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质量检测 2019.10.8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1、1919年4月底,美国哲学家杜威应胡适、蔡元培等邀请来华讲学,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 省市高校讲演100余场,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 报纸上刊登了白话文作品 B. 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C. 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 D. 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不包括 ( )A.凡尔登战役 B. 南京大屠杀 C .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斯大林格勒战役3、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4、下方示意图,反映了某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①一战时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掠夺 ②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主要是指该时期 ( )①军阀割据混战 ②人民生活困苦 ③社会秩序混乱 ④人民思想开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蒋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1942年6月《时代》的封面,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是 ( )A.“在孙中山陨落之后逐渐升起” B.“八年抗战后,和平正经受挑战”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扭转形式” D.“挺过了艰苦五年,以后会更艰苦”7、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8、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的标志是签署了 (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9、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反映了1942年中国军队在境外与日军作战的故事。下列与这个历史背景相关的最有可能的是 ( )A.中国远征军赴缅甸 B.阿拉曼战役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1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1、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到:“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12、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凶恶残暴,在中国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有关其论述正确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 ②731部队的细菌战和毒气战③对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封锁 ④对国统区展开“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3、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 《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14、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 ) A B C D15、有专家说:“就像1914年时那样,一起小事件就能够触发同盟义务,引发一场覆盖面更广的战争。”这起“小事件”是 ( )A.克里木战争 B.英俄签订军事协约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1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帝国主义试图扼杀苏维埃政权17、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18、在20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依次是学习西方的 ( )A.军事技术—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B.军事技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C.君主立宪制—军事技术—民主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技术19、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存在因果联系的是 ( ) ①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 ②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 ③不抵抗政策—南京沦陷 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20、在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 )A.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 B.实现三民主义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21、(10分)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9月,《关于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指导意见》印发。9月12日上午,东阳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市行政中心召开。市委书记傅显明主持会议并作动员部署。傅显明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把牢坚定信仰这个出发点,确保理论学习有收获;把牢对党忠诚这个关键点,确保思想政治受洗礼;……(1)材料中傅书记提到“坚定信仰”,根据所学知识,这个信仰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请列举两个为宣传这个信仰所做出的贡献的人物及其主要宣传事迹。(5分)(2)材料中傅书记还提到“对党忠诚”,请结合史实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5分)22、(10分)为了更好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9月24日上午,共青团东阳市委员会组织二十一届团市委委员、团市委机关党员干部、基层团干部等50余人来到横店镇,开启一场“初心之行”。通过探访烈士陵园,重走长征路等方式,用革命先烈们的榜样力量感染自己,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团市委一行首先来到金佛庄烈士陵园,在金佛庄故居,大家仔细参观金佛庄出生时的厢房、墙上的旧照、玻璃柜中的资料等,感受金佛庄一生的戎马岁月。金佛庄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良渡村1915年考入东阳中学(与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是同班同学),就在这一年,因一事使他大受震动,痛心疾首,决心舍去科学研究而从军报国。1918年,考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成为党在浙江建立的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共杭州小组最初的三个成员之一。1923年,参加中共三大。1924年,参与军校的创建,被任命为上尉队长。1926年,率军北伐,升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少将团长。1926年11月8日,北伐军攻克南昌,为了争取北伐战争的早日胜利,主动提出回浙江,上海等地秘密策动浙军部队起义。1926年12月12日,由于叛徒出卖而被军阀抓捕,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雨花台。(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在1915年发生的让金佛庄“大受震动”的事情会是什么?当时是什么政府统治时期?(2分)(2)1924年,参与创建的学校是什么?(2分)请例举相关史实,说明北伐目的的实现情况。