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道法阶段性调研检测(第一次月考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嘉兴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道法阶段性调研检测(第一次月考卷)

资源简介

世外经开中学2019学年(上)九年级社会·道法阶段性调研
试 题 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依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已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了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019年“走遍中国·寻找最美教师” 大型公益活动,着力寻找那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有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典型,大力宣传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品格,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①说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②有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共识
③能促进教师在奉献中提升自身价值 ④反映了当选者是专业知识的权威者和决定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19年2月26日,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2019年的农村农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将全面促进乡村产业旺、生态美、人才兴、人文和、治理优、百姓富,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这表明( )
A.浙江省委重视解决民生问题 B.扶贫标准随经济增长逐步提高
C.我国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D.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已经改变
4.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B.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创造的积极性
C.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D.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实现同步、同等富裕
5. 国务院扶贫办表示,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确保脱贫不留“死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B. 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C. 我们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 我国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析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营。今年来,中国在超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等多个领域取得全面突破。这直接得益于( )
A.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B.“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C.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D.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7.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我国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教育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④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列举措有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是(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消除地区差异
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坚持同步富裕原则,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9.央视网2019年4月16日消息称,在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我国仍然保持了对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样做有利于( )
A.消除城乡差异,维护社会公平 B. 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C.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D. 全面建成小康,主导世界事务
10. “一切为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国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最有可能来自于( )
①改革开放政策 ②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③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④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形的条曲线,两端朝上(见右图)。在产业链中,附加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这要求我们( )
A.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引进来“走出去”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C.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原则
D.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扩大生产与制造业的规模
12.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既是当下共享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检验改革成果的试金石。这说明(  )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 B.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C.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D.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3. 2019年5月10日,正值第三个中国品牌日,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希望通过举办中国品牌日活动(  )
①持续推动“中国创造”向“中国制造”转变 ②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③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④打造新时代品牌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20世纪初,大国结盟让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按当时的形势推测,如果德国去进攻俄国,那么下列国家中有义务帮助俄国的是(  )
A.法国 B.美国 C.意大利 D.奥匈帝国
1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复杂 B.有的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进行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介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16.意大利作为德、奥两国的战前盟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反而参加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种情况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B.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C.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转移
17.“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马恩河战役
18. 法国元帅福煦在昕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凡尔赛和约》(  )
A.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不可能带来任何和平局面
C.激化了日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 D.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19.朱德在《辛亥革命杂咏》中写道:“群众争修铁路权,志同道合会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该诗是为了纪念(  )
A.百日维新 B.武昌起义 C.辛亥革命 D.保路运动
20.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
A.实行民主共和制???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1.名士王湘绮曾写了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此联讽刺的是(  )
A.孙中山???? B.袁世凯 ? ?C.段祺瑞??? D.黎元洪
22.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D.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
23.1917年3月25日《申报》刊文报道:“十六日夜间,各界俄人皆手执国旗,由军乐队率领沿街欢呼鸣啦,并拍电祝贺。十七日,租界内满街悬旗,俄人皆彼此道贺。”“俄人”庆贺的是(  )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人民委员会成立 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24.1921年,随着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莫斯科等城市还出现了街头市场。这时候,苏俄实行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5.以下关于埃及华夫脱运动兴起的背景,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B.埃及资产阶级力量在一战中得到壮大
C.一战后,英国继续在埃及维持殖民统治 D.埃及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并发展为华夫脱党
26. 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B. 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C. 争取印度的自治 D.提高印度民族自尊心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8分)
27.(12分)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三:在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不仅满人为君主的清朝要反对,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孙中山
材料四: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1)根据资料一,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哪些彪炳史册的贡献。(3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归纳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材料四中对辛亥革命的两个评价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5分)
28. (12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2分)
材料二:俄国人不仅团结一致同德国人作战,而且确信他们在短期内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是,俄国人不但未能迅速取胜,反而遭到了惨败。……1914年侵入东普鲁士的两支俄国军队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第二年,当俄国军队面对徳、奥的强大进攻向后退却时,出现了大溃败。帝国人口最稠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丢给了同盟国。1915年的失败是沙皇专制政权灭亡的开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1915年的失败是沙皇专制政权灭亡的开端。”(4分)
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戈尔巴乔夫说:“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3)据材料二、三,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4分)
29.(12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考察活动:
【乡村情节】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前往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考察,该州是全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乡村牵挂】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这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乡村振兴】要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不搞“一刀切”。
(1)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贫困地区,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党和政府怎样的发展理念?(2分)
(2)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乡村牵挂”中的讲话和所学知识,说说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6分)
(3)结合总书记的讲话,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有哪些?(4分)
30.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后,浙江某药业公司积极进行科研创新,联手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疗研究所攻坚克难,不到100天就完成ML-77抗体药物治疗的研制和应急样品生产任务。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实验表明,MIL-77抗体药物药效明确、质量可控安全性好,其药物半衰期及毒副作用等优于美国研发的同类产品。
材料二: 2018年,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情况对比表。
科技进步贡献率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
对国外技术依存度指数
中国
57.5%
2.15%
40%
创新型国家
70%以上
2.1%
30%以下
材料三:2019年1月8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颁奖。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我国在科技创新创新方面的现状。(6分)
(2)请从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角度,谈谈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意义。(6分)
世外经开中学九年级(上)学科阶段检测(2019.10)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A
D
C
C
B
B
C
A
B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A
D
D
A
A
D
A
B
C
B
B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8分)
27.(共12分)(1)(共3分)1894年成立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05年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任选3点)
(2)(4分)孙中山的民族观念从“驱除鞑虏”转变为“五族共和”,从排斥满族政府到后来把矛头明确指向清朝专制统治,主张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平等。(每点2分)
(3)(5分)不矛盾。(1分)因为中华民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特权没有被取消,革命成果被袁世凯所窃取,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为以后的革命打下了基础(4分)
28. (1)帝国王义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
(2)1915年俄国的失败,引发了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2分);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分);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作用:为日后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
29.(共12分)(1)(共2分)共享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共6分)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3分);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分)
(3)(共4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把农村建设中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或重视农村人才,加大人才培养)(2分);创新引擎农村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地制宜振兴农村经济(2分)。
30.(共12分) (1)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科技创新的投入较高。(3分)与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仍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獻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对国外技术依存度较高等问题。(3分)
(2)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有利于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共识;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