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藏地区[下学期]

资源简介

[青藏地区]一节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以“人地关系”作为教学的线索,让学生在了解、认识和评价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人地关系的协调。
2.地理教学必须注意地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的统一。在《青藏地区》一节教材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投影、幻灯和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主要农业区、能源和矿产、交通路线的分布。结合青藏地区丰富的能源和矿产、旅游资源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祖国边疆的雄心壮志。围绕地理图表展开教学,使琐碎的地理知识系统化,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绘图和填图,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学生通过地理图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挂图]出示《中国地形图》
[提问]我国地势分为哪几级阶梯?
[回答]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过渡]学习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地区。
(讲授新课)
[板书]青藏地区
一、基本概况
[思考]青藏地区包括哪些省区?有哪些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
[投影]放“青藏地区位置和地形图”投影片。
[回答]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讲评。
[讲述]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境内有长江、黄河及其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和青海湖。本区是藏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区,青海省东部汉族较多。本区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 1%,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
[过渡]为什么本区地广人稀呢?首先从本区的自然环境分析说明。
[板书]
二、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观
1.高寒的自然特征
[读图]提示学生读《中国地形图》。
[提问]从图上分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约为多少米?根据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的规律,本区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相差多少度?
[回答]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讲述]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由于地势高,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气温要低22℃左右。所以“高”、“寒”成为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形成了本区独特的自然景观。
[板书]
2.自然景观
[思考]本区自然景观有哪些特点?
[录像]放《青藏高原自然景观》录像带。
[回答]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讲评。
[板书]①多雪峰冰川和大河发源地;②高原面波状起伏,边缘山高谷深;③湖泊星罗棋布;④农田、村镇和城市多分布于河谷两岸。
[讲述]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许多大河提供了水源,使本区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河的发源地。本区虽然地势高,但在藏北高原相对高度不大,具有波状起伏的特点;在高原边缘地区,山高谷深,河流湍急,与藏北高原形成鲜明的对比。本区是我国的两大湖区之一,有许多咸水湖和淡水湖,其中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咸水湖。本区绝大部分地方气候条件较差,不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自然条件较好,成为农田、村镇和城市的集中分布区。
[过渡]本区农业生产有何持点呢?
[板书]
三、高原农牧业
[思考]青藏高原上分布有哪三大牲畜?有哪些主要农作物和农业区?
[阅读]请学生阅读“高原农牧业”课文。
[幻灯]放《牦牛》幻灯片。
[回答]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讲评。
[板书]1.耐寒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2.喜温凉作物:青稞、小麦和豌豆
3.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讲述]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畜牧业一直是本区的重要生产部门。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牲畜,被称为“高原之舟”。本区由于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等的生长,并且单产较高。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是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
[过渡]虽然青藏高原地高天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但本区的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板书]
四、丰富的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
[思考]本区有哪些洁净的能源?柴达木盆地为什么被称为“聚宝盆”?本区有哪些旅游资源?
[朗读]一位学生朗读“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和“科研和旅游宝地”课文。
[投影]放《青藏地区能源和矿产分布图》投影片。
[提问]本区有哪些洁净能源?柴达木盆地为什么被称为“聚宝盆”?
[回答]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讲述]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多1000小时,太阳能丰富。拉萨被称为“日光城”。同时,由于本区地壳活动强烈,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羊八井已建成地热发电站。柴达木盆地蕴藏有煤、石油、铅锌、盐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被称为“聚宝盆”。察尔汗盐湖附近建起了我国最大的钾肥厂。
[幻灯]放《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布达拉宫》、《鸟岛》等幻灯片。
[提问]青藏地区有哪些旅游资源?
[回答]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讲述]青藏高原对世界各国的科学工作者和旅游者具有特殊的魅力。这里有奇异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碧波万顷的青海湖、幽深壮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等,都是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和旅游者向往的地方。
[过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加速交通条件的改善进程。
[板书]交通运输的变化
[思考]历史上青藏地区的交通状况如何?新中国成立后有哪些变化?交通条件的改善对本区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阅读]请学生阅读《交通运输变化》课文。
[幻灯]放《溜索》幻灯片。
[回答]学生回答思考问题,教师讲评。
[投影]放《青藏高原公路和铁路分布图》投影片。
[讲述]历史上青藏高原是个交通不便的地区,长期处在“云梯溜索独木桥、羊肠小道猴子路”的状况。新中国成立后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修建了公路、铁路,并开辟了空中航线。由于交通运输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本区工农业的发展。现已建有电力、纺织、采矿等多种工业。青海省建立了龙羊峡水电站,西藏正在建设羊卓雍湖水电站。
[投影]放下图投影片。
[小结]青藏高原的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它具有独持的高寒自然环境特征。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地形、气候、水文、农牧业、资源都具有独特性,并且对居民活动带来极深刻的影响。独特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经济活动既有“地高天寒”的不利因素,也有草地、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本区人民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发展高原牧业和谷地农业,开发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发展电力、纺织、采矿等工业,促进社会进步。由于体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故而认识本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对于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发展经济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巩固训练)
[绘图]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青藏地区空白图》,要求学生在图上绘出青藏地区公路交通线。
(布置作业)
复习思考题第1、3题;填充地图册第1、2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