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与社会重点知识默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历史与社会重点知识默写

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复习默写卷(一)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战前:
1.根本原因: 。
2.主要原因:① ;
②军国主义论调和极端民族主义。
3.20世纪初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核心是 ;
:核心是 。
火药桶: 5.导火线(火星): 事件
一战中:
1.交战时间: 年到 年 2.交战双方: 和
3.主战场:在 洲
4.主要战役及影响:
战役名称 时间 影响
1914年9月 迫使德军后撤,西线陷入 阶段。
1916年2月 这一战役被称为“ ”。
7.结果:一战以 的失败而结束。中国参加 作战,是战胜国。
8.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 和 战争,是 的战争。
一战后:
会议 时间 主要 条约 影响 其他 战后国际新秩序
巴 黎 和 会 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 体系 ,调整了战胜国在 的关系。 ①焦点问题 ②重点问题 ③和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分赃性质的 是: 如:把德国在中国 的权益转让给 。
华盛顿会议 是巴黎和会的继续,调整了战胜国 在 和 地区的矛盾。 使 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的局面。
同盟会的成立和影响
成立: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 成立, 被选为总理。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 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 。后来概括为 、 、 三大主义,合称“ ”。
同盟领导的起义:①1906年冬,同盟会员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
②1907年,领导 起义,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③1911年4月领导 起义。

对三民主义的理解(连线题)
民族主义 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 政治革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社会革命
民生主义 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民族革命

辛亥革命概况
导火线 四川保路运动 指导思想
标志(首义) 性质
成果 ① 年1月1日 政府在 成立,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 性质的《 》 ② 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宣布退位,清朝覆亡。
意义* ①政治上:推翻了 ,宣告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 的结束,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 。 ②思想上: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打开了中国 。
列举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至少3列)





PAGE



2



九年级历史复习默写卷(二)
班级 姓名 得分
新文化运动
一本杂志 ______年,___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____________)。 新文化开始的时间、标志
一所大学 (_________ 担任校长) 大学 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一群人物 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张或事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出“_____________”(德先生) “____________”(赛先生)的口号 提倡_________,反对________; 提倡_________,反对________;
胡适 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 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提倡___ _ ____,反对_________;
鲁迅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_,对旧道德、旧礼教的批判最为猛烈 提倡____ _____,反对_________。
宣传马克思主义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个时代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____________领域的革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 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__________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
导火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__________)
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开始时间
中心地点
主力军
口号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争 ,内惩
成果 ①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③拒绝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签字
性质和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_________________ __运动。
意义:政治上:①中国的______________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______________,是中国____________ ______的开端。
思想上:② 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 ,开始用 。

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基础)①思想基础:
②阶级基础:
③组织基础:
2、中共一大
时间
地点 、 的一艘游船
内容 通过 确定党的名称为 党奋斗目标是推翻 建立 实现
意义 ①标志着 的诞生; ②是中国历史上 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 。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标志: 年, 召开
该会议内容:①通过了反对 和打倒 的主张
②事实上确定了 、 、 三大政策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1)
1924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 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 ”这是一所新式 学校。
(2)
①时间:1926年 ②总司令:蒋介石
②目的:打倒 ,推翻 统治,统一
③对象: 、 、 三大军阀势力
④北伐军: 军(以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作战勇猛,为 赢得了“ ”称号)
⑤成果:革命势力从 扩展到 。广州国民政府迁到
第一次国共合作结果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 破裂, 失败。蒋介石在 成立国民政府。1928年, “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根本原因:
基础:
其它:
*孙中山(民主革命先行者)的主要功绩:
1894年成立 ,1905年成立 ,提出 “ ”。
1911年,领导 ,推翻 。
1912年成立 ,颁布《 》。
1924年,促成 合作,创办 ,推动了 运动。







PAGE



1



九年级历史复习默写卷(三)
班级 姓名 得分

工农武装割据
1.两次攻打中心城市的起义:
名称 时间 领导人 意义/影响
南昌起义 (“刘爷煮粥喝”) ①打响了 的第一枪; ②是中共 、 的开始。
①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② 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 会师。③提出了 的思想,开辟了 的革命道路。
秋收起义

2.一次重要会议——八七会议
⑴目的:总结 的教训 ⑵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⑶内容:①确立了 和 的方针;
②毛泽东提出了“ ”的重要论断
3.广泛开展土地革命:为满足农民的 要求,中国共产党废除了 的土地制度,没收的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土地革命开展后, 出现了 的景象。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1.长征的原因:
2.长征的路线:
江西 ( 年 月,开始长征)→强渡乌江→解放 (1935年1月 召开 )→ 、 (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 会师( 年 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实现战略大转移,胜利完成长征)→甘肃 会师( 年 月,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
3.遵义会议: 时间: 年1月
(1)内容:①集中解决了当时决定意义的 问题
②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
③肯定了 主张;
④增选 ;
会后,成立了由 、 、 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2)意义:①确立了 在党中央和红军的
②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③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④挽救了 、挽救了 、挽救了 ,是党 的转折点
⑤是中国共产党 的标志。

