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课例设计——《新疆》 教材分析1、 教材把新疆放在“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这样的大背景下,安排学生去认识、探究学习,突现的是省内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特别是区域自然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间的相互作用关系。2、教材图文并茂,设问环环相扣,有理有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假如按教材一步一步实施时,却发现课堂教学陷入了一种类似于逻辑推理式的冗长过程。教学策略在细细琢磨了教材和新课标中相关的内容后,依据“与我有关,我能做到”的观点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听——看——说——行动顺序,由激发学习兴趣——我在行动(分享听和看的感受、找出新疆特色、探密特色新疆成因、我看西部大开发)——学习成果形成(小论文、小制作等)教学设计纲要一、多媒体情景导入,激发求知兴趣[CAI导入] 多媒体播放《新疆是个好地方》,鼠标切换图片“新疆风光图片”——[师生分享] 新疆景色分外妖娆,叫我如何不爱“她”——[设 问] “她在哪?”(通过学生七嘴八舌的说)[CAI展示] 新疆在——西北地区、我国的内陆、温带地区--- ----随学生的回答CAI展示:四大地区分布图、鼠标点击“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请学生指图并用自己的语言简介新疆的位置范围、民族,并画出“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间图。[承 转] 是的,新疆是独特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我们一起找出新疆更多的不一样,探究新疆的秘密,解读特色新疆——[讨 论] 不一样的井——坎儿井不一样的瓜果——含糖量高,颜色鲜艳不一样的棉花——优质长绒棉,不一样的树林——胡杨林不一样的牧场——长在山坡上的牧场 不一样的山——火焰山不一样的河——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儿齐斯河),内流河(塔里木河)不一样的洲——绿洲不一样的路——古丝绸之路不一样的--- ----[探 究] 为何不一样?随着问题的发现和分解回答,再把零碎的答案进行综合,达到新课标下列的要求:(附在后)[拓 展] 我谈西部大开发(课后资料收集、课堂讨论、形成小论文) 达到新课标下列的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4、知道灌溉农业的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知道畜牧业发展条件及主要牧场的分布。5、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6、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7、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8、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9、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西北地区的开发、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10、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说明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如何保护环境。11、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12、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I 初步学会举例说明某地区人民如何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经济。2 初步学会举例说明本地区气候、地形等条件对农业生产、灾害防治和人民生活的影响。3 初步学会分析西北地区农牧业发展与水源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