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迁移[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人口迁移[上学期]

资源简介

第六节 中国人口迁移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历史上、建国后、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2.学会因时因地比较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征,并科学地预测。
教学重点:
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教学方法:
我们可采用对比法,讨论各个时期的人口迁移特点、方向和原因。
教学过程:
本节主要讨论我国的人口迁移的一些基本情况,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展开的。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这一时期,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表现为:规模小,频率低,受国家政策影响。
从迁移方向上看:我国人口净迁出地区有:辽宁、山东、上海、四川;迁入与迁出持平的地区是西藏;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2)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3)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的人口迁移;(4)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和分配的人口迁移;(5)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而引起的人口迁移;(6)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的人口迁移;(7)少量的自发迁移。
三、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属自发流动。
从流动方向上看: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其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同时,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在这一时期变化较大的还有一点: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市。
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对我国的人口迁移情况有所了解,了解其主要特点及原因。
板书设计:
第六节 中国人口迁移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迁移方向:由北向南。
迁移原因: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
特点:规模小,频率低。
迁移的方式:(1)—(7)。
三、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特点:流动人口增加。
方向:农村→城市,内地→沿海。
目的:务工、经商、学习、培训。
教学后记:
本单元重点探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应重点理解。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1954~1984年我国人口迁移三个阶段内容,正确叙述是( )
A.1950~1960年为活跃期,年均迁移量大
B.1961~1976年为高潮期,总迁移量最大
C.1977~1984年为回升期,年均迁移量最小
D.1961~1976年为低潮期,总迁移量最小
2.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
B.历史上人口迁移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
C.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人口迁移频率高,规模大
D.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
二、填空题:
1.在我国,由 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 迁到了 。
2.解放以前我国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 ,解放后到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是受 控制较多,而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迁移的原因是

三、简答题:
以自己的家乡为例,简要叙述当地的人口迁移情况。
附:参考答案:
一、1.A 2.D
二、1.“安史之乱”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2.自然灾害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放宽,城乡之间巨大收入差距
三、本题综合能力较强。结合上节内容,先了解家乡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几个阶段(可参看课文的四个阶段),哪个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不同的阶段,人口迁移的情况如何(迁出、迁入情况),具体了解家乡及国家的人口迁移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