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台县坦头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法治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天台县坦头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法治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社会法治学情调研一试卷答案2019.9

1-20:ACDDA CCBCA BACAC BBDBD
21(1)目的: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或创立民国、建国民政府)(2分)
不足:没有公开提出反帝目标。(2分)
重大进展: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2分)促进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到来(或答北伐战争的也行)。(2分)

22(1)中国要向苏俄学习(中国要发展马克思主义)。(2分)
(2)信息: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2分)
影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分)
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2分)

23、(1)材料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开展国民革命运动,促使材料二北伐的胜利进军。(4分)
(2)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2分)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4分)
(4) (1)国共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要加强国共两党的合作, 共同推进革命进程/实现国家和平统一;(2)革命(建设)胜利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1点,言之有理)

24.(1)国民党敌人在城市的力量强大,对边远农村控制力弱。(2分)
(2)党员数量大增,农民成为党员的主体(2分)。原因:1928年秋始,中国共产党建立起十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大批翻身农民加入了革命队伍和中共队伍。(2分)
(3)共产党军队热爱农民,帮助农民,赢得农民爱戴; 加强思想宣传,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 在农村加强民主建设,使农村人民参与到民主政权中,争取更多力量的支持; 制定严格的军纪,保护农民利益。(能结合材料每点2分,答出3点可得6分)

25、(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遵义会议(1分)
(2)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共产党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分)(2分)1937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2分)
(3)人民群众(2分)

26、1)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4分)
(2)即日本人的罪行(2例)。(2分)
(3)国民党:台儿庄战役 共产党: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2分)
(4)美苏参战;观点:不全面。(1分) 理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等。(任意两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分)
(2分)





ID:479420 第 1 页 共 1 页
www.haofenshu.com
下载APP查分 关注成绩通知
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九年级社会·法治答题卡
考号: 班级:姓名:
注 意 事 项
1.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 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3. 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 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5. 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准 考 证 号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11 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16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19 A B C D
20 A B C D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
二.非材料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60分)
21.(8分)(1)(2分)
(2)(2分)

(3)(4分)

22.(8分)(1)(2分)

(2)(6分)



23. (12分)(1)(4分)

(2)(2分)
(3)(4分)

(4)(2分)
24. (12分)(1)(2分)
(2)(4分)

(3)(6分)



25. (10分)(1)(4分)
(2)(4分)


(3)(2分)
26. (10分)(1)(2分)
(2)(2分)

(3)(2分)
(4)(4分)


坦头中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
九年级社会法·治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新军亦起而相应占领军械库……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渡江战役
2.对教材大小标题和主干知识的整理、理解和联系归类等,是闭卷考试形式下学习社会比较有效的方法,对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三块内容应该归到下列那一课题中( )
A.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B.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3.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4.一位学者对发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的“文化”。这一重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由下表可判断这些文章发表于
时间 刊号 作者 篇名
1915年 创刊号 陈独秀 《敬告青年》
1917年1月 第2卷第5号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1918年5月 第4卷第5号 鲁迅 《狂人日记》
A. 《新青年》 B.《国闻报》 C. 《时务报》 D.《民报》
6.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歌词理解正确的是( )
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
B.“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飘扬五色旗”反映了当时倡导国内民族平等,五族共和
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
7.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董老诗中写的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
8.张紫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叶挺独立团”、“贺胜桥”、“收回汉口”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她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辛亥革命
9.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所公布的蒋介石1924年—1928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在蒋介石1924年的日记里可能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B.围剿革命根据地
C.创办黄埔军校 D.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10.“我们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大别山根据地
11.右图是中国革命年代某的目录,该书最有可能是( )
A.《革命军》 B.《长征》
C.《论持久战》 D.《西安事变》
12. 中国迄今还没有“国耻日”,因此有人建议把9月18日
作为中国的国耻日,你觉得以下那一理由更加贴切。( )
A.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的开始
B.这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C.这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D.这是中国惨败于日本的开始
13.83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认为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应该是( )
①另虎关前英气猛,台儿庄上赤旗豪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提出了许多论断和主张,保证了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下列属于毛泽东提出的主张是( )
A.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C.以城市中心论的革命主张
B.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 D.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
15.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成长起来,他们出版了大量宣传革命的报刊书籍,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治制度,这一新的政治制度是( )
A.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16.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其名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31年11月 1937年9月
政权名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A.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17.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18.“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分别阻止在山东临沂和台儿庄一带,……共歼灭日军1万多人”。这里描述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徐州会战
19.“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首诗赠与的对象彭大将军指挥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战役 D.淞沪会战
20.右侧漫画《日本的泥脚》(创作于民国二十七年)
意指日本陷入泥坛而难以自拔。出现这种局面的
原因有( )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材料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60分)
2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了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又穷其一生维护共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材料一: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1925.1.5)
材料三: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3)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2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针对辛亥革命的不足做了怎样的调整?有什么影响?(4分)

22.中国革命以什么思想为指导、由谁来领导是一个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清晰的问题。(8分)
材料一:“今以俄人庄严璀璨之血,直接以洗涤俄国政界积年之宿秽者,间接以灌润吾国自由之胚苗……宜引俄为前车而速自觉察者也”。
──李大钊
(1)材料一中,李大钊表达了一种怎样的观点?(2分)

