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1、原因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秦国有杰出的军事将领强悍的军队
秦王制定了正确的统一策略,远交近攻
商鞅变法,秦国国富兵强,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
统一大业,顺应人民愿望,统一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
-------秦统一天下的历史必然性
2、经过:历经10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
3、秦统一全国的重要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二、秦始皇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主要措施
1、政治:(1)首创皇帝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在地方: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交通: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车轨
法律上:秦朝颁布了大量的律令,如田律、盗贼令--影响:这一整套制度此后长期沿用下来
6、思想上:“焚书坑儒” 影响: 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但对文化造成重大损失,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7、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秦的政策中,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推行郡县制。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三、秦朝的疆域 东到东海 西抵陇西
通过秦始皇的开拓和经营,秦朝疆域广阔: 南至南海 北达长城一带
人口约2000万,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
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滥用民力
沉重的徭役和赋税
一、秦朝的暴政 实行严刑峻法
秦二世延续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原因 直接原因:大雨误期
1、陈胜吴广 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
起义 概况: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失败) 起义军遭到镇压,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二、秦末农民起义 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项羽刘邦 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巨鹿之战)
起义 刘邦率兵西攻咸阳,直取秦朝首都;公元前207年,
(成功) 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三、西汉的建立与休养生息政策
1、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刘邦胜
*秦亡前:刘、项所领导的战争属于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性质。
*秦亡之后:楚汉之争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2、西汉的建立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史称汉高祖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史称“西汉”
3、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 客观原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
主观原因:统治者吸取秦王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
(2)措施 ①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③减轻刑罚
(3)结果---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巩固统治,开创“文景之治”局面
*评价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同时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他功大于过。
功: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统一车轨等,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过:实施“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实施一系列暴政,如大修宫殿和陵墓,征发徭役和兵役,采用严酷刑法等,加重了百姓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灭亡。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
1、背景 政治: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经济:币制混乱,民间私铸严重
思想:诸子百家活跃,思想不统一
经过汉初几十年积累,到这时,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领域
措施
作用或影响

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为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监察制度:
在地方建立刺史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
加强中央对官员和皇族的监督,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
由中央统一铸币,专营盐铁
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
思想文化上
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思想统一,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措施及作用
西汉灭亡和东汉的兴衰
西汉灭亡: 王莽篡权
东汉建立: 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

一、匈奴与秦汉的和战
1、匈奴的兴起(匈奴是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战国末期,匈奴强大起来,并不断南下侵扰北方各国。
秦始皇末期,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朝与匈奴的关系---战
北击匈奴,夺回大片土地。
修筑长城(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基础上,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西汉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再战争及再和亲的复杂过程。
汉初 先战后和 被动和亲
汉武帝 战(反击匈奴)---三次大败匈奴 卫青,夺取河套地区
霍去病,夺得河西走廊地区
前119年,卫、霍大败匈奴
汉元帝 和亲(主动和亲) 促进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边境安宁,
昭君出塞 推动了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4、东汉与匈奴的关系---战和兼有
东汉初 北匈奴 曾派大军大败北匈奴,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
年分裂 南匈奴 同汉友好,逐渐南迁

二、开拓西域
1、西域:两汉时西域指今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区。
2、张骞出使西域(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时间
目的
结 果
第一次
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
未能完成使命
但了解到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第二次
前119年
加强和中亚、西亚各国的联系,
打击匈奴在西域的残存势力
汉朝和西域互访
交往日益频繁,促进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也逐渐加强了中原对西域的管理




影响: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交往日益频繁,
促进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3、西域都护府-----中央权力的延伸
①设立: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②职责:是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③意义: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这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三、经营南方:汉与南方的联系(西汉政府十分重视对南方的经营)
(1)管理越人、修通道路 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当时越族的聚居地,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
(2)征讨云南、设立郡县 汉武帝发兵征讨云南,滇王降汉 。武帝在此设立郡县,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赐滇王之印
四、对外交流
1、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交往------丝绸之路的开辟
(1)背景:汉朝和西域沟通之后,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益频繁
(2)贡献人物:汉武帝、张骞
(3)路线:
(4)影响:“丝绸之路”是中国和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是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2、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的交往
(1)汉与朝鲜半岛的交往:东汉时关系密切,交流频繁。汉朝的铸铜和制漆
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
(2)汉与日本的交往
西汉——日本列岛上的国家派遣使节到达中国,100多个小国有30多个汉朝有往来。
东汉——中日交往增多,日本使节常来中国。
一、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1.国家统一,经济发展,频繁的民族交往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为文化的繁荣奠定基础。
2.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与非凡的创造力。
二、秦汉的文化成就
1、造 (1)发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纸 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 。(放马滩纸)
术 (2)改进:东汉时,蔡伦在105年改进了造纸术(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质量和-
4世纪后,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量都提高)
(3)传播及贡献: 促进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
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2、数学成就
《周髀算经》:成书于西汉,提出勾股弦的比例为“勾三股四弦五”。
----意义:它说明早在3000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勾股定律,比西方早500年。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成就。书中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意义: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3、秦汉医学成就
西汉:《黄帝内经》 ---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这部书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
东汉 张仲景(“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华佗: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 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创制 “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4、史学成就—司马迁的《史记》 作者:西汉·司马迁
地 位 体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范围: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
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 史学价值:首创纪传体,是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体例完善,史料翔实。
无韵之离骚”------ 文学价值: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5、宗教 传入: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
(1)佛教的传播 发展: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
建造中国最早寺庙——白马寺
吸引了很多信徒,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影响中国文化与社会
佛教在我国广泛传播的原因: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困苦,佛教的教义符合人们的认识并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得到统治者欢迎。
(2)道教的诞生 诞生时间: 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思想渊源: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教义:关注个人生命,修身养性,炼丹,长生不老
*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皖、普陀山·浙、五台山·晋、峨嵋山·川
*道教四大名山:齐云山·皖、龙虎山·赣、青城山·川、武当山·鄂
一、丝路何其遥远 1、时间:西汉时期开辟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3、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②丝绸之路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
二:丝路何以通畅?
1、原因
外交上: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军事上: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三次攻打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政府对抗。
大力构筑河西长城,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设置官员镇守。
行政管理:公元前121年,汉朝在河西走廊先后设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这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保证了丝路的畅通。
经济上:西汉在丝路经过的河西地区大规模屯田开垦。沿线发展农业保障“粮食自足”。
交通上:沿途设置许多驿站
2、通畅意义:丝绸之路的通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贸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序。
三、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1、当时邮政要素:邮递人员(驿使)、邮递物品(尺牍文书)、邮递工具(驿马)等,
它是我国古代邮政制度活生生的物证。
2、当时邮政意义:这些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融的图片,充分说明西域生产方式受中
原农耕文明影响。它们是邮政保证和促进不同区域物品和信息交流的有力证据。
3、结论:结合邮政内容、意义来看,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具有合理性。
四:丝路何处显魅力—--寻访丝路古镇的魅力
1、库车县出土古钱币
2、龟兹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3、敦煌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