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下学期]

资源简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说课稿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只对区域地理宏观进行介绍,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本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其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起自然地理差异。依据其标准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的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的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其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位置、范围及其原因
【教学流程】
下面我将谈到的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于我校要求地理学科使用讲学稿模式进行教学,目前属于尝试阶段,在尝试过程中去完善它,使其能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预习提示】这一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中为学生设置了四道题目
1、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你能总结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吗?
2、 你能根据课本第二页提供的图片及相应的文字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归类吗?
自然区域:长江三角洲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经济区域:牧区
3、 试一试描述自己的家乡(包括经济、行政、自然区域)
4、 生活中你能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受不同区域的影响,试举几例?
设计意图: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要点去体现知识目标之一,并运用这种方式想让学生对该讲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课堂导学】之不同的地理区域
(一)在这我选取了四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教师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边提问边展示的方法,让同学们根据图片内容进而猜想这些景观会出现在什么地方,接下来出示两幅西北、南方的人文图片并附以文本描述家乡其家乡情况,同时完成预习提示的第二题,为了加深印象,播放一段小视频,让部分同学通过视频反映的内容描述一下当地的情况(尽量包括自然、行政、经济)。最后是师生互动环节----描述自己的家乡。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尤其不要忘了对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加以鼓励。在此基础上,我用了小学生学语文的一种形式“造句”来体现下一张幻灯片(例子:我们的家乡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又属于牧区)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图片、文本、视频)从直观到感观,从浅入深的让学生知道地理区域的差异性及同一地理区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区域,它兼有多重的身份。
(二)亲手实践:
其内容就选取了课本第三页活动题目,学生初次尝试自己划分区域,做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为了不同同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师可以提供划分的依据,最后相互交流结果并写在讲学稿上。接下来引申提问: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亲手实践去实施区域的划分,身临其境。用自己的成果得到一个结论: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比较符合当前提倡的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生活链接:
这个环节是预习提示第四题的延伸,或者说是检验吧。学生可以说出种种现象,这是一个学生外延知识展现的舞台,以此为切入点师生共创情景。教师提供一外地号码,先让学生直接拨打号码,告诉大家是否能接通,在加上区号又会怎样?例子2运用一张信封的邮政编码解读其编码顺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想是起到了预习提示的作用,并通过为学生创设一种“打电话“的情景,我想达到的目标是“事实胜于雄辩”确实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区域限制,及在同一类型的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不同级别或不同尺度。
【课堂导学】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学生在自学读图5.4的基础上,随教师的鼠标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顺承提问这些区域之间应有什么?课件展示界线,这些界线的划分位置、范围、原因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但这部分教学具有雷同性,就是都是分析怎样确定A、B、C的界线的。依据是什么?所以在教师的组织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探究内容依据课件内容展示
界线A:链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片,在展示这张图片时要求学生回忆相关内容尤其是界线,为描述范围做准备。
界线B:链接降水量图、一月等温线图
界线C:链接我国三阶梯的动画
最后呈现全图,小组经过讨论后描述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该节课的重点,但其精华还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为载体的。课本的图片没有动感,所以在我的能力范围能力之内,尽量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有“动感“的图片,当然这种形式能为其内容起到很好的作用。
【课堂导学】之课上练习部分
(一)基础与巩固
1、 在讲学稿中我设计的环节是让每个同学自己在篇子上出2、3道题,并作出答案,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提问均可。
2、 课件展示部分
设计意图:这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自备;一种是教师自备。形式不管怎样,但我想达到的目标是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储备一些基础知识
(二)巩固与提高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我选择了一些有关这节课重点的内容----填图,及时突出重点又提高首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三)提高与扩展:
图片欣赏加提出问题附以实物提问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实物充分理解区域的差异性包括(自然、人文)为下面的学习也可以做一个铺垫。
总之,我想让同学们达到的目标就是掌握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区域,一个地区还可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不同级别、不同尺度的区域。再此基础上重点了解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位置、范围以及依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