材料二:





(2)你能从图1中获取什么信息?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将来中国的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与图2反映的内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开辟根据地,走出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4分)

(2)材料二中“走出了新的革命道路”是因为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这一领导力量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图三反映历史事件和平解决对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对我们的启示?(2分)

24.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毛泽东放弃了攻打长沙,在他看来这无异于以卵击石,他的部队在云遮雾罩的井冈山扎了营。军阀相互争夺地盘时,便不可能同时控制中国边远地区的区域性农业经济。
——整理自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1)根据材料概括毛泽东选定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的理由。(2分)

材料二:








(2)从图1到图2,党员数量和主体成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简析其原因。(4分)
材料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井冈山,战士们帮农民春播,给年老体弱者砍柴,这一切同从前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每攻下一个村寨,毛泽东就让人将共产主义的标语贴在墙上,召开群众大会,解释红军的由来和目的,建立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整理自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抗日战争时期 按照中共中央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的指示,晋察冀根据地自下而上进行了各级政权的民主选举运动。——叶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3)结合材料论述共产党军队是如何赢得农村人民支持的。(6分)

25.九(1)班同学开展活动回顾20世纪早期中国革命的历程,请你参加。(10分)
任务一 填表忆史
(1)根据下表中的提示语,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在表格内(4分)
提示语 开天辟地 星火燎原 走向成熟
历史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 ②
任务二 读文析史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了正确的抉择”。根据任务二中的三则材料和所学史实对此进行论证。(4分)
答案示例:材料二:1934年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失利,被迫长征;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任务三 读史感悟




(3)读以上三则史料,说说革命与运动要取得成功需要谁的广泛参与?(2分)

26.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谣:
材料二: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在存亡危机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必集中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
——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
材料三: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 ,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苏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摘编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1)材料一中“夺我东三省”的局面和材料二中“存亡危急之秋”的局面分别出现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2分)

(2)“日本人,真凶暴”,请列举史实说明日本人真凶暴的表现有哪些?(2分)

(3)列举材料二中国共两党“以抵暴敌,挽救危亡”的著名战役各一个。(2分)

(4)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此观点全面吗?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4分)



(第11题图)

(第20题图)


图1

图2
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

图1
1919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
发表的各种主题文章的数量统计

(第20题图)

图二 北伐战争示意图

图一 国民党一大召开

图四 欢庆抗战胜利

图三 张学良与杨虎城

图二:1928年党员总人数上升为12万左右右

图1:1927年党员总人数为1万多人

材料一: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二:1933年,博古等人进入中央苏区,把持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月,事态终于改观。
材料三:1927年到1937年这10年内战,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但面对日寇侵略,要取得战争的胜利,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着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



史料三:1937年以来,人民群众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使日军付出惨重的代价。

史料一:武昌一声炮响,党人群起响应。1911年,浙江各地在民众的推动下纷纷成立革命政权。

史料二:1919年,北京大学学生作为先锋队,在全国各界民众的支持下,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九年级社会·法治试题卷 第1页(共4页)