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
1.新的发展道路新在何处
现代化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道路 从世界范围看,最先迈向现代化的是 国家,它们走的都 是 发展道路。即使亚洲最早走上现代化道路的 ,也是学习西方的。
社会主义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一统天下

2.怎样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向西方学习 特点 学习的历程 学习的内容 作用
从 层面到 层面再到 层面的深入 军事器物 都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思想文化

向俄国学习 特点 不同点
以俄为师与俄不同 中国革命道路:建立 , 包围 、 的革命新道路
俄国革命道路: 中心道路(在首都夺取政权,并带动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PAGE



1






九年级历史复习默写卷(四)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三单元第一课 中国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侵华
1. 日本侵华的原因
(1)蓄谋已久: 后,日本逐渐走上 道路,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2)转嫁危机: 世纪 年代初,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受严重
打击,为转嫁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加快了对中国侵略掠夺的步伐。
2.日本侵华的史实
序号 事件 时间 地点 结果与影响
1 东北沈阳北郊柳条湖 沦陷;
2 一二八事变 上海 多次击退日本进攻。
3 华北事变 1935年 华北 日本欲使“华北独立”。
4 七七事变 既是 ,又是 。
5 八一三事变 上海沦陷, 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3.日本侵华的罪行
(1)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从 年 月 日开始,长达 个星期,屠杀 人。
(2)组建了细菌战秘密部队—— 部队,用活体试验,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
(3)轰炸 、 、 等我国后方城市。
(4)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展开反复的“ ”,实行“ ”的三光政策,
在1941年制造了 惨案。
二、中国抗日
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主体 主张和事件
中国共产党 主张建立 ,要求停止 ,一致对外。
广大学生 在中共领导下,于 年 月 日,在 掀起了反对内战要求抗日的“ ”运动。
国民党将领 和 于 年 月 日在西安发动“兵谏”,这就是西安事变。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例举两个事件,并写出时间、事件名称、影响)。
(1)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形成。
(2)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形成。
3.全民族的抗战
名 称 主要战役或事迹
国民党正面战场 1.四大会战: 、 、 、 2.主要战役: (1)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时间: 年,战役名称: ,军队: 。 (2)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斗志: 时间: 年,战役名称: ,指挥者: 。
共产党敌后战场 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2.1940年到1941年 领导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振奋人们抗战必胜的信心。
人民群众的抗战 广泛开展了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 出现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 支队。
海外华人华侨 或归国参战,或捐款献金,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抗日。
4.抗战的胜利
(1)日本投降过程:
A. 年 月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B. 年 月 日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C. 月 日被定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D. 月 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E.1945年10月25日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 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2)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 以来中国人民在 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 和 的巨大力量。
②作为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 战争胜利的作出了 同时付出了 。
(3)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②其他原因:
5.列举抗战中涌现的抗日将领及其军队。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 ,在白山黑水之间英勇抗日。
(2)一·二八事变后,驻守上海的第 路军在军长 、总指挥 领
导下奋勇抗日。
(3)日本进攻华北时,第29军副军长 、132师师长 壮烈牺牲。
(4)东北三省沦陷后,中共领导东北抗日联军,1940年抗日将领 壮烈牺牲。










九年级历史复习默写卷(五)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专题
一、策源地形成及战争准备
1.意大利:1922年, 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2.德国:1934年, 建立法西斯专政,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
3.德意联盟:1936年,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
4.德意日联盟:1937年,三国结盟,又称“ ”。
5.德国占领奥地利:1938年。
6.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 背景 德国扩军备战,吞并奥地利后,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时间 ( )年9月
地点 德国的慕尼黑
国家 ( )四国政府的首脑
内容 将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割让给德国。
影响 助长了( ),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② 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实质 ( )政策
7.德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3月。
8.德国与苏联签订《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

二、大战的爆发
1. 年9月1日,德国对 发动突然袭击, 和 不得不対德宣战,标志着 。
2. 年德国先后突袭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3.1940年5月,德国绕过 ,突袭法国。英法联军在 被
德军包围,紧急撤回到了英国本土。6月,法国被迫与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
将军组织了“自由法国”运动,继续反德斗争。
4.1940年7月,德国利用空军优势开始进攻英国。在 的领导下,
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这是 。
三、大战的扩大
1.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 , 战争爆发,二战 。
①战争前期,德军迅速推进,苏军节节败退。
②1941年11月,苏联取得了 的胜利,这一战役是
,宣告了 。
2.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 , 爆
发。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