(5分)(3)根据材料分析,金佛庄烈士是被哪个军阀杀害的?(1分)23、(10分)随后,团市委一行来到邵飘萍纪念馆,感受革命志士“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战斗精神。邵飘萍的故乡在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1986年,紫溪小学更名为飘萍小学,以弘扬飘萍精神、传承飘萍遗风。1918年10月,他创办《京报》,写下“铁肩辣手”四字挂在报社墙上,与办报同仁共勉。《京报》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成为当时国内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进步报刊之一。1918年10月,蔡元培聘邵飘萍为导师,促成北大成立了新闻研究会,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毛泽东曾于1919年2月出席该会,并获得“听讲半年”的证明书。1919年4月底,邵飘萍接连撰写了《国家对待外交之准备勿以空言塞责》等尖锐有力的评论文章,痛斥腐败政府的卖国行径,呼吁国民奋起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5月中旬,东阳中学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义举。其间,邵飘萍将《京报》和许多抨击封建文化的文章寄回东阳,为当时闭塞的东阳吹来了新文化的春风,使广大进步青年充满活力。1920年,邵飘萍写成了《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两书。前者介绍西方流行的各种社会政治学说,并较多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后者专门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1926年,奉系军阀对邵飘萍使用威胁、收买等手段均遭失败后将其逮捕,于4月26日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将其杀害。(1)为什么蔡元培会聘请邵飘萍为导师?(4分)(2)东阳中学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义举”,此义举指什么?并指出爆发的原因。(4分)(3)邵飘萍在其最后一篇文章《飘萍启事》中写道:“鄙人至现在止,尚无党籍(将来不敢予定),既非国民党,更非共产党。”请结合材料,尝试说说他和中国共产党的联系。(2分)24、(10分)材料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红军广场,面对鲜艳的党旗,团市委书记赵炜带领大家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最后,团市委一行从长征简史馆出发,经“瑞金城、于都河、第一道封锁线、道州城、第四道封锁线、湘江”,重走了“长征路”。材料二: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材料三: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1)“党的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1分)(2)团市委一行重走了“长征路”请说出长征路的起止地点及原因。(4分)(3)写出红军攻克黔北重镇后召开的会议的名称。结合材料二,说说这次会议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原因。(4分)(4)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关系?(1分)25、(10分)材料一:上有部署,下有行动。“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李宅初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一位参加学习的党员教师说道:“1935年5月2日,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畅想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材料二:“嗄!那矮矮的恶魔,拿出一把屠刀来了!做什么?呸!恶魔!你敢割我们母亲的肉?你想杀死她?咳哟!不好了!一刀!拍的一刀!好大胆的恶魔,居然向我们母亲的左肩上砍下去!母亲的左壁,连着耳朵到颈,直到胸膛,都被砍下来了!砍下了身体的那么一大块——五分之一的那么一大块!母亲的血在涌流出来,她不能哭出声来,她的嘴唇只是在那里一张一张的动,她的眼泪和血在竞着涌流!朋友们!兄弟们!救救母亲呀!母亲快要死去了!”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节选(1)国歌的原名是什么?创作于什么时期?(2分)(2)材料二指什么事件?其影响是什么?(3分)(3)方志敏所期待的光明中国在十年后显示了民族觉醒的巨大力量,写出这个事件。并指出该事件能实现的根本原因。(3分)(4)据悉,该校党支部也计划在未来的三个月里也进行一次“初心之行”,请为这次初心之行推荐一个日期,并说明理由。(2分)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质量检测答案 2019.10.812345678910BACAADBBAC11121314151617181920CDBACBDBDC21、(1)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1分)。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湘江评论》;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有2个即可。4分)(2)近代以来,中国在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终究失败,需要一个新的力量,新的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2分);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上海、北京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好了准备,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3分)。22、(1)袁世凯与日本秘密签订《二十一条》(也可以是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爆发,1分)北洋政府统治(1分)(2)黄埔军校(2分)。北伐军进入汉口英租界,体现了打倒列强(2分);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体现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2分);但是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1分)(3)孙传芳(1分)23、(1)蔡元培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任教(2分);邵飘萍创办《京报》,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2分)。(2)五四运动(2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分)(3)五四运动后,邵飘萍写成了多本著作,宣传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2分)24、(1)中共一大(1分)(2)江西瑞金到甘肃会宁(2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分)(3)遵义会议(2分);大量红军战士的牺牲导致军队对指挥层的不满,进而在会议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2分)(4)湘江战役的惨胜,直接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意思相近即可,1分)25、(1)义勇军进行曲(1分);抗日战争时期(1分)(2)九一八事变(1分);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分)(3)抗日战争的胜利(1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的抗战(2分)(4)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牢记历史,坚定初心;10月19日,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一个就好,言之有理即可,2分)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质量检测答题卷 2019.10.8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材料题21. (1)(5分)(2)(5分)22.(1)(2分)(2)(7分)(3)(1分)23、(1)(4分)(2)(4分)(3)(2分)24、(1)(1分)(2)(4分)(3)(4分)(4)(1分)25. (1)(2分)(2)(3分)(3)(3分)(4)(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