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九年级社会·法治试题卷 第 1页(共 4 页)
坦头中学 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
九年级社会法·治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
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新军亦起而相应占领军械
库……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渡江战役
2.对教材大小标题和主干知识的整理、理解和联系归类等,是闭卷考试形式下学习社会比较有效
的方法,对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三块内容应该归到下列那一
课题中( )
A.20 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B.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3.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
辛亥革命( )
A.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4.一位学者对发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
拜帝国主义的“文化”。这一重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由下表可判断这些文章发表于
时间 刊号 作者 篇名
1915 年 创刊号 陈独秀 《敬告青年》
1917 年 1 月 第 2卷第 5 号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1918 年 5 月 第 4卷第 5 号 鲁迅 《狂人日记》
A. 《新青年》 B.《国闻报》 C. 《时务报》 D.《民报》
6.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
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歌词理解正确的是( )
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
B.“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飘扬五色旗”反映了当时倡导国内民族平等,五族共和
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
7.董必武于 1961 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
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董老诗中写的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 【版
8.张紫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叶挺独立团”、“贺胜桥”、“收回汉口”等相关资料,
由此推测她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武昌起义争 B.北伐战 C.南昌起义 D.辛亥革命
9.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所公布的蒋介石 1924 年—1928 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在蒋
介石 192...4.年.的日记里可能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B.围剿革命根据地
C.创办黄埔军校 D.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10.“我们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大别山根据地
11.右图是中国革命年代某的目录,该书最有可能是( )
A.《革命军》 B.《长征》
C.《论持久战》 D.《西安事变》
12. 中国迄今还没有“国耻日”,因此有人建议把 9 月 18 日
作为中国的国耻日,你觉得以下那一理由更加贴切。( )
A.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的开始
B.这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C.这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D.这是中国惨败于日本的开始
13.83 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
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认为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应该是( )
①另虎关前英气猛,台儿庄上赤旗豪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第 11 题图)
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九年级社会·法治试题卷 第 2页(共 4 页)
14.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提出了许多论断和主
张,保证了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下列属于毛泽东提出的主张是( )
A.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C.以城市中心论的革命主张
B.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 D.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
15.20 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成长起来,他们出版了大量宣传革命的报刊
书籍,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治制度,这一新的政治制度是( )
A.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16.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其名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31 年 11 月 1937 年 9 月
政权名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A.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17.1937 年 8 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
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18.“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分别阻止在山东临沂和台儿庄一带,……共歼灭日军 1万多人”。
这里描述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徐州会战
19.“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首诗赠与的对象彭大将
军指挥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战役 D.淞沪会战
20.右侧漫画《日本的泥脚》(创作于民国二十七年)
意指日本陷入泥坛而难以自拔。出现这种局面的
原因有( )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材料题(本大题有 6 小题,共 60 分)
2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了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
又穷其一生维护共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材料一: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
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
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1925.1.5)
材料三: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半殖民地状况之羁
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3)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2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2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针对辛亥革命的不足做了
怎样的调整?有什么影响?(4分)
22.中国革命以什么思想为指导、由谁来领导是一个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清晰的问题。(8 分)
材料一:“今以俄人庄严璀璨之血,直接以洗涤俄国政界积年之宿秽者,间接以灌润吾国自由之胚
苗……宜引俄为前车而速自觉察者也”。
──李大钊
(1)材料一中,李大钊表达了一种怎样的观点?(2 分)(第 20 题图)
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九年级社会·法治试题卷 第 3页(共 4 页)
图 1
1919 年—1921 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
发表的各种主题文章的数量统计
图 2
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
材料二:
(2)你能从图 1 中获取什么信息?图 2 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将来中国的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图 1 与图 2 反映的内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6 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材料二:1927 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开辟根据地,
走出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4分)
(2)材料二中“走出了新的革命道路”是因为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这一领导力量是什么?(2 分)
(3)材料三中图三反映历史事件和平解决对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影响?(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对我们的启示?(2分)
24.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毛泽东放弃了攻打长沙,在他看来这无异于以卵击石,他的部队在云遮雾罩的井冈山扎
了营。军阀相互争夺地盘时,便不可能同时控制中国边远地区的区域性农业经济。
——整理自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1)根据材料概括毛泽东选定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的理由。(2 分)
材料二:
(2)从图 1到图 2,党员数量和主体成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简析其原因。(4 分)
材料三:
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
在井冈山,战士们帮农民春播,给年老体弱者砍柴,这一切同从前相比简直
有天壤之别。每攻下一个村寨,毛泽东就让人将共产主义的标语贴在墙上,
召开群众大会,解释红军的由来和目的,建立人民委员会(苏维埃)。
——整理自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抗日战争时期
按照中共中央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
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的指示,晋察冀根据地自下而上进行
了各级政权的民主选举运动。
——叶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3)结合材料论述共产党军队是如何赢得农村人民支持的。(6分)
图 1
图一 国民党一大召开 图二 北伐战争示意图
图三 张学良与杨虎

图四 欢庆抗战胜利
图二:1928 年党员总
人数上升为 12 万左右

图 1:1927 年党员
总人数为 1万多人
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九年级社会·法治试题卷 第 4页(共 4 页)
25.九(1)班同学开展活动回顾 20 世纪早期中国革命的历程,请你参加。(10 分)
任务一 填表忆史
(1)根据下表中的提示语,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在表格内(4 分)
提示语 开天辟地 星火燎原 走向成熟
历史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 ②
任务二 读文析史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了正确的抉择”。根据任
务二中的三则材料和所学史实对此进行论证。(4 分)
答案示例:材料二:1934 年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失利,被迫长征;长征途中
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任务三 读史感悟
(3)读以上三则史料,说说革命与运动要取得成功需要谁的广泛参与?(2 分)
26.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
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谣:
材料二: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在存亡危机之秋,更
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必集中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
——1937 年 9 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
材料三: 日本在 1945 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 ,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
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苏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这样。看来是所有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摘编自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1)材料一中“夺我东三省”的局面和材料二中“存亡危急之秋”的局面分别出现在什么历史事
件之后?(2分)
(2)“日本人,真凶暴”,请列举史实说明日本人真凶暴的表现有哪些?(2分)
(3)列举材料二中国共两党“以抵暴敌,挽救危亡”的著名战役各一个。(2分)
(4)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此观点全面吗?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
法。(4分)
史料一:武昌一声炮响,
党人群起响应。1911 年,
浙江各地在民众的推动
下纷纷成立革命政权。
史料二:1919 年,北京
大学学生作为先锋队,在
全国各界民众的支持下,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
利。
史料三:1937 年以来,人民群
众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给日
寇以沉重的打击。使日军付出
惨重的代价。
材料一:1927 年至 1928 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 年
初,红军已有 13 个军,先后建立大小 15 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二:1933 年,博古等人进入中央苏区,把持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红军被
迫长征,1935 年 1 月,事态终于改观。
材料三:1927 年到 1937 年这 10 年内战,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
是很难淡忘的……但面对日寇侵略,要取得战争的胜利,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着
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