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9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40分)1.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A.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D.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3. 下列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表述有误的是( ) A.合作的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B.黄埔军校是合作的产物 C.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 D.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4.“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这首词描绘的历史事件( ) ①正确贯彻了中共八七会议确立的方针②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③显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④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5.“那时我家乡的官是一个旗民,因而绅商们觉得不免要流点血。幸而那个武官‘深明大义’,加之商会里也筹得出钱,于是平安无事就挂了白旗。那位旗人官呢,‘护送’出境了事。跟着,老百姓忙的是剪辫子的仪式。”茅盾先生(1896—1981年)对其念中学时的嘉兴的这一记载( ) A.?反映了清朝统治在嘉兴的终结B.?说明了嘉兴人反帝热情的高涨C.?揭示了五四运动对嘉兴的影响D.?见证了嘉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6.1938年,美国生活杂志曾报导:“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小城镇很多,今天又增加了苏鲁地区一个小城镇的名字,这里发生的战争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是日本现代陆军自创建以来在海外战场遭到的第一次重创”。这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7. 阅读书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要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历史信息,下列书籍中最适合的是( ) 8.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B.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C.新文化运动高兴民主科学大旗?????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9.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 ①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③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10.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 ①人们出行乘火车 ?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 ?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 ?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1.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发动武昌起义 B.发动中国式文化大革命C.发动秋收起义 D.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12.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科学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13.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14.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混乱,用这一个词语来形容并不为过。以下是一些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发生在这一混乱时期之外的是(? ) 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 北平青年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D.蒋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15.历史学家认为:“卢沟桥事件只不过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而已。”这个“更大图谋”指日本(??) A.?割占台湾??????B.?侵占东北三省??????????C.?制造南京大屠杀?? D.?灭亡中国16.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7.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C.?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D.?德意日结为轴心国同盟18.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政策的感召C.?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D.?蒋介石不接受联共主张.亲临西安督战19.如表汇总了我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发行的纪念邮票.该组邮票意在强调( )纪念周年枚数内容7412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上海淞沪抗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台儿庄大战、延安革命、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等12个纪念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B.?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C.?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D.?百年屈辱,民族抗争20.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是(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2019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答题卷一、选择题答案 (每题2分 共4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5小题 共60分)21.(12分) 一份文件的内容演变,映射出近代社会新陈代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 *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宫内各执事人员等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大清宣统帝从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清室应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住居,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1912年2月议和后出台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节选)1924年10月修改后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节选)(1)有人认为“1912年的《条件》映射出辛亥革命成功了,但也失败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解释。(6分)(2)同样是《条件》,但与1912年的原版相比,1924年修改后的内容有显著变化,请概括两点进步之处。(4分)你认为《条件》映射出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方向是什么?(2分)22.(11分)每个时代都有青年勇立潮头,走在前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料卡片1: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资料卡片2:六月三日北家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来,上海的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那时,上海的产业工人近二十万人,加上交通运输工人、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共达五十万人。五日上午,日本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的工人首先罢工,其他工人相继响应丢工。——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资料卡片3:战云密布下,生活在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摘编自人教版九上《历史与社会》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根据资料卡片1指出青年学生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并结合资料卡片2分析运动主力的变化标志着什么? (3分) 依据资料卡片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此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是怎样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付诸行动的?(6分) (3)联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将如何努力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2分) 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02 年以前,武汉地区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只有八家, 1904 年至 1911 年七八年间,先后开办的工厂共三十三家…… “庚子以后,湖北筹款之多,甲于天下。”物价日益上涨。天灾人祸 连年不断。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湖北革命党人)认为:“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许多革命党人投身新军,积极活动,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史纲》(下册) (1)有学者认为:1911 年武昌首义,决不是偶然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上述材料加以说明。 (5分)材料二:1912 年2 月13 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富于经验,……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 ——《中华革命纪事》(2)材料中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是指什么?(2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为什么要推荐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4分)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全球通史》(4)《全球通史》称这时期是最糟糕的时期之一的,主要历史依据是什么?(4分)24、( 12分 ) 2019年是建党98周年,某校开展“知党史,报党恩”系列活动。收集了下列资料: 【读资料,知党史】(1)资料一中新知识分子认为需要的“更基本的东西”是什么?他们在资料二中的活动说明了什么?(4分)【唱歌谣,报党恩】(2)歌谣唱出了共产党诞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3)为使“革命从此有方向”,共产党人在理论(或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前行,试用大革命失败至抗战爆发前的两例史实说明。 (4分)25.(10分)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机!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1)材料一中促成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的发表,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影响? (4分) 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2分)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4分)2019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参考答案1-5 BCABA 6-10 CABBB 11-15 DABAD 16-20 BBAAB 21、(1)成功:大清皇帝退位之后才能享受到《条件》中的“优待”,说明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或者建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分)失败:大清皇帝退位之后仍能享受到这么好的优待条件,说明辛亥革命的反封建专制并不彻底(或者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或者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分)政治:永远废除皇帝尊号(彻底废除了帝号或者皇帝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平等经济:减少清王室费用,紫禁城变成公产、清王室不得居住(清室特权被进一步削弱)(4分)(3)民主、平等、法治等(2分)(1)先锋作用。(1分)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2分)(2)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组织百团大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6分,任选3)(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团结合作(2分,任选1)23、(1)正确。(1分)①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较快,为起义提供了阶级基础;(2分)②武汉地区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起义的发动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2分)③革命党人深入新军,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工作,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2分)(3选2)(2)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朝覆亡,这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2分)(3)①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②革命力量不够强大,革命派不够团结;③帝国主义的压力;④袁世凯的实力和政治骗术。(4分,4选2)(4)军阀割据混战人们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各派系轮流控制政府,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等。(4分,3选2))24、(1)指“民主”“科学”的思想。(2分)说明了五四运动后,他们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2分)(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土地革命,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2分)(3)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召开了“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组织发动了秋收起义等;(2分)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到1930年全国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2分) 25 、(1)七七事变;(2分)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2分)(2)共同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2分)政治上: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