学习纲要,要求学生按照纲要对本节学习内容进行浏览。(约3——5分钟) 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了解,树立初步印象,同时对简单的内容进行自学
展示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并回答上面的问题:印度位于亚洲的什么位置? 学生读图回答 确定世界的位置,为后面更进一步了解位置做好铺垫。
展示印度地图:印度濒临的海洋有哪些?印度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 读图回答,注意看图上的纬线,回答第二问。 更进一步了解位置,为后面学习气候打下基础。
展示印度地图。通过自定义动画演示。并用“依山傍水”加以形容 观察印度北部山地和南边海洋。 喜马拉雅山是印度一个主要地形区,印度洋影响着印度的降水,是印度自然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强调,假山学生的印象。
要求学生在课本图上画出印度周围的地理事物。 在课本图上画出周围的地理事物。 画出重点,利于复习
展示印度地图:印度的邻国有哪些?通过自定义动画强调。 学生在课本地图上面找出,并回答。纠错,并画出邻国。 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回到主页,播放印度的历史影片。 学生欣赏。 了解内容。
回到主页,展示印度人口增长示意图,提问:印度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计算回答: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
展示文字部分。 学生阅读。 加深印象。
展示印度和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阅读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文字部分。 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展示印度人口问题的相关材料 学生阅读。 简单了解。
展示印度地形图:主要地形区有哪些?地形分布有什么特点?通过课件演示。 对照地图,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并回答。 读图能力的训练,强调重点。
展示印度水旱灾害的相关图片,并播放灾害“新闻”。 学生“收听”,思考:印度为什么容易发生水旱灾害? 通过“新闻”加深印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展示热带季风气候示意图和风向图。提问:风向和降水有什么关系? 读图思考,回答。 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展示练习 练习:风向与降水西南风的变化 讲练结合。
回到主页,简单总结,学生完成基础训练上相关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讲解。
七,作业:基础训练第一课时练习题。
八,板书设计:
位置与范围
悠久的历史
印度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灾害)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