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阳区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4单元识记要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武汉市汉阳区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4单元识记要点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3-4单元识记要点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传统观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凝聚价值追求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3、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7、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正视发展挑战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人口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比例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
人口与环境资源的紧张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并不是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4、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5、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
6、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7、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4、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维护祖国统一
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
2、“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割。
3、“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5、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6、深化两岸融入发展,有利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
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我们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建党一百年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49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两个阶段
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5、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共圆中国梦
1、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5、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