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内容标准内容要点:知道老子和孔子。认知提示: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学会使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来理解百家争鸣这一现象;逐步掌握历史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概念阐释、阅读课文、分析材料来认知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对比分析掌握各派学说;运用表格进行归纳,学习整合知识结构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和弘扬传统文化,以建设现代文明社会;学习诸子先贤在辩论批驳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的精神。三、重点难点重点:老子、孔子其人及其思想、成就,儒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百家争鸣各流派的主张。难点:分析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影响。教学法材料教学法、表格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读完课文,请同学们列举文中一共提到了哪些人物?哪个是大家最熟悉的?新课讲授一、孔子与儒家思想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6页,了解孔子生平及其核心思想。活动一:请2位同学分别扮演孔子及其弟子,完成课件对话。理解“仁”的基础上请学生列举身边的例子。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仁”,在治国上,孔子的见解又是什么?展示暴政欺民和任意杀戮的材料,引出孔子的治国之道。理解“为政以德”,结合课本“材料研读”,解决思考题。小结:孔子既是大思想家,也是大教育家,在教育方面也有突出贡献,归纳课文37页最后一段,概括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贡献。概括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影响。活动二:课本40页课后活动,说说孔子语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过渡:孔子谦虚好学,相传他曾经问礼于老子,接下来了解一下老子及其思想。老子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老子生平及其思想,简介朴素的辩证思想。过渡:孔子和老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文化发展的主要代表,到了战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情况又如何?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思想流派从儒家、道家发展壮大为更多的流派,称为诸子百家。而各个流派互相批判讨论、相互借鉴学习的现象称为百家争鸣。给出经济、政治上的提示,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完成表格,及时标记、归纳课本知识要点。活动三:情景创设:国君要使国家强大起来,出示各派主张,学生回答,分辨出各个派别,并概括其主张。百家争鸣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简要分析课本思考题,为什么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的繁荣?从这些学术氛围里大家可以学到什么?学以致用:先贤圣人的思想精华直到今天依然启发着我们去解决实际问题,校园内依然存在乱扔垃圾、插队等不文明行为,请大家尝试运用各派学说纠正不良行为。小结本课重点难点,进行知识梳理和练习。列举内容阅读课文进行角色扮演列举事例学生对材料进行概括和反思,结合课本得出结论。分析材料,活学活用。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发言完成基本信息搜集明确概念,做好笔记。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做笔记学生要熟悉课本内容,及时做好标记,并进行回答。归纳课本要点,分析问题。活学活用,尝试运用各派核心思想,想到正确的处理方式。梳理线索并练习。开门见山,熟悉课本大致内容,从学生熟悉的学习经验入手,做好学习铺垫。通过对话启发和帮助学生理解孔子核心思想。学以致用,古今结合。培养学生阅读和概括材料、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史料的能力。启发学生畅所欲言,启发学习收获。启发学生正确分析和看待问题。结合当时经济、政治发展情况分析思想文化发展的原因,启发学生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学习运用表格概括归纳知识,建立联系。学法指导:如何迅速得出答案?一要熟悉课文,二要找准关键词。鼓励学生学习先贤锐意创新,大胆批判和讨论的精神。培养学生古今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巩固与反馈。板书设计百家争鸣孔子及儒家学说生平政治思想教育成就地位与影响老子生平思想著作百家争鸣背景代表人物及流派:1.墨家:墨子 2.儒家:孟子、荀子 3.道家:庄子 4.法家:韩非影响教学反思:本课时间比较紧凑,花在前面孔子一部分内容的时间比较多,学生对于课本的解读还是不到位,应该边看边补充内容,给学生讲讲。对于课本的材料,学生的识读还是有难度,尝试考虑换段材料,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尤其是思想部分,比较难理解,掌握起来容易死记硬背,要注意将文字内容和平时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多举例子,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也更容易运用。最后一部分学生运用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其实是本课的一个突破点,可惜时间太紧了,要注意调整时间,多加反馈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