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目标:1. 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 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2. 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 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3. 对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分 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学安排:2课时 累计5课时教学时间:2月22日—2月28日教学方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读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学生活动]说出我国四大区域A、B、C、D的名称。我们前面讲解了南方和北方地区,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我们来研究西部。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西部的自然条件及自然条件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讲授新课][出示图片]塔克拉玛干沙漠图和青藏高原景观图。[学生活动]描述两幅图片。西北地区的图是沙漠景观,说明西北气候比较干旱。而青藏地区的图片中,学生看到了山脉,说明青藏地区多高山,山上是白色的,因为气候寒冷,所以山上有积雪。[教师总结]两幅图片中,我们知道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而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提问]为什么西北地区这么干旱?[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干旱的原因。(西北在亚欧大陆的位置图):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即远离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环绕亚欧大陆的大洋。相比较而言,哪个大洋近点?──太平洋[教师引导]较近的是太平洋,太平洋的水汽千里迢迢想给西北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西北地区有没有创造有利条件使水汽容易进入呢?──(没有)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有高大山脉阻挡。(西北地区地形图):学生明确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大兴安岭等山脉的位置,认识西北西部的三山夹两盆和东部的内蒙古高原。[学生活动]通过认识西北地形,说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和昆仑山以北称为西北地区。[启发提问]观察西北地区的山脉,大多位于西北什么地方?[学生观察]主要位于边缘地带。[提问]这样分布的山脉对气候有什么影响?(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的推进)[地图演示]中国季风的行进图。[教师讲解]中国的夏季风主要是东南季风,东南风把海洋的湿润气流带到中国内陆,但是当它运行到东北时,(指图)受到什么山脉的阻挡?[学生活动]看图知道大兴安岭、阴山、祁连山等高大山脉的阻挡。[教师总结]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山脉的阻挡,使西北地区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所以,课本的第一个标题为“干旱的西北地区”。由于降水极少,风力作用显著,形成了独特的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如课件的西北风光图)。西北地区东西延伸长,跨经度大,所以内部景观还存在差异。[地图演示]西北自东向西的植被变化图[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地区植被的变化,分析原因。[师生总结]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因为降水自东向西不断减少,因为离海洋距离越来越远。第二课时[地图演示]青藏地区地形图[学生活动]计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地区要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大约低多少度?(结果是约低24°C)[教师引导]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图片演示]青藏高原景观[学生探究]高寒的青藏地区,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拉萨由于晴天多,阳光灿烂,有“日光城”的美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首府成为“日光城”。[图片演示]内蒙古牧场,新疆牧场和青藏高原牧场[学生活动]说说以上牧场有什么不同之处。(分别是草原牧场、山地牧场和高寒牧场)[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师生共讨]内蒙古高原是四大高原中最平坦广阔的高原,地面起伏不大,草场广布,成为温带草原牧场。新疆,我们知道,气候干旱,降水及少,养牛养羊没有水源是不行的,那么牧场应该建在什么地方呢?沙漠里吗?[学生回答]利用高山冰雪融水解决饮水问题,所以牧场主要分布在山坡上,成为山地牧场。而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植被较少,牧场为高寒牧场。[图片演示]内蒙古草原优良畜种三河马和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地区的牦牛和藏绵羊。[学生讨论]三河牛和牦牛有什么不同?细毛羊和澳洲的美利奴羊有什么不同?牦牛的毛多而且长,可以卧雪保暖御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适宜在高原上生活,被称为“高原之舟”,新疆的细毛羊腿短而且粗,适合爬山,因为新疆是山地牧场。[总结]列表如下:[图片演示]温带草原牧场和高寒牧场[学生活动]比较温带草原牧场和高寒牧场的差异。[学生回答]温带草原牧场:地形平坦开阔,绿草如茵,草质较好高寒牧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以荒漠草原为主[学生探讨]原因:内蒙古高原气候较为温暖,降水较多;而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学生活动]大声朗读P15最后一段文字。[承转提问]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在发展农业中最大限制因素又是什么?因此决定农业是什么类型?[学生回答]西北地区十分干旱,发展农业最大的限制就是水,因为气候干旱,天然降水水少,只有发展灌溉农业。[读图分析]找出西北四大灌溉农业区是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学生活动]分析以上地区如何进行灌溉。[学生回答]河套和宁夏平原,有黄河经过,是用黄河水进行灌溉的;河西走廊,附近就是祁连山,有祁连山的高山融水可以灌溉,而新疆,降水最少,沙漠广布,灌溉农业只能分布在沙漠边缘有地下水的绿洲和有高山融水的天山山麓附近。[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水分和热量两个重要因素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而这些差异的形成也离不开地形、地势及海陆位置的影响,使我们再次了解到地理事物的联系性。[板书设计]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干旱的西北地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 河流少,多内流河气候 干旱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二、高寒的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底——高寒气候——雪山连绵高寒农牧业能源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第六章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3.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1.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2.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3.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 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 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板书: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讲授新课]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提问,学生回答。略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2.阅读P34:蓝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材料_______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材料_____________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材料_______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提问:学生回答。略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km。基隆离福州仅276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l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人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血脉相通。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被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活动:请大家阅读P3,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一22℃,年降水量2200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板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请大家读图6.28)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提问: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提问:学生回答。略。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本P39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学生画图,分析。教师指导,检查。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略。讲述:从1965年至1998年三十多年问,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比196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六、板书设计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台湾省概况位置范围面积人口人口密度我国东南沿海台湾岛及附近小岛3.6万km22200多万611人/km2 二、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三、台湾之“宝”──丰富的资源(森林、矿产、水产、农产品丰富) 四、台湾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