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上学期]

资源简介


1、中国的疆域 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人;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领土的四端: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西岸濒临台湾海峡。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近海有台湾岛,海南岛等5000多个岛屿。渤海与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东为韩国、日本;东南为菲律宾;南为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东 朝鲜                            
北 俄罗斯 蒙古                        
西北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坦 塔吉克斯坦             
西 阿富汗 巴基斯坦                      
西南 印度 尼泊尔 锡金 不丹                  
南 缅甸 老挝 越南                      
2、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与行政中心见第三册P8的表。
3、我国的人口 2000年,我国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中国的民族 由56个民族组成。在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1%,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为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除了壮族外,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中国的地形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第一、二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3。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全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6、我国的山脉 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是世界上第一高峰。
7、我国主要的地形区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青藏高原 是世界上海拔高度最高的大高原。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写照。内蒙古高原 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黄土高原 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形,地面崎岖,当地人称为“坝子”。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内陆,分居天山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柴达木盆地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内。东北平原 由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组成。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 也称为黄淮海平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长江中下游平原 素有“水乡”之称。除了三大平原以外,还有一些小平原,如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主要丘陵 自北向南,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山脉名称 (西)两侧地形区名称(东)  
8、我国的降水量 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我国降水量分配不均匀,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南方的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我国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小不等。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9、我国气候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是我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我国的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之北,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雨热同期,是我同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作物、 森林、牧草的生长都十分有利。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太 行 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  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天  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昆 仑 山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10、寒潮 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常有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侵入我国。这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即为寒潮。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寒潮是一种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的天气。台风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台风灾害主要是狂风和特大暴雨所引起的。台风有功有过,台风事来的大量降水,可以解除一些地区的旱情。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按气候灾害。
11、我国的河流 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800千米。它北起北京市,南至杭州。自北向南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自北向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12、我国的湖泊 青藏高原湖区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东部平原湖区 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个地区。
13、长江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是世界大河中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的第三大河。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多、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划分长江中下游的是湖北的宜昌与江西的湖口。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长江三峡工程。
14、黄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是内蒙古的河口与河南的旧孟津。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其途径是造林种草。黄河上三门峡工程与河南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15、我国的自然资源 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大国。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不足。 16、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耕地分布却是南少北多。同时在时间上分布上变化很大。夏季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少。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我国的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较大的水能蕴藏量。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17、我国的土地资源 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因此,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及东南部的山地。
18、我国的矿产资源 铁、煤、石油的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五位。主要矿及其所在省如下:
19、我国海洋资源 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产量很高,为我国第一大渔场。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20、我国农业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要用科学方法种田。
21、我国的林业、牧业和渔业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西南的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区。我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与三河牛;新疆牧区,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青海牧区,优良畜种是滩羊;西藏牧区,优良畜种是牦牛。
22、我国农业的发展 种植业在我国农业各部门占据主导地位,林业、渔业的比重很小,我们一定要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结构。陕西省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称为中国农业科技的“硅谷”。“杨凌模式”代表着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我国科技兴农的必经之路。
23、我国的工业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煤炭工业的分布与煤炭资源的分布相一致。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松辽石油基地,华北及环海油气产区,四川天然气基地和新疆石油基地以及近海大陆架油田。电力工业,我国的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以火电为主。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石油化学工业也有所发展。我国主要的工业部门可以划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类。重工业是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轻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沪宁杭地区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地区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4、工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要求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地域。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地区。我国在工业发展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工业水平相比,在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人均产量等方面,差距还很明显。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居世界各国之首。当务之急,首先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支持和促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结构调整,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和基地;其次是要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电气装备、生物制药、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25、交通运输 从运输价格上看,空运最高,陆运其次,水运最低。从速度来看,飞机最快,火车汽车次之,船舶最慢。从运量来看,火车,轮船最大,汽车次之,飞机最小。铁路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