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碧波中学地理学案 《中图版》必修III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课标解读:1、学生应知道水土流失的概念,黄土高原的区域概括。2、 教材内容是“抛砖引玉”,要注重水土流失分析方法的培养而不是只关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措施。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即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从而找到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措施;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而不是教师自己分析,更不是直接告诉其答案。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学法指导:结合生活感受,注重对资料(图、表)的分析。知识结构:◆水土流失概念:水土流失——指在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的现象,在国外也称土壤侵蚀。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自然因素1、水土流失的气候因素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 季,且多 ,冲刷力强2、水土流失的土壤因素黄土一般呈灰黄色,以粉沙颗粒为主,无层理,但是 节理发育,土质 ,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3、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地形)因素构造运动强烈:地表破碎、地形起伏大,加剧了水土流失4、水土流失的植被因素:植被覆盖率 ,对地表的保护性差。(二)人为因素战争、樵采、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滥用土地等二、水土流失的危害1、对水土流失源头地区的影响养分流失、土地贫瘠,农业减产;泥石流;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2、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河床抬高,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增加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工程措施: 等2、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要在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要把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即要保护环境也要发展经济。3、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课堂练习: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代表不同涵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圈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 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B 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C 农牧业综合治理 D 水土流失加重E 水土流失减轻 F 毁林开荒 G 粮食单产提高(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答案从上述选项中选择)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 B、风力强盛 C、土质疏松 D、高原地貌3、黄土高原地区轮荒制度盛行的结果是:A、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B、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衰竭C、林草植被遭到破坏,林草种源得到再生D、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4、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及其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流域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B、小流域可以相当于黄土高原上一条河流的整个流域 C、小流域的治理要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D、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 “保塬、护坡、固沟”课堂练习答案:1、(1)略 (2) C2、A 3、BD 4、ACDPAGE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案 第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