四、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1941年8月,美国总统 和英国首相 发表《 》,
为后来的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2.1942年1月1日, 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
宣言》,标志着 , 。

五、大战的转折
时间 战役名称 影响
1942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不仅是 ,也是 。
1942年 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美军转守为攻。
1943年 北非战争的转折点

六、大战的胜利及重要会议
1. 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大事
①1943年7月,盟军在 登陆, 政权被推翻。
②1943年11月,开罗会议。
③开罗会议结束后,德黑兰会议。
④ 年6月6日,以 为主力的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
在 登陆。这是世界战争史上迄今 ,使德国 ,
极大地打击了 ,加快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⑤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⑥1945年4月, 打响, 绝望自杀。
⑦1945年5月8日, 宣布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⑧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
⑨亚洲战场:中国、朝鲜、缅甸坚持抗日。
⑩太平洋战场:全部岛屿被盟军占领,日本本土遭到美军持续轰炸。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的 和 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 月 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 》,向盟军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标志着 。
2.四次重要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 参加国家 会议内容 会议地位及影响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 ①谈论了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 )的问题 ②发表《开罗宣言》,声明中国东北、( )、澎湖列岛都归还中国 ③三国将坚持长期作战以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德黑兰会议 ①着重研究在( )以及战后处置( ) ②美英将于1944年在( )登陆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③( )将发动大规模公式进行配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 2月 ①三国将共同击败( ),迫使它无条件投降。 ②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两三个月后,( ) ③讨论了战后建立( )的问题 ①是二战期间( )的一次会议 ②规划了( ) ③确立了( ) ④有三大国主宰世界的色彩 ⑤对(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茨坦会议 1945年 7月 苏 美 英 ①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 )的精神 ②商讨( )和解决欧洲其他问题 ③以( )名义发表《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七、大战的影响及反思
1.性质: 战争
2.影响:
①是人类历史上一次 ,
②二战深深改变了 , 被彻底打败, 受到严重削弱, 两个大国崛起,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③战后,建立了联合国,社会主义力量壮大起来了。
④在二战中为战胜法西斯国家而进行的新式武器的研究,在战后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3.胜利原因:
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团结起来,建立 (根本原因);
②反法西斯战争是 ;
③各国人民的英勇奋战和坚强不屈。
4.战争爆发的原因:
① (根本原因);
②1929~1933年 的影响;
③德意日等国 的建立;
④英法等国対德的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5.启迪:
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②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③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团结起来,共同迎接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与国应该加强合作,维护和平,谋求共同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复习默写卷(六)
班级 姓名 得分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1)目的: 国民党:① 迫于人民要求 的呼声;②为发动内战争取
③ 在 上获得 ,把罪名强加到中共身上
共产党:① 尽一切可能 ;② 揭露蒋介石 的阴谋
(2)结果: 年 月 日,双方签订《 》
(3)影响:重庆谈判与政协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 、 带来了一线曙光。
2、内战过程
全面爆发标志:★ 年 6 月,国民党进攻 。
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①国民党全面进攻:1947年2月, 粉碎了 的全面进攻。
②国民党重点进攻 和山东解放区。 将军率领的 ;采用“ ”战术,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标志:★ 年 6 月, ,揭开 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战役,(开始最早,解放东北全境,解放军数量超过国民党军队)
② 战役,( 率军接受和平改编,华北全境解放)
③ 战役,(歼敌最多,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
④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基本被消灭;大大加快了 的到来。
(5) 最后一战:1949.4.人民解放军发起 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 ,结束了国民党在 ,其残余势力退守 ,造成海峡两岸的分离。
3、解放区:土地改革
1947年公布《 》彻底消灭 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获得土地后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普遍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共产党在三年时间里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的原因
政治: ②经济:
③ 军事: ④社会:
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 年 3 月
(2)内容:①党的工作重心由 转移到 ;并开始 的时期。
②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 ,使中国稳步地由 转变为 ,由 转变为 。
(3)影响:七届二中全会为 和 作了 和 的准备。
6、政治协商会议一拉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序幕
(1)时间: 年9月
(2)内容:大会通过了《 》,具有 的性质;规定国家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形式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大会决定以 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会议选举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开国大典——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0月1日
意义:①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②中国人民终于推翻 、
和 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 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 。
③壮大了世界 和 的力量。
8、百年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深刻证明: 的广泛参与是革命或运动成功的 。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