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萍乡市安源学校吴宇?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 3、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形势,习得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通过学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史实,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法: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教师:《松花江上》是一首创作于1935年脍炙人口的名曲,这首歌反映了作词作曲者怎样的情感?从森林煤矿、大豆高粱到流浪,九一八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二.新课讲解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86页到89页,并在书上做好标记1、知道九一八事变的时间、经过、借口、影响。 2、能说出东北地区的抗战史实和英雄人物3、标记一二九运动的时间、地点、口号、影响。4、知道西安事变的时间、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影响。(二)九一八事变 1、多媒体展示九一八事变示意图,演示柳条湖事件的爆炸声。 教师:刚刚我们都被一声爆炸声惊吓住,而86年前在柳条湖爆炸的这一声如惊雷一般响彻全中国。一小支日本军人伪装成中国军人,炸毁了柳条湖地段的铁路,却反诬中国破坏,并以这一声爆破声做为信号,突然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演示: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柳条湖事件。 提问: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学生思考后教师演示答案) 学生: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2、 提问: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影响。学生:1931年9月18日,沈阳。影响: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提问:九一八事变是否是偶然事件? 出示材料并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材料二: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三: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学生:1)日本蓄谋已久。2)为摆脱国内危机 3)中国内战给日本制造机会 4、出示:图片(充斥街头的难民、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亲眼看着儿子被炸死的父母 )教师:蓄谋已久的日军、浩浩荡荡的日军、荷枪实弹的日军、有恃无恐的日军踏进了沈阳,占领了沈阳城,并将魔爪伸向了整个东北,不到四个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提问:当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东三省日军共3万人,而驻扎在东三省的东北军有20万人。是什么使东北这么快沦陷呢?出示蒋介石密电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本质就是“攘外必先安内”。5、教师:日军占领东三省之后,为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 提问:伪满洲国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 学生:1932年,长春,溥仪。6、教师:占领东北后的日军在东北进行着残酷统治,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出示:图片(血腥屠杀、细菌试验、掠夺资源、奴化教育)7、过渡: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落入日军铁蹄之下,东北人民流离失所。是否其他社会阶层也“不抵抗”呢? 8、学生: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出现了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教师:在东北,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事迹,赵一曼烈士和杨靖宇将军就是这样的英雄人物。(教师讲述杨靖宇的故事,朗读赵一曼的遗书,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爱国情怀)(三)、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过渡:虽然东北人民奋力反抗,但是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军的侵略气焰,不满足于既得利益的日军继续将魔爪伸向了华北。华北告急!!!2、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3、教师:在这名族危亡之时,有两个年轻人,他们一个叫田汉、一个叫聂耳,怀着满腔热血,写下了一首代表全国人民心声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4、学生:起立!齐唱国歌。感受人民的怒吼声。5、教师:歌词中的我们万众一心,正是当时所有爱国人士的真实呼求,而他们也正是如此去实践。6、出示:图片(义勇军进行曲油画),解释里面的含义。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瓦窑堡会议中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后毛泽东做出报告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7、过渡:华北危机使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之下,爱国学生冒着严寒向国民党当局请愿,这就是一二·九运动。提问: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时间、口号、影响。8、学生:华北危机,1935年12月9日。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四)西安事变1、过渡:爱国学生们的请愿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然而他们的爱国之心感染了全国爱国之人,难道国民党内就没有一个爱国之人吗?不!爱国不分党派,国民党内部也有许许多多的爱国之人,面对最高统治者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国民党爱国将领要怎么办。就在危机越来越重之时,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提问: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时间,人物,经过。2、学生:根本原因是中日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教师补充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变);人物是张学良,杨虎城;经过:扣押蒋介石,实现“兵谏”;通电全国,停止内战,联共抗日。3、提问:各大报纸 对西安事变进行了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事态如此发展,将会引起国内、国际时局的怎样变化呢? 4、角色扮演: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哼!哼!哼!我一定要挑拨中国人打内战。让他们自相残杀吧!等到他们打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中国就是我的了。 英美:喔,上帝!如果中国被日本占领了,我们在华的利益还能有保证吗?一定要促使中国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亲日派:讨伐张学良,至蒋于死地。哈!哈!蒋介石呀蒋介石你也有今天。你放心吧,等你死了,委员长的宝座我替你坐着。 亲英美派:我们这就准备赴西安与张、杨谈判,想办法争取放蒋! 5、学生: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亲日派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英美派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6、教师: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到底应该杀蒋还是放蒋。张学良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认为局势动荡,倘若处死蒋死,中国必纷争四起、群雄割据,使日本有机可乘,有利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所以,蒋不可杀。 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最终在多方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7、教师:讲述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引用张学良的一句话“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进而过渡到西安事变的影响。8、学生:(齐读)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课堂小结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东北的奴役,顽强的中国人民在东北进行艰难但坚决的局部抗战。但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军侵略气焰高涨,不断扩大侵华,将魔爪伸向了中国华北,华北告急。爱国学生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虽被镇压,但也极大地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面对日军的侵略,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将领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以歌曲贯穿全国,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为主轴,脉络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资源,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树立对国家、民族正确的责任感以及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对歌词和材料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但是本课由于内容较多,设计的学生活动较少,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没有很好的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且学生全程负担较重,听起来过累。应该如何组织好学生活动是下阶段我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西安事变的讲解中,可以将中共从原来的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罗列成一条线索,培养学生纵向分析历史的能力。 - 7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