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树兰学校2019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检测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出卷:邵夏夏、凌梦婷 审核:钱小莉考生须知:1.本科目为开卷考试。答题时可查阅课本及其他材料,但必须独立答题,不能交流材料、讨论问题。2.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3.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码。4.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卷Ⅰ一、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 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 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制度的创新则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4.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二大国,商品消费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5.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6.创新就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近5年来,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 ,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 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据此回答1-2题7.上述材料说明 ▲ A. 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最大 B. 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最大C.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D. 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8.中国的腾飞证明了 ▲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③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改革开放是经济领域的变革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9.下列举措与右图理念相符合的是 ▲ ①创新驱动??②品牌中国 ③高速增长??④跨跃发展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0.化妆品、电饭煲、感冒药……近年来,随着出国游和网购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被“爆买”,“海淘”回国。据此,专家调研后发现中国百姓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而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化,质量、服务跟不上。这反映了我国 ▲ A.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B.基本国情的变化 C. 主要矛盾的改变 D. 科技能力的增强 11.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体现了 ▲ ①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②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 ④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同等富裕的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 国内生产总值 比上年增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 3645.2亿元 11.7% 343元2017年 827122亿元 6.9% 25974元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四位同学针对上表进行解读,其中观点正确的是改革开放以来 ▲ ①我国经济增速放缓 ②城乡发展不够协调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④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3.中国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18年5月28日,中国正式向世界各国发出邀请,欢迎各国利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实验等合作。这表明 ▲ ①中国是进行太空探索的唯一国家 ②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发展③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 ④利用空间站是中国人实现飞天梦想的终点A. ①② B. ①④ C.③④ D.②③ 14.下表说明 ▲ 截至2018年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情况对比表(部分)国家 研发经费与 GDP 比值 科技创新对 GDP 贡献率中国 2.13% 56.2%创新型国家 约3.1% 约70%注:2010 年,我国科技创新贡献率约 40%,只及欧美发达国家的一半。①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不够③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④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2018年精准脱贫有力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比上年增长8.3%,党和政府重视脱贫 ▲ ①体现了我国坚持同步富裕的原则 ②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③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16.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为此,我们应该 ▲ ①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②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③推进以教育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④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7. 一战期间,英国一位战地记者向国内通讯社发回战况报道,他可以选择的通信工具有 ▲ ①有线电话 ②电报 ③电子邮件 ④无线电话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18.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变成世界帝国……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反映的实质是 ▲ A.要向全世界扩展势力 B.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C.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D.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19.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一组是 ▲ ①凡尔登战役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美国参战 ④德国投降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20. 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时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革命” ▲ A.使用爆发于六朝古都南京 B.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1.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这主要是由于新文化运动 ▲ A.高举“民主”“共和”的大旗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创办《新青年》作为宣传阵地 D.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22.澳大利亚人莫理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长达20余年(1897—1920年)。下列资料中,最有可能是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间看到的是 ▲ ①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的新闻报道 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标语照片③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报刊 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文件A.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③④23.右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24.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25.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26.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在民主革命时期曾作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诗反映的历史情形出现于 ▲ A.北伐时期 B.长征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卷Ⅱ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5分,第30题13分,共计54分。)27.(12分)我国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断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表 2017年浙江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表 图2011-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注:浙江省发展动力主要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驱动创新。——《2017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根据材料一的图表,你分别得出了哪些经济信息,并指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新特点。(4分)材料二:面对新目标、新要求,我们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发展要重创新,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改革要重突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2018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杭州政府提出新目标的理论依据。(4分)材料三:在浙江西南地区,还有些偏远地区没有摆脱贫困。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战中,各地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上下了很多功夫,采取政策宣传、文化下乡、教育投入、农技推广等举措推进扶贫工作,努力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和自我发展的能力。(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扶贫先扶智”的理解?(从教育、科技两方面回答)(4分)28.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子号”量子卫星升空,首艘国产航母下水,C919首飞,“复兴号”高速列车运行,我国重大科技成果陆续亮相,展示中国实力。材料二:由美、英、澳、新西兰、加五国情报机构组成“五眼联盟”,自8月以来,先后对华为的5G设备、技术发出“禁令”,围堵华为,进而遏制中国崛起。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信息化安全会议上强调,要下决心,找重心,保恒心,加速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材料四: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走过18个春秋,共有29位科学家登上我国科技界最高领奖台,收获500万资金,以及荣誉勋章。(1)四个材料分别反映什么问题?(4分)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谈谈为什么要“加速推动核心技术突破”?(4分)(3)有人认为重奖科学家无必要,把那个500万放在教育上不更好?你有何看法? (4分)(4)厉害了,我的国!大家为我国科技创新成就而点赞!请写出你的点赞吧!(2分)29.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诞生] “上海的小楼到南湖起航,引领着革命的正确方向;南昌的枪声到巍巍井冈,壮大这人民的武装力量。宝塔山的晨曦洗掉风尘,中国大地迸发星火闪亮……”(1)结合材料一,写出材料中所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个重大事件(至少2则),任选择其中一个事件分析其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材料二:[党的探索] 道路探索是革命成败的关键。俄国十月革命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游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北伐风云到合作破裂,……经过艰难探索,中华民族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最终选择了新的“中国式”革命发展道路。(2)材料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这条“中国式”革命道路是怎样的?举一例说明毛泽东对这条革命道路的实践?(4分)材料三:[党的合作]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就是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根据材料三,结合“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的一则实例对材料三加以论证。(2分)材料四:[探索复兴道路](4)选择年代尺中的任一历史事件,说明其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3分)30.(13分)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一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摘编自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18年11月,欧洲的第一次分裂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战胜国的喜悦,但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巴黎会议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完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地点。”(1)联系材料一,请结合共和体制建立后社会时局,简要谈谈“不足以革新国家”的理解。(3分)(2)材料二中提及的20世纪初新知识分子“唤醒国家及人民”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4分)(3)材料二中提及的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的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该历史事件作为“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和“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分别是怎么理解的?(6分)中共成立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1935194919211